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我爱的你

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21节

      拍品远比上面上能买到的东西精致不说,等到拍卖会结束后, 悠然居撤去一楼成排桌椅, 呈上了精美菜肴,二楼包房也是如此。若是有几人想要单独说话,三楼的包房也全部敞开, 供宾客们随意使用。
    于是,来往宾客便如同真正参加宴请一般, 觥筹交错, 暗自想着这慈善拍卖会倒是种宴请走动的新法子。这场慈善拍卖会也让不少素不相识的宾客有了结交的契机, 也因此,参加的宾客更加满意了起来。
    不过这种社交场合却令宣瑾瑜颇为困扰。陌生人如同流水一样来到她所在的包房, 纷纷对她行礼,言辞热络,甚至还有人想要说亲做媒,试探起她和三皇子如何相识。一张张脸孔上满是热情, 可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宣瑾瑜如何会与这些老江湖周旋?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好在古元朗对于这种事情却经验颇丰, 挺身而出和宾客们谈天说地, 帮宣瑾瑜挡下了不少试探的问话。宣瑾瑜赶紧找了个身体不适的借口, 偷偷从拍卖会之后的宴请中溜走。
    直到宴请结束,古元朗又送走所有宾客后, 宣瑾瑜和古元朗才开始盘点起了拍卖会的收获。所有拍品,一共筹集了两万多两银子, 其中一半是由五匹妆霞纱换来。数十箱白银、黄金就这样搬进了郡廷府的库房。要知道, 水灾之前, 长都郡城也不过有一万来两银子留在库房里!
    古元朗喜得手舞足蹈。自打大粮商开仓放粮后, 他先是依约买来粮食,去补回裴佑支援军粮的缺,又日日给民夫们支工钱,这一万来两银子只剩下了一千多两。现在却一下子多出两万多两白银,古郡守如何不开心?年轻的小郡王在他眼里已经成了需要供着拜着的金娃娃,他琢磨着,要不等长都郡缓过气来,就把郊外的那座后土娘娘庙出钱给修修?
    没错,小诚郡王其实是后土娘娘座下仙童转世这件事儿,连古郡守都有所耳闻且深信不疑了。
    眼下有了银钱,古郡守自是心里不慌。他先是把之前宣瑾瑜救济的米粮以银钱结算,宣瑾瑜犹豫着要不就不收了,古元朗却坚持要给——诚郡王足足给出了一千石粮食,若是只是一二百石也罢,可这么多粮食,也是南沧县民辛辛苦苦交上来的赋税,长都郡城平白受之,也是心里有愧。
    这倒也是,这一千石粮食是宋冬带着县廷府上上下下,日日田间奔走,风吹雨晒,整整辛苦了半年才收到的赋税。虽说南沧县是宣瑾瑜的私人封地,但也得考虑手下人的福利,若是只因宣瑾瑜的一时慷慨便送了出去,并不妥当。
    最后宣瑾瑜和古元朗一商量,便以极低的成本价让长都郡付了这一千石粮食的银钱,这多出的粮食价钱,以及南沧县支援的糖、生姜、石灰等其他物事,便是南沧县赈灾赠送,长都郡不必再额外付银钱了。
    至此,两方皆大欢喜。
    -------------------------------------
    “听说了吗?郡廷府又在招工了!”王大兴奋地跟自己同村出来的灾民唐二牛说。之前郡廷府招工,他没赶上,只能在救济地这儿喝点稀粥,哪能像去做工的汉子一样,又能吃饱肚,又能挣工钱呢?没想到郡廷府现在又招工,这次他可得赶上!
    “可是郡廷府要的都是青壮汉子,就算这次再招工,咱俩的岁数,能招上吗?”同村的唐二牛愁眉苦脸说道。他和王大都四十出头,虽说下地还是一把好手,可修水渠的时候,官府的大人们还是要年轻汉子哩!
    “我看说不定,上次郡廷府招工,所有的青壮都招去了,现在要想再招人,就只能招岁数大点的汉子了,我看咱俩能选上。”王大信誓旦旦说。
    唐二牛一听,也难免心动,便和王大一起去报名。
    王大说的还真是郡廷府的打算。郡廷府之前银钱不足,招不了多少人,于是就只挑力气最大的青壮,现在要扩招,自然要放宽条件。
    就这样,本就不少的民夫队伍又迅速扩充,除去老弱妇孺,灾民们几乎都去修挖水渠。现在上游的暴雨停下,水渠支干也逐渐挖通,只剩下水渠主支的洪水迟迟未退。
    金沙溪是长都郡的一条河流,只是这些年来因为淤泥和流沙越积越多,河道堵塞,水流越来越小,连名字也从金沙河,变成了金沙溪。
    古元朗带着宣瑾瑜在金沙溪边走着。这还是宣瑾瑜头一次来施工现场。只见两岸打着赤膊,高高挽起裤腿的民夫在河里挖动淤泥,装到岸边的木筐里,每装满一个木筐,就有民夫过来担走,挑到置放淤泥的地方倒出,又把空木筐挑回来。沿着长长的河道,数千人热火朝天地干活。
    看来这就是在疏通河道了。宣瑾瑜想,她又开口问起古元朗。
    古元朗说的和宣瑾瑜猜想的差不多。“这金沙溪是离主干水渠最近的水道,这主干水渠迟迟不敢挖开,就因为得有地方泄洪才行!金沙溪最合适,也是因为这条河淤泥堵塞太严重,排洪太差,今年涨水才会如此严重,趁这个机会正好把金沙溪挖开,到时候就可以给主干水渠排洪了!”
    这是个好法子。经历了南沧县的锻炼,宣瑾瑜对农事也懂了许多,便建议说:“这河里的淤泥也能变废为宝,等水灾褪去,这淤泥可以混在不少贫瘠的农田里,做最上面的那层土壤,正适合种庄稼。”
    “我也有此意。看来王爷也精通农事啊,有不少小鱼小虾都消散在这淤泥里面,所以这泥怕是比长都郡许多农田里的土还要肥沃,可不能浪费!”古元朗笑着说。
    王大和唐二牛就在这金沙溪里,吭哧吭哧挖着淤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直往下滴,二人也顾不得擦抹,埋头苦干着,其他民夫也差不多,不仅仅是为了工钱,他们也盼望着早日洪水褪去,回到以往的和乐日子。他们就希望老爷们肯出工钱,哪怕不继续招人,只让现在的人接着干,也迟早能疏通河道。
    好在郡廷府铁了心要加快速度,越来越多的民夫招来,来报名的只要有力气,郡廷府一律来者不拒。
    如此接连干了八九天,金沙溪的河道终于挖通,做好了泄洪的准备!
    高地上,宣瑾瑜和古元朗紧张地看着。几艘小船载着水性最好的七八十个民夫,每个民夫腰上都绑着长长的草绳,划着船,终于接近了水渠。
    水渠的主干道已经被淤泥、断石、溃烂的堤坝给彻底堵死。这数十个民夫深吸一口气,扎了个猛子进去搬动断石,而高处站着的人就齐心协力拉着草绳,准备情况一有不对,就赶紧拉绳子。
    民夫们下水疏通、上水换气,如此往复几次,突然,居高不下的洪水一下子喷发,如同瀑布一样哗啦啦往外流出,一时间竟然形成了巨大的水浪!这还有什么不懂的,水渠挖开了!
    高处站着的人们赶紧一齐发力,把水底下的民夫们拖了上来。古元朗走过去,对这下水的民夫们拱手行礼:“多谢各位了!多亏你们如此好水性,这水渠才能挖开!”
    下水的民夫们没想到郡守还会来亲自道谢,都笑得见牙不见眼。古元朗也知道民夫们心里想着什么,当即说道:“大伙儿忙完,立刻去郡廷府,说好的酬金一分不少!”
    原来,为了让人下水开挖水渠,这次郡廷府给出了十两银子一天的高价。一听见郡守说了如何领银子,下水的民夫们发出一阵欢呼。他们各个水性极好,一头扎进水里能憋住数十息,因此才会被选上干这个差事。岸上又有这么多人拉绳,草绳也是几股连在一起,编得极为牢靠,民夫们心里并不如何胆怯,觉得比往年下河里捞人也差不多难度。
    现在顺顺当当赚回十两银子,以前一年也未必能赚这么多,如何不高兴?而在岸上拉绳子的人,更是十分羡慕,自己做工一天,也就十文钱,没想到人家会水,能赚这么多!
    说回水渠挖开,挖开时那一刹那爆发出巨大的水浪,可等洪水沿着挖开的水路流向金沙溪后,水浪却越来越小,渐渐平稳。宣瑾瑜和古元朗对视一眼,皆是松了一口气,这金沙溪泄洪的安排,和料想的效果差不多,堵住的洪水这下子终于排出。
    水灾退去了!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整个长都郡,所有居民欢欢喜喜地奔走相告,也有人痛哭失声,这场洪水,有人失去了家园,有人失去了亲人,有人失去了所有财产,可到底还是熬过去了。
    洪水从土地上消退,郡廷府上下却也顾不得休息,继续加班加点熬着办事。之前被洪水吞没的农田,要重新按照田契分给主人,如果田地的主人在水灾中不幸去世,那还要按律法给继承人。修建房屋的宅地也要分回给原主人。被淹没的城区街道也要组织人清理淤泥。
    一项又一项的事务都要安排,郡廷府上下是忙了个团团转。而如丁力、王大、唐二牛这样的灾民,却终于重新回到家园,开始修缮房屋、清理农田。
    灾后重建中,南沧县的水泥作坊,却意外成为最大赢家。
    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水泥作坊
    一开始, 是水泥作坊出品的生石灰在郡城里打出了名气。
    疟疾之后,生石灰派上了大用场。以往为了防治疫病, 人们都是拿艾草或者其他药草熏染房屋或土地, 可药草价格不菲,产量不丰,如何能随意使用?而南沧县运过来的生石灰不仅效果比艾草还好些, 价格还便宜管够,从板车上是一箩筐一箩筐地运来。
    因为生石灰, 长都郡城的居民头一次听说了南沧县有个水泥作坊。不过水泥是什么, 还是没人知道, 一直到长都郡城开始了灾后的重建工作。
    福文山跟着宣瑾瑜来到长都郡城,本来是为了打理郡王府在这儿的铺子。他到了长都郡城一看, 诚郡王府的几个铺子恰好都在水灾区,全被水淹了,万幸伙计们跑得快,人没事, 可货物丢了不少,只来得及抢出来香皂和一些贵重的物事, 剩下的全被大水冲走了。
    福文山也没有办法, 只得回来侍候郡王爷, 在郡王爷身边跑前跑后,帮宣瑾瑜把杂务是打理得井井有条。现下洪水一退, 福文山就找到宣瑾瑜告了个假,他要去领着手下人重新把铺子修起来。
    这可是自家的产业, 宣瑾瑜当然也要去转了一圈, 只见墙面被洪水冲垮, 屋顶早就冲跑, 只留下几个木梁,自家的铺子只可怜兮兮地剩了个空壳子,里面还有洪水冲来的大片淤泥和石沙。
    福文山苦着一张脸,说道:“王爷,看来这铺子只能推倒重建了。”
    这也在宣瑾瑜意料之中。她安慰了福文山两句,只要手底下这经营的人才没事,其他都好说,总是能建起来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宣瑾瑜便写信给徐福,问问他水泥有没有多的,匀个几箩筐送到长都郡来。
    一见郡王来信,徐福不敢怠慢,紧赶慢赶地送来了水泥不说,还贴心送来几个熟练的水泥工人。
    有了水泥,郡王府铺面的修建工作就能迅速展开。
    郡王府家的香皂铺面在斜月街上,这条街也是长都郡城有名的商业街,都是前店后院的格局,街上铺面一律都是用的上等黄泥土墙。先取极细的黄泥土面,用浓稠的糯米浆和蛋清调和增加黏性,然后在事先累好的石头地基上架两块平行的木板,往木板里填上半干黄泥,每次大约只填半尺高,再由几个壮汉抡起木锤狠命捶打,夯实泥土,黄泥每垒高一米,便再填一层糯米浆和蛋清,这样墙面才会牢靠。
    等这黄泥墙面修好,再用木材搭出屋顶房梁,饰以青瓦,才算是修完一间屋子,如此累加,直至把前店后舍修完。以宣瑾瑜看来,这样修出来的土墙屋舍已算简陋,可人工费、黄泥费用、糯米酱、蛋清、木料费用等等加在一起,一处铺面至少四五百两银子打底。
    至于用青石料细细打磨成砖,再用糯米浆粘合青砖砌墙,院内以青石板铺地的宅邸,在长都郡城属于顶级豪宅,造价千两白银起步,属于世家豪族专供。
    顺带一提,诚郡王府便是这样的青砖豪宅,毕竟也是世代传下来的祖屋,房屋用料一点不含糊。
    说回到郡王府的店铺,重新再来修建一次铺面,宣瑾瑜自然不愿再用黄泥做墙。她先是让雇来的民夫们去打了石料过来,不拘大小,只管成筐成筐地抬过来。然后依然是让民夫们打好地基,在地基上架两块三尺高的木板,可这次填充的却不再是黄泥。
    在宣瑾瑜的指挥下,水泥匠人们往木板里添进去石料,等石料填得七七八八,便开始往空隙浇灌水泥。
    采石工都是长都郡城人,从未见过水泥,只觉得这种建屋子的办法闻所未闻,往石料里填进去一堆灰色泥浆是要做甚?南沧县人修屋子的办法可真奇怪。
    南沧县来的水泥工匠却老神在在,只管听郡王爷的吩咐,把水泥拌匀就往里填,一心想着在郡王面前露脸。
    于是,等第二天一早,采石工们就亲眼目睹了神迹。水泥工匠把木板小心拆下,里面是一堵光滑坚固、通体无缝的石墙!
    仅仅一夜之间,就修出了一面石墙!原来这水泥遇水化作泥浆,静置一夜后便能坚固成形!这等可以随意塑形的材料,岂不是大大减少了工期?
    采石工们激动了起来,纷纷开始跟水泥工匠套近乎,想要打听这水泥是哪儿产出,如何采买。
    宣瑾瑜亲自检查了这水泥石墙的强度,不管是她,还是这些老工人,都一致认为,比那黄泥土墙牢靠得多。见这修屋子的法子奏效,宣瑾瑜便把督工的任务交给福文山。
    福文山既要忙着添置货物,又要照顾修屋一事,整日里忙得团团转,也无心兼顾其他商铺的动静。但他没注意到别家,斜月街的其他商铺却是注意到了诚郡王府的香皂铺子。
    自家的黄泥土墙才垒出一尺高,那香皂铺子的石墙竟然就已经修完,开始搭房梁屋瓦了。不仅如此,那石墙通体光滑,色泽青灰,和那豪奢人家用的青砖看着竟相差无几,对比起来,自家铺子用的黄泥土墙怎么越看就越灰头土脸呢?好像……是少了那么几分格调?
    这下斜月街的商铺们坐不住了,几个相熟的东家一合计,一起登门拜访福文山。福文山纳闷,正是商铺重建,大家都四处奔忙的时候,怎的有空来闲聊?
    几个东家寒暄了几句,这才说到正题:“听说贵店修屋舍,用了一种叫水泥的神物?也不知道福掌柜有没有门路,我们也想去买上一点?”
    福文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水泥而来。他不敢擅作主张,报给了宣瑾瑜。
    宣瑾瑜却没想到,她只是为了方便自家铺子重建的无心之举,却给水泥作坊拉来了生意。南沧县到长都郡的水泥路已经修了一多半,之后产出的水泥也暂时没有安排去处,那就也安排售卖,多少是个进项。她告诉福文山,若有人想买水泥,让他们到南沧县找徐福便是。
    而宣瑾瑜自己则修书一封,寄给徐福,言道若是有人想买水泥,便定价销售即可。
    就这样,南沧县出产的水泥,在长都郡城是一炮而红。算上夯土的人工,调和用的糯米浆和蛋清,黄泥土墙造价不菲,相比之下,水泥的价格却亲民得多,使用也方便,修出来的墙面也漂亮结实,这下,但凡是长都郡城好一点的人家,好一点的商铺,若是不用水泥修墙,都感觉不上档次了!
    订单如同雪花一样飘向了水泥作坊,把徐福和手下人忙了个人仰马翻。徐福只好又雇了人手,继续修建了烧制水泥的土窑,来保证水泥供应。
    不过,自打有了水泥这种新兴材料加入,长都郡城的重建速度却是加快了许多。首先是商铺,七八天之间便能有大致模样,迅速开张做起了生意。其次是郡城里有些家底的居民,也买了水泥回来修院墙,搭好屋子后也开始了劳作。因着城里消耗的黄泥、茅草不多,郡城里房屋材料也未有涨价,种地的劳苦百姓们也能以平价修整自家茅屋。
    眼看着长都郡城逐渐恢复正常,自家店铺也开始营业,宣瑾瑜也到了回南沧县的时候。掐指算来,她这次来到长都郡城已经一个多月,也是时候回南沧县了。
    临别这天,古元朗坚持把她送到了城外十里多,还不舍离去。
    古元朗是真的感谢诚郡王,郡王爷年纪轻轻,却才华惊世,身份高贵,可举手投足之间平易近人,毫无居高临下的姿态,又有悲天悯人之心。这段时间相处下来,素来有些文人孤傲的古郡守也对郡王爷佩服不已。
    “古郡守,送到这儿便行了。南沧县和郡城也相隔不远,以后若有时间,不妨到南沧县来游玩一圈。”宣瑾瑜笑着说。
    那便多谢王爷相邀了。等日后空下来,古某定要上门叨扰几日。古元朗拱手说道。他这话还真不是客套,而是耳闻眼见南沧县出产的种种奇物,还真想要去实地看看。
    宣瑾瑜想了想,又低声说:“望泗关那边若有消息,还望古郡守知会我一声。”
    裴佑那日走后,长都郡前往望泗关的道路就重兵把守,尽皆封锁。历来边防军关便直属皇帝,临近郡县不得插手,因此这匈奴入侵的军情,书信也是直接由裴佑处递给了朝廷,就连古元朗也是从都城朝堂上听来的消息,只知道匈奴五万大军进犯,望泗关殊死抵抗,再多的便不知道了。
    古元朗心领神会,立马说:“王爷放心,古某这边一有信儿,一定立马派人送往南沧县。”
    “那就多谢古郡守了。”宣瑾瑜展颜一笑,二人惜别后,宣瑾瑜带着手下人策马离开。
    这次回程也没有粮草马车拖累速度,傍晚时分,宣瑾瑜就回到了王府。
    李氏早就盼她回来,见着她平安归来,通身又多了沉稳气度,又心疼又欣慰,不知不觉之间,这孩子已经长大,还生得如此优秀。可以挑得起一地之主的担子了。
    春香带着几个丫鬟,给宣瑾瑜布置浴室。一盆一盆的热水抬进来,直到高大的浴桶里蒸腾起了氤氲白气,上面还洒落了晒干的花瓣。丫鬟们退下,宣瑾瑜这才脱去衣衫,舒舒服服地泡进了大木桶里,热水拂去她一身疲惫,她眯起眼睛,旁边点好的熏香萦绕鼻间,香气怡人,真享受啊……
    直到水变得温凉,她才恋恋不舍地从木桶里出来,只觉得骨头都泡得酥麻。她穿好新衣,走出浴室,侍女们又端来了桃子冰碗。
    这桃子冰碗是按照宣瑾瑜之前说的方子所做。先拿新鲜桃子切块,加上麦芽糖熬成浓浓桃酱。再取三勺桃酱,一杯茶汁,几块碎冰加一起捣碎,最后再加入新鲜套块儿和冰水,摇晃混合均匀,倒进玉碗里呈上。其实这就是宣瑾瑜仿照前世嘻茶,茶颜月色这些店里的桃桃冰饮,倒腾出来的方子。
    泡完澡,喝着冰凉甜美的桃子冰碗,等着侍女们端来道道美食,宣瑾瑜散着头发,懒洋洋躺在榻上,只觉得浑身清凉,在这炎炎夏日,如同重新活过来一般爽快。
    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南沧县
    晚间的时候, 侍女们抬出冰箱,装满冰块给屋里降温。一室幽凉种, 宣瑾瑜回到自家王府的熟悉床铺, 这才美美地睡了一觉,起床只觉神清气爽。
    半躺在卧榻上,侍女们打着扇子, 宣瑾瑜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宋冬禀报。在长都郡城这段时间,她前前后后操碎了心, 如今回到自己的封地, 只想着好好歇息几天, 懒懒筋骨,毕竟南沧县的事务她也算是带上了轨道。
    “王爷在长都郡城这段日子, 县廷府主要是收买粮食、药品、麦糖这些,运往郡城,再就是带着县民们把刚收完的耕地重新翻动肥田。县里的商铺倒是越来越发达,除去食铺, 又多了几间肉铺,点心铺子……作坊也一切都好……”宋冬一条一条地把南沧县的现状说给宣瑾瑜听。
    和宣瑾瑜料想的差不多, 南沧县已经搭好了行政班子, 虽说简单, 但也足够公务运转。就在这时,宋冬却突然说:“其他的事务都一切平顺, 按照王爷定的照办。不过,还有件事情需要王爷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