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39章

      三个人坐在一起看了会儿电视,娄晓青又问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多半是冲着大儿子去的。邹却乐得落个清净,缩在沙发上望着电视画面出神。他暗暗祈祷邹岩能遇挫,最好在成为朋友这一步上就绊个跟头。回过神来又觉得自己要多幼稚有多幼稚,这和暗地里偷偷扎小人诅咒别人有什么区别?
    临他们离开,娄晓青从冰箱里拿了罐自己腌的醉蟹,塞进邹岩手里要他带去学校:“你很爱吃这个。”给邹却则随手拣了些水果装进袋子:“多补充维生素。”
    两人出了小区便简单告别分开。邹岩有朋友来接,不知道接下去是又要去哪里潇洒,头也不回地坐进车里走了。邹却慢吞吞往前走,手上提着那袋东拼西凑的水果,心里颇不是滋味,索性坐在路边长椅上一口一口啃起梨子。
    偏心了这么多年,说习惯其实也早习惯了。有时候也会自暴自弃地想,如果没有自己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更好的婚姻?幸福圆满的三口之家?人好像总是会自动美化未能实现的那条道路,邹却常常觉得如果娄晓青没有怀上自己,甚至是如果她不嫁给父亲,她的人生一定会幸福许多。
    自己则没那么重要了。
    这话要是讲给柯淼听,一定又会被骂不许自轻自贱,你的人生也很重要。可他确确实实是那样想的,自己好像个邪恶的源头,本就不是怀着爱生下的孩子,随母亲的痛苦和悲伤一同来到世上。这样一想,原来什么都是注定好的。
    他看了眼时间,回学校太早,又想不到该去哪里打发时间,于是准备提上水果去茶泊找安安。踏进茶泊的小门时觉得好安心,店里只有寥寥几个客人,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时钟秒针跳动的声音。
    安安伏在柜台后打瞌睡,听见门口的风铃声一个激灵抬起眼皮。邹却跟她挥挥手,点了杯绿茶拿铁,又从塑料袋里掏出个梨子递给她。
    安安兴奋地小声问:“什么日子啊?”
    邹却失笑:“没有啊。我回家了一趟,从家里带了点水果,分你一个。”
    “谢谢谢谢!”安安把梨子揣进口袋,“你的老位置空着呢,去等着吧。”
    她指指书柜边那个靠窗的桌子。邹却点点头,准备就在柜台边等她做完咖啡。他看着安安操作,随口问她最近生意如何,安安眼睛亮晶晶地抬起头来:“生意就那样啊!但是经常有帅哥看,不错哟。”
    她对邹却眨眨眼:“你也是其中一员。”
    邹却被她逗笑,两人又胡扯了几句,有新的客人进门,他便端着自己那杯拿铁往窗边去了。新进来的也是大学生模样的男生,安安笑眯眯地问他喝点什么,邹却听了会儿他们说话,盯着窗外发呆。
    他从书柜里找那本墨绿色的《夜航西飞》。自上次往书里夹了那张淡黄色便利贴被人回应后,他和对方又有来有回地聊了好几次。回复总是很有耐心,让他想起初中同学陈筱筱。邹却想温柔其实是很强大的力量,措辞和语气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素养。
    他问对方是不是也看了这本《夜航西飞》,讲自己看完这本书之后忽然也好想去非洲。对方回答说,对游记传记类的作品兴趣并不大,最开始只是被绿色磨砂封面和漂亮的烫印字体吸引,又觉得这一本的内容实在很迷人。他在便签上摘抄这么一段话:
    如果必须离开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决绝地永不回头。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更好,它们已经消亡了。
    邹却从书页里找到被压得平平整整的便利贴。上一次对方问起他还喜欢看什么书,邹却讲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迷张爱玲,喜欢她写的故事,反复研读分析,说是文学偶像不过分。
    他看便利贴。上面工整的字迹问:张爱玲我看得不多。你最喜欢她写的哪一篇?
    邹却想了想,在那问题底下写:《茉莉香片》。
    为了不让安安发现这个秘密,他已经习惯了在口袋里准备便利贴和笔。这种交流方式好原始,邹却想,又好特别。这次想说的话太多,兴许是对着陌生人的缘故,他像个准备解放自己的口袋,把紧紧束着袋口的绳子解开,哗啦啦向外倾倒,以至于足足用去十几张便利贴。
    他写,聂传庆好悲观,可他竟然能感同身受。言丹朱这样的人,好像存在本身就能刺痛自己。“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罢了,一点点的微温,更使他觉得冷得彻骨酸心。”
    他写,有时觉得善意甚至是种煎熬。为什么有些人像太阳,周身散发的光刺得自己睁不开眼,好像一旦碰上就快被灼伤。人生遇到过不止一个言丹朱,那种无忧无虑长大的孩子,自以为能拯救他人,有种近乎可耻的天真。自己没感受过爱,也不懂爱是什么,所以不愿意要这使人煎熬的善意,更想要爱。
    他渴望爱,又无从想象。
    他写,有时觉得自己好不堪。初读这篇小说时觉得聂传庆阴暗、扭曲,而在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他的影子后便忍不住难过。他讲自己脆弱,拧巴,优柔寡断,爱恨都难做到透彻。他羡慕哥哥,行事果断,感情直率,想爱便爱想恨便恨了。而自己疲于社交,因为一旦开始一段关系就忍不住地想要讨好,认定爱是先“给予”再“获取”,爱是交换,真实的也好虚假的也好,总之不会存在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