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144章

      “老师,听说您休病假,身体恢复好了吗?”
    “好的不得了,痊愈了。”
    “可以问一下是什么病吗?”一个男孩子问,旁边女孩子给他一个肘击,“嗷…”
    应景笑得更开心了:“没事没事,别打他,老师我脑残了一小下,回厂修复好了。”
    “啊?”几脸懵b。
    “脑瘤,割掉了。”应景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的头发长得飞快,已经剪回了以前的发型,休养了几个月甚至比之前看着气色还要好一些。
    几个孩子惊讶然后皱眉最后释然,没想到应老师经历的是这么凶险的疾病。
    “老师,您一定会健康平安,长命百岁的!”刚才肘击同伴的女孩子,眼神坚定地安慰应景。
    “谢谢你,还有你们~”应景挺感动的。
    “老师回来上课吗?”
    “不,还在休假,有一些其他工作,开课是下学期的事了。到时候应该会开选修课,记得来选我哦。”
    “好的,就怕抢不到名额。”几个人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人文院办公大楼,应景说自己到了,孩子们跟他道别。
    应景挥挥手,独自走进了人文院办公大楼。
    回到校园的感觉,果然跟预想中一样美好。
    第101章 未来大弟子
    由于休病假,院里没有分派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给应景,哲学系老师不多,除了他几乎每人都分了指导任务,于是,应老师成了这次论文答辩里最为中立的“第三方”。
    哲学系每年的毕业生都不算多,开两个答辩场轮个三四天也就完事了,答辩评委组的老师们比学生累,铁打的评委流水的毕业生。
    应景回学院开答辩评委工作准备会,他平时人缘不错,熟悉不熟悉的同事都来跟他说几句话,关心一二,他身边很是热闹了一会。
    “回家后没有乱七八糟的来探病了吧?”应峰坐在了应景身边,低声问他。
    应峰本学年开始带研究生,手头还有几个比较重量级的研究项目,加上道师的身份,日常忙得不可开交,应景出院回家后,他俩见面不多。
    在医院的时候,应峰知道三界都有人打着探病的旗号去应景那儿刷脸,问题倒不是大问题,就是他本人腻歪这些做法,也怕对应景两人造成困扰,归根结底都是冲着他的能力和身份来的。
    “没,非人类大多数都怵石知行,我们回家后就彻底消停了。”应景低声回他。
    “下学年,我手头的选修课,大概率要给你来上。”应峰现在是哲学系的中流砥柱,年轻有想法有精力,正是出成绩的时候,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就会相应的减少一些,正好应景是新人,专业对口接得上,真真的上阵亲兄弟。
    应景看了他一眼:“专业课呢?”
    “那个不变,会减一些课时。我今年申请博士点,成功后估计还得减少课时,如果系里不来新人,到时也少不了往你身上压。”
    “好的,应教授。”
    “你努把力,趁年轻两年后把副教授升上去,有点追求。”应峰难得在职业发展上跟他弟正经聊几句。
    应景点头称是,心想,只要你别想把道师的身份甩给我,怎么都行。
    说到道师的身份,前面应峰让应景代过几次课,效果和反响都很好,他确实挺想让应景入局的,奈何应景本人一点意愿也没有。
    应峰知道他的顾虑,是因为石知行,石律师是不可能进入修行行列的,如果应景入了道,两人必然渐行渐远。
    到那时,不说能力、视野等等,最单纯最客观的寿命,差距就非常残忍。
    修行之人普遍有两倍于常人的寿命,如果道行了得,有个三五百年甚至上千年寿命都不少见,要是再得了大机缘,直接到另一世界修行寻求飞升,也不是没有。
    所以修行之人,斩凡人情缘是最基础的操作,除非能找到像银河应峰一样,天赋能力都追得上彼此,以双修形式在一起,才有可能双宿双飞;否则,普通人跟修行人的结合,注定悲剧。
    应景和石知行这一辈子是要相偕到老的,所以即使是大哥,应峰也不会要求什么或者劝说他修道,应景开心就好。
    如果机缘强的话,过完这辈子,下辈子也会踏进这条路,天道自有安排。
    ——————————————————
    为期三天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如期开始,应景第一次参与这类评委工作,有点期待。
    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在应景这个准大佬的眼里,难免幼稚。
    但他看重的不是学生们的研究能有多深入,他在意的是能看到哲学这个学科的欣欣向荣,后继有人。
    而且,他很期待看到年轻人们对这个学科的独特理解。
    想起穿过来前,他还是她的时候,本科毕业论文被当时分配的指导老师批得一文不值。
    那位老师直接在他们几个学生面前说本科生的论文是垃圾,指导本科生论文是浪费她宝贵的时间,这对他们年轻的心灵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万幸,应景目前所在的氛围里,没有发现那位老师那样的学术功利人存在。
    应老师个人觉得,新的脑袋大概率是比旧的灵活有创意的,所以,日常多观察年轻人的思维方向,对自己的学术发展会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