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4章

      今年春季学校的杂事很多,学生们的成绩也不太理想,校领导生气取消了春游,但最近整体成绩上来了一些,到五月份,学校又给补上了。
    这种活动高二高三照例是不参加的,也就只有初中部和高一,高一组织的是考古历史博物馆,安排的是本周六。
    宋仰现在属于高一一班,在名单里,周五放学前,班长找到他,问他是否参加班级活动,他当时回绝了。
    但,回绝的当天晚上,他就又通过班级群加了班长的微信,申请再把他的名额加上。
    原因是许澄阳回来了。
    当下晚自习之后在校门口看到笑着朝他挥手的某人时,宋仰确实是没想到,但又不是太过意外。
    许澄阳是觉得上次没哄好,所以这周又来哄他了。
    但这不是宋仰的初衷。
    既然已经决定要放弃某些念想,就应该彻底扭转和许澄阳之间的相处模式,宋仰觉得只要他不表现的那么依赖,许澄阳慢慢的就会能放的开手。
    所以当天晚上,他给许澄阳煮了夜宵,收拾了床铺,第二天又准备了早餐,把能给的照顾都做到了,然后在许澄阳埋怨的目光注视下,义无反顾的出了门。
    考古博物馆对喜欢文科类的学生比较友好,但宋仰这种热衷于数理化的,不是很感兴趣,混在其中属于行尸走肉。
    好不容易熬到参观结束,回到学校才下午四点多,宋仰不想那么早回家,就留在学校继续学习,直到晚上九点,跟着高二高三的一起下晚自习。
    到家之后宋仰也不看书了,放下书包就立刻去洗澡收拾,洗完澡直接去床上躺着,只跟许澄阳说必要的话,再多的聊天就不吭声了,许澄阳要是过来强行跟他聊,他就说困了,应付几句直接闭眼。
    睡到天亮准备好早饭,然后去上半天学,下午计算着时间回来,送许澄阳去高铁站。
    去的路上,宋仰故意带了英语卷子,坐车的时候塞上耳机听英语听力,拒绝交流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告诉许澄阳自己很忙,变着花样的提醒他下次别再回来了。
    但没什么用。
    下个周五的晚上,许澄阳又准时出现在了附中校门口。
    然后宋仰再找其他的借口出去,补课或者有事,反正就是不在家陪他,也不给他跟自己贴贴抱抱重新亲密起来的机会。
    就这样过了两三周之后,许澄阳快愁死了。
    工程学院的阶梯教室很大,可容纳好几个班一起上课,临近上课时间,里面座无虚席。
    许澄阳卡着点到教室,进去直奔后排朝他挥手的林聪。
    “ 你这也太赶了。”
    林聪看他跑的气喘吁吁一脑袋汗,抽了张纸巾给他。“周末和晚上不够你挣的了,大中午的还非得硬挤俩小时,钻钱眼儿去了吧你。”
    许澄阳拿纸巾擦着汗,脸上难掩疲惫。“没办法,最近周末没时间,只能挪到中午补。”
    “你这都连续回家回了好几个周末了吧?”林聪说。“你弟弟那么难哄吗?”
    “是啊。”许澄阳一说起这个就愁的叹了叹气。“小东西认死理,自己转过弯之前死倔,我这几趟回的频繁了些,反而还遭了嫌弃,都快直接不认我了。”
    “那你还回?”林聪笑着说。“别回了,晾他几天试试。”
    “那可不行。”许澄阳说。“就是因为我前阵子回去的少,他觉得我在这边潇洒的乐不思蜀,觉得我不管他了,我要再晾着,怕小孩天天偷着哭。”
    “嚯,弟弟这么敏感的吗。”林聪再次失笑。“那你告诉他啊,就说他哥没回去是在这拼命给他挣钱呢,看他还能不认你?”
    “别说,他还真能。”许澄阳也无奈的笑。“ 就他那脾气,要是知道我在这边打工,估计能直接跟我断绝关系。”
    说起来,宋仰年后要提出了计划提前考大学这事儿,是给许澄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紧迫感的,毕竟上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小孩手头那点积蓄到时候肯定早花完了,他得提前把钱为小孩攒好。
    前阵子贪图节假日的三倍时薪,连续两个假期都没顾上回去,平时晚上也经常会去上家教上到很晚,和小孩视频的时间也被压缩,弄的小孩心里没底慌成那样,许澄阳也是有点懊恼的。
    “唉,攒钱的事还是先缓一缓吧。” 许澄阳叹着气说。“就是吃不上饭了也不能让我的小宝贝伤心。”
    “哎呦,哈哈。”林聪闻言直接拍了拍许澄阳的肩。“你这哥当的是真可以啊,比很多当爸的都上心。”
    许澄阳则又叹了口气,心说这都没当好,一个不小心就还是让小孩不踏实了。
    他们这节上的是材料与力学,课程难度很大,但许澄阳和林聪上课的时候很专注,听的就比较顺利,下课之后同学们很多都围着老师问问题,他们直接收拾了东西直接走。
    出了学院大楼,俩人直奔食堂,在路上碰上的隔壁航天工程学院的师姐。
    那位师姐叫卓苒,长得很漂亮,长发飘飘,气质温婉,是学校大学生家教联盟的现任会长,这一两年给许澄阳介绍了很多工作机会。
    三个人一起去了食堂,许澄阳掏出饭卡准备请客,卓苒笑着冲许澄阳做了个手势,等许澄阳弯下腰凑近,才说。“你那么辛苦赚的钱,我怕吃了会有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