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程音却比他更为笃定,低声与他耳语:“不要紧,季总应该能答。”
季辞果然打开了话筒。
开始发言前,他看了眼媒体席旁边的走道,程音还在与她身边的眼镜男窃窃私语。季辞清了清嗓子,等她看向他,才收回目光,开始发言。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个关于药物研发的小常识:任何一种新药在启动临床试验之前,都需要通过伦理审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审查对受试者的风险收益比。”
“羲和视觉假体是一个开天辟地新产品,没有任何人体数据可以提供给伦理委员会,来证明收益一定高于风险。我们需要有先行者来提供病例报告,进行参数调整。直到将风险彻底降低,才能进展到i期临床试验。”
“换言之,我们需要一个勇敢的人,充满牺牲精神的人,来吃第一只螃蟹。人类医学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往往都是研究者本人身先士卒,将药率先应用在自己身上。”
“第一个植入羲和假体的人,正是羲和的创始人,我的导师程敏华女士。促使她这样做的最直接原因,是她的女儿天生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病被称为眼科的不治之症,致盲率很高。”
“她很爱她的女儿,那是一个非常漂亮、勇敢、善良的小女孩。可惜的是,她从来没有看见过星星和烟花,甚至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彻底成为一个瞎子,因此程教授才毅然决定以身试药。”
“后来的事,大家可能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过:由于羲和假体的市场前景巨大,影响了既得利益者,程教授被杀害,羲和的研究也因此搁置。几年后,为了继续推动实验,羲和的单例人体实验再次重启,这一次参与试药的,是我本人。”
“而我之所以有勇气来做这件事,是因为我娶了我导师的女儿,她现在是我太太。我很爱她,爱了很多很多年。我的心愿也很简单,这样可爱、坚强、从来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女孩子,应该知道星星和烟花长什么样。”
“所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羲和为什么要放弃专利,放弃赚钱的机会,放弃成为高精尖……因为从一开始,它之所以会存在,就不是为了金钱。将研究结果用于更广泛的大众,这是程教授的心愿,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心愿。”
季辞虽然今天老黄瓜刷绿漆,发型梳得像个炫酷叛逆少年。但他一旦开始说话,那种沉稳温和的上位感,还是立刻掌控了全场。
场内鸦雀无声,听他娓娓道来,每个人都受到不小的震撼。但现场无法发言,于是纷纷低头打开手机,涌入了那家官媒的新媒体直播间。
弹幕区一时飞速上滚,直播间的人气从来没有这么高涨过。
“看看人家这情怀。”
“贵报这记者不行啊,换人换人,小小年纪,开口就是爹味。”
“故意的吧,不这么说哪来流量。”
“季老板好帅!季老板好帅!”
“啊啊为什么帅哥全都英年早婚……”
“导师女儿是谁啊,太好奇了。”
无人得知,导师的女儿此时正在现场。
这是程音第一次知道,她的妈妈和三哥在过去到底为她做了什么。
也是她第一次亲耳听到,季辞对她说出爱的表白。当着成千上万人,还有更多人正在往直播间涌入,来作为爱的见证者。
他说,她值得最好的一切,甚至值得他放弃自己的生命。
她这样一个生来平凡,带有缺陷,人生追求和成就比不上程敏华和季辞万分之一的……努力在人间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竟然得到了这么纯粹热烈的爱。
泪水汹涌,迅速模糊了程音的眼睛,她想找个地方痛哭一场,却仍牢牢站定在现场。
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她暂时还不能离开。
也不想离开。她的男人,和过去每一次一样,站在万众瞩目之处闪闪发光,她为之目眩神迷。
刘雅恒此时也发现了同伴的另一面——这个始终冷静、客观,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同事,竟也有如此感性的一面。
他悄无声息抽了一张面巾纸递给她,并帮她稍微挡了一挡。
台上,季辞轻轻皱了下眉,才又继续往下说。
“另一个问题,应该留给华药的陈总回答……”
陈总忽然被cue,陈总很不开心。他根本不想亲自挑战「医保」这种很容易被热议的话题。
此时刘雅恒往前两步,正要入镜引导,季辞又接着道:“不过,我正好也有一些切身体会,先来抛个砖,有说得不妥当的地方,请陈总指点。”
“我来自一个小地方,有多小呢,大概我说出地名,在座没有一个人曾听说过。”
“在二十多年前,我小的时候,我家那边特别穷,每天我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去上学,凌晨四点就得起床。一个村子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散落在大山深处,其中一户人家有牦牛,算是村里唯一的富户。”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后来逐渐通了公路,高铁,架起了电塔,基站。你知道在深山老林里维护一个5g基站的年费用是多少吗?它从市场经济学角度,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
“每年都不断地有扶贫干部被派来,教养殖,教直播带货,直到最后一个贫困户消失。每年春天,都有来自大城市的医生,到山下的草甸给牧民提供免费医疗,给产妇接生,为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我爷爷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