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1节

      张士贵早就看的清楚,从表面来看,东宫、秦王府塞来的人手充斥在各个位置上,但最关键的位置……全都是李善的人。
    驻守雁门关的是马三宝,这位是被平阳公主塞来的,显然只会听令于李善。
    代州军的实际统领者和骑兵统帅苏定方更是李善的铁杆,是其亲卫头目出身。
    马邑那边经过清洗之后是刘世让掌总,这位在几个月前还四面楚歌的朔州长史对李善更是俯首帖耳……李善怎么会让薛万彻去马邑呢。
    张士贵甚至发现,事实上,别看李善到处跑,但论对代州总管府内的实际影响力,身为录事参军事的薛万彻压根就没办法和李善相提并论。
    代州司马尔朱义琛也算尽责,但实权颇少,马上就要滚蛋的常何以及已经滚蛋了的段志玄也不过军中将校,在苏定方的压制下掀不起什么风波。
    张士贵猛然发觉,北上赴任的官员中,真正握有实权的好像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代县令李楷,因为李善已经完全脱手,将霞市托付给了李楷……但这是有缘由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太深。
    而另一个就是自己身边的张公瑾……虽然一度斥责,但张公瑾咬着牙清查代州、忻州田亩之后,李善将行军屯的重任全数托付,并在各个方面大力襄助。
    那自己呢?
    张士贵实在看不出李善托付给自己的重任到底是什么……不可能让自己掌军,不可能让自己去马邑。
    这时候有马蹄声响起,一骑在村口处停下,亲卫翻身下马奔来,“郎君,长安来信。”
    李善也不避讳,直接撕开一目十行看了一遍,沉吟片刻后看向了薛万彻,“你还是入军为骑将吧,去信请太子殿下择良臣充录事参军事。”
    薛万彻瞄了李善手上的信,迟疑道:“长安……”
    “秦王殿下亲笔信。”李善无所谓的扬了扬,“吏部已发出公文,选武德六年进士李义琰为崞县令。”
    这话儿众人一听就明白了,李善不过是为了平衡关系而已。
    现任的崞县令就是个棒槌,无奈和李世民有点关系,李善实在是气得不行……李世民倒是贼,将李义琰塞了过来。
    从立场上来说,之前的李义琰不好评价,但李义琰如今受李世民举荐而来,立场不问而明……关键是李义琰是武德六年进士科的进士,和李善是同年,而且关系很不错。
    而且李义琰还是陇西李氏子弟,出自姑臧房……历史上这位还在高宗时期官至宰相。
    想起这些破事就心烦,李善长吁短叹了一阵,话里话外都在说……恨不得永康县公李靖即刻就任,看他到时候怎么处置!
    有时候李善还真想不通,你说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在长安斗的你死我活也就罢了,如今的河东……这也能和夺嫡扯上干系吗?
    完全没有必要啊!
    通过凌敬,李善基本可以肯定,李世民并不指望自己在夺嫡之争中帮得上忙,那你们在代州斗个屁啊!
    对此,李善很是无奈,其实他心里也有数,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李唐的大敌就是突厥,大部分的资源、精英都会向此倾斜,偏偏代州是直面突厥的前线。
    前几年先后有刘黑闼、高开道、苑君璋,江淮、陇西也不安宁,但自去年开始,刘黑闼、高开道覆灭,陇西吐谷浑败北,江淮战事也即将结束,最重要的是马邑已固,再加上李善恰巧的几场大捷,导致了李唐朝廷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代州。
    重建代州总管府,必然挑选良将充之……事实上类似的事从来都不可能绕过东宫和秦王府,而李建成、李世民也不会允许对方能掌控代州总管府。
    李善在心里琢磨,总不会比历史上更差劲吧?
    提前挑动突厥内乱,稳固马邑,储备粮草,又充实人口,再加上接下来的计划,还有即将到来的一代名将李靖……实话实说,李善觉得突厥不太可能攻入河东,至少不可能从雁门关这条路。
    但即使是李靖到任后不偏不倚,张公瑾掌军屯,李楷掌霞市,刘世让守马邑,再添上同为陇西李氏的李义琰,秦王一脉的势力能稳稳压倒东宫。
    李善瞥了眼张士贵……只是此人到时候的位置不太好安排,如果苏定方随自己回朝,张士贵掌军,只怕要引得双方争执。
    李善想了会儿不再考虑了,虽然自己和李客师父子、李乾佑父子关系非常好,但也要和李靖见一面再说。
    “军屯事皆由张弘慎统管……”李善看向薛万彻,“你盯着一点,若有不妥,即刻来报……但不可因私废公。”
    不理会薛万彻的反应,李善看向张士贵,“想必武安兄也等急了……”
    “西河郡公已遍巡代州、蔚州、忻州,昨日抵雁门关,后日出塞巡视朔州。”
    “明日随孤启程出塞,此番还要借重武安兄之能。”
    这个晚上,李善反复在心里盘算,自己的计划有没有实施的必要性,最早自己筹谋,是以至少在代州要待上两三年为前提的,谁能想得到大半年而已,就不得不离开。
    肯定会耗用不少资源,但对未来突厥、李唐的战局一定有好处……在短时间内,唐军是没有大规模出塞作战的实力的。
    说的小气一点,李善在代州做了这么多,积累了这么多资源,总不能全都留给李靖吧!
    也在这个晚上,已经赶回代县霞市的常何收拾完行礼,满怀期盼的看向马周,“宾王真的愿随为兄一同返京?”
    马周露出一个苦笑,“还请大来兄收留。”
    李怀仁,你给我等着,如果以后这一后手完全用不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第五百五十一章 识人之明
    雁门关外,天地辽阔,碧空万里,数百骑兵向西北方向疾驰,卷起阵阵黄沙。
    “啾啾……”
    被簇拥在阵中的李善抬头皱眉看了眼,七八只大鸟在头顶高处盘桓,看起来像是雕。
    在小说中,往往会出现草原部落以雕为斥候的情节……比如《射雕英雄传》、《大唐双龙传》、《寻秦记》,但李善在代州也待了大半年,早就问过,绝不可能。
    雕的种类很多,大都生性凶残,或能为猎,但绝难传递信息。
    这时候,前方一位骑兵突然在疾驰中弯弓搭箭,箭去如流星,盘旋在头顶的大雕哀鸣着坠落。
    骑兵们纷纷勒住缰绳,高声夸赞。
    李善笑问道:“如何?”
    “好箭术!”任城王李道玄手有点发痒,迟疑了会儿还是没去取弓,万一落空那就丢脸了。
    “怀仁的确有识人之明。”身侧的西河郡公温彦博赞道:“如此神射,有前朝鹅王之风。”
    “不敢相较。”李善看着手持大弓的张仲坚,“当年鹅王一箭双雕,青史留名。”
    所谓的鹅王指的是李世民已经过世的岳父大人,大名鼎鼎的长孙晟。
    “不弱鹅王。”沉默的张士贵突然开口道:“疾驰不停,如此神射,不弱李广养由基。”
    李善与温彦博对视了眼,都无言以对,谁不知道移动射移动靶难度更高,我们也不过找个话头聊几句,一个自夸有识人之明,一个显示见多识广而已……你还真拿出来点评啊。
    难怪演义小说里把你写成白脸奸臣啊,这叫不会当官!
    原本还想着要不要让薛万彻来做张士贵的副手,现在李善将这个主意完全打消了……张士贵此人,确为文武双全的人杰,而且在管理上非常有一手,但就是性子有些犟。
    如果这次劝不服,或者张士贵不肯接手,李善也不准备亲自上阵,索性就放弃拉倒……反正李靖到任之前,突厥不可能来袭,后面的锅都丢给李靖。
    张仲坚将大雕献在马前,李善笑着赞誉了几句,心里琢磨不管这肉好不好吃,至少放在后世肯定是犯法的……说不定吃十只青蛙就要犯法,更别说这种雕了。
    众人就在路旁歇息,说是路旁,实际上也没什么正式的道路,只是常年累月……所谓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如何?”李善也不侧头,径直问道。
    “足以担当重任。”苏定方的语气有些奇怪,“更何况本为朔州司兵参军,归属宜阳县公麾下,理所应当。”
    边上的温彦博不明就里,但张士贵一听就懂了,不禁抬头看着远处的那位面容丑陋但身材挺拔的张仲坚,常何不愿入马邑,邯郸王准备让此人助守马邑吗?
    此次出塞共计五百骑兵,其中三百骑兵都是张仲坚麾下,其余两百骑兵是李善、苏定方、张士贵的亲卫。
    刚刚出塞,张士贵就察觉到了,发号施令的都是这位张仲坚,观其指令,显然是战阵老手,从容不迫,松弛有度。
    但据说此人乃苑君璋旧部,张士贵低声道:“邯郸王……”
    “不是说了嘛,私下称一句怀仁足矣。”李善打断道:“清洗芮国公旧部,城外骚乱,何小董……就是武安兄打过照面的那位,鼓噪近千士卒兵乱,便是张仲坚一鼓而下,生擒活捉。”
    “噢?”张仲坚来了兴趣,“不知是何来历……未闻其名。”
    一旁的温彦博笑问道:“莫不是子羽之辈?”
    李善忍笑道:“或许是吧。”
    所谓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长得太丑,所以冒不出头来。
    嗯,无论在哪个时代,长得丑冒不出头,其实都是正常的,冒的出头才是稀奇呢。
    顿了顿,李善低声道:“张仲坚于芮国公旧部中颇有威望,难以回头,率五百骑兵驻守马邑,若宜阳县公不闲置,当有大用。”
    “而且此人与永康县公有旧。”
    “嗯?”温彦博愣了下反应过来了,“不错,刘武周起兵斩杀王仁恭,当时药师任马邑郡丞,正是王仁恭副手。”
    李道宗目光闪烁,“如此一来,当有胜算。”
    “如今马邑周边,宜阳县公、秦武通麾下约莫近四千唐军,芮国公旧部只留下了千五骑兵,突厥不大举来犯,若还出了意外,那……”李善耸耸肩,“只能自承无识人之明了。”
    温彦博笑了起来,“能得怀仁举荐的……苏定方算一个,西征吐谷浑,斩将夺旗,北击突厥,雪夜追击,生擒欲谷设,均立下奇功。
    刘世让算一个,雪夜袭营,擒斩郁射设,雁门大捷,如今被视为河东名将,想必这位张仲坚定有不凡之处。”
    李善谦虚了几句,一旁的苏定方眼帘微垂,又一次想起了当年在那个小村落中与李善的第一次相遇。
    凌敬也私下提及,似乎李善对很多人,甚至是很多如今名声不显的人物都有着极深的了解,比如那位年纪轻轻的褚遂良,尚未得秦王、欧阳询为其扬名之前,李善就曾经去求过字。
    但这无法解释自己,苏定方心中有数,刘世让和自己是不同的,当日李善是被逼无奈只能用刘世让,没有其他人能用……一战功成之后,只能选择撑到底,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导致了刘世让以李善为依仗。
    而自己不同,当日母亲几乎性命不保,李善只听了个名字就突然态度大变……这和张仲坚非常像。
    带着某些疑惑,苏定方刻意的观察张仲坚了好些天,不擅言谈的他还特地与其聊了好几次,再加上今日亲眼目睹对方如臂所指的领兵……苏定方能确定,这位张仲坚的的确确就是一位子羽。
    但问题是,只听到名字就肯给予机会的李善是如何做出那些判断的呢?
    这时候,苏定方听见身边的李善如此点评众人。
    “定方兄必能青史留名,为一代名将,道宗兄当为一代贤王,他日唐军北逐草原,两位均乃领军大将。”
    “彦博公自不比多说,前朝便有名士断言,太原温氏三杰,均当名列宰辅。”
    “至于武安兄……”李善看向张士贵,“后世论唐初兼姿文武之杰,当首推武安兄。”
    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任(上)
    骑跨骏马,随波逐流,张士贵几乎是条件发射的趋马而行,心里有着古怪而复杂的触感。
    自从那一日在雁门关相见,邯郸王第一时间展示了善意,频频赞誉,今天居然还给出了一个这么高的评价。
    文武双全第一人……虽然张士贵颇为自负,但也不敢承受这样的评价。
    在这个时代,是没有所谓的文武泾渭分明的说法的,文武双全是标配,但总的来说,即使是世家子弟,自称文武双全,也总有侧重。
    比如天策府的谋士中,房玄龄、杜如晦也曾经领军,但绝大部分时候是负责谋划、举贤、军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