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你我之间何必言谢。李长安挥挥手,对着王维露出了看小白兔般的微笑。
我听闻摩诘博学多识,遍览群书,摩诘可曾读过《韩非子》?李长安面上扬起一个笑。
王维自然读过《韩非子》,毕竟此书虽然不像儒家典史一般作为唐朝主流经义,可也算不上什么太冷门的偏僻典籍。
那摩诘可曾看过有关此书的其他书籍?李长安又问。
臣之祖父便学经法,臣家中便有许多法家典籍。王维实话实说道。
不错。李长安道,那就劳烦摩诘将其中有关《韩非子》的内容标注出来,最好能帮我整理一份。
自己找不着参考文献怎么办?当然是压榨真正的文学天才给她整理了!
王维欣然应下,他遍观群书,这些东西大多都在他的脑中储存着,只是写出来罢了,不算什么难事。
二人这才说起正事。
公主为臣谋吏部员外郎一职,可需要臣做些什么?
按理说应当绕一绕圈子,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王维除了是李长安的下属外还是她的好友,知道李长安的性子干脆就直接问了出来。
李长安也没有客气:等过段时间科举放榜后我会给你一个名册,你尽量将名册上的人安排到河南道担任县令。
河南道包括山东和河南两地,属于主要产粮地和征兵地,李长安打算图谋的就是河南道。
安史之乱一起,李长安要将战乱拦在河南道外。
当然最重要的是以河南道为支援,守住东都洛阳。
东西两都要保住一都,李隆基和整个中央朝廷在长安城内,李长安插不上手,洛阳那边倒是可以先布局。
即便沦陷,也要有足够的人手在沦陷前将天下最大的粮仓坐落于洛阳城内的含嘉仓,仓中粮食全部搬出来,即便搬不出来也要烧掉,绝对不能落入安禄山之手。
历史上的安禄山就是拿下了这座天下最大的粮仓才有了足够的粮食在中原肆虐,又以此为根基劫掠中原百姓粮食供养军队。
要不然仅凭从他的老本营范阳运粮,安史之乱绝对撑不了那么多年。
若是有可能,李长安更想将安禄山的兵挡在汴州或者洛阳外,守住洛阳。
历史上安禄山的行军路线是从幽州范阳起兵,到常山兵分三路,从太原、汴州两个方向往长安方向进发,先打下了汴州,于是又顺着打下洛阳,而后到达潼关,直捣长安。
而现在长安和潼关这两个地方,李长安肯定是插不上手了,倒不如干脆放弃这两个地方,先把河南道弄到手,借河南道之力试试能不能守住洛阳。
最好的情况是以襄州、洛阳、汴州为线,守住半个中原,不至于沦落到中原尽丧的地步。
襄州好说,要等到几年后襄州才会从荆州分出去,如今的襄州还在荆州内,是她的老本营,这一个点肯定是能守住。
现在再要布局,就是河南道和洛阳了。
州一级的地方李长安如今插不上手,县一级的地方李长安已经可以试着安插自己的人手了。
到时候这些散布在河南道的各个县就是星星之火,直接绕过州府,由李长安直接派人从这些县征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军队。
第70章
臣知晓了。
王维没有问李长安为什么要将手下人都外放到河南道为官。
带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后,王维也彻底看清了一点他的政治情商不太够。
任你才高八斗文压天下,可这些在朝堂上一点用都没有,王维经历了做官贬官升职再被贬官后,终于领悟出了这个道理。
既然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仕途毫无影响,那就干脆自己不要再想那么多,上面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得了。
轻松又自在,至于贬官还是升职,都随他去吧。
不愧是诗佛,主打就是一个佛系!
王维离开后,李长安将自己桌上的书本胡乱整理了一下,从书架上翻出一幅舆图。
舆图上,洛阳被重点标绘了出来。
洛阳是个好地方,从高宗年间起,朝廷中想要迁都洛阳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断绝。
到了则天皇帝时期,洛阳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国都,则天皇帝常年居住在东都洛阳,改东都为神都,待在长安的时候反而不多。
其中原因就是洛阳挨着运河,可以直接从苏北、江南之地通过运河漕运粮食,运粮要比长安方便多了,而且洛阳周遭的土地比长安要多许多,本身洛阳城内还有天下最大的粮仓含嘉仓。
长安城有一百万人口,可是长安周遭的粮食产出不足以供应一百万人口吃喝,运粮也不方便。同洛阳到长安这一段路,若是走陆路,地势险峻,中间还要穿过潼关这样的天险之地,一路上人马嚼耗许多,若是走水路,有三门峡天险,水流湍急且有礁石,运输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