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章

      余景冲了杯牛奶,把卧室的门打开。
    本想催促着祁炎去吃个早饭,却在看见床上隆起的那块被子后陷入沉默。
    “祁炎,”他变了想法,“我们聊聊。”
    祁炎背对着他,毫无反应。
    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正在气头上。
    余景将牛奶搁在床头:“祁炎——”
    “我在睡觉。”
    突如其来的打断,语气不算友善。
    余景噤了声。
    折回厨房把还热腾的蛋饼放在盘子里。
    祁炎没出卧室,直到余景离开。
    电梯里遇见了今年刚搬来的新邻居,小夫妻俩挽着手,正要回娘家。
    见面寒暄几句,两人眼角眉梢流露出来的笑意宛如正午顶头直照的阳光,是好东西,但太刺眼。
    余景也回了趟家,他的父母住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区里。
    当初祁炎就是觉得要离余景父母住得近一些,才把他们家买在附近。
    即便那时候余景家里人根本不接受他,甚至和余景断绝了关系。
    都是过去的事了。
    -
    在小区门口买了点水果,回到家时,通层两户的门都开着。
    余景刚出电梯,人还在楼道里,就听见自己母亲在带着笑的声音:“小珩小时候小小瘦瘦的,在学校里总被人欺负,那时谁能想长大了这么有出息,都是刑警队长了。”
    欢笑声间,又一声稚嫩的童声:“我以后也要当队长!”
    “好好好,”余母笑道,“我们家安安也有目标了,以后要好好学习。”
    余景睫毛微颤,目光垂落下来。
    余安是小了余景十九岁的弟弟。
    现如今也十岁了。
    浅浅呼了口气,余景回了自己家。
    余父正同一位面生的客人在客厅交谈,见余景回来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余景没太耽误对方,礼貌地打了招呼后就去西边朝向的小书房。
    折叠沙发床上放着玩偶抱枕和奥特曼玩具,余景稍微收拾了一下,坐下后拿出手机,发现并没有任何未读信息。
    看来祁炎是真的睡着了。
    心情略微失落,抬眸看向狭窄的窗户。
    西边朝向,晒不到晨光,在冬天微微有些阴冷。
    这本不是余景的房间。
    当年余景高考后和父母出柜,遭到了家里的强烈反对。
    不仅仅是因为余景和祁炎都是男人,还有祁炎的家庭情况复杂,跟这种人走近只会惹一身麻烦。
    可余景不听。
    他已经成年了,以他的成绩和能力,兼职供自己念完大学绰绰有余。
    而后来也的确是这样。
    十八岁的第一年,他和家里断了联系。
    说不想父母那不可能,余景几乎每天每夜都在愧对自己的父母。
    于是第二年,他鼓足勇气回到家里,却知道了自己妈妈怀孕了的事情。
    大概是有了新的希望,与其说是跟余景和解,更多的是慢慢放弃。
    原本的房间被挪出来给弟弟用,父母的疼爱也逐渐偏移到理所当然。
    余景的确如愿以偿和祁炎在一起了,可是他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失去了更多。
    作为曾经的独子、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的孩子,他没想过事情会演变成这样。
    被放弃或许是十几年前某一瞬间的事。
    又或许是这十几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经历。
    鲸吞蚕食只是一种方式,而事实却早已成为定局,只能回想,不能回去。
    -
    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余景去了对门连珩家里。
    两家关系好,连珩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双方父母都是高兴的。
    余母小时候就疼连珩,自然是要过去看看。
    本以为就是邻居间的寒暄问候,余景去不去都无所谓。
    只是真进了房间,他才错愕地发现沙发上坐着的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人。
    “余老师?!”坐在正中的姑娘站了起来,“你怎么在这?”
    余景微愣:“纪老师?”
    他快速扫视了一下左右,几位大姨大妈的目光都定格在自己身上。
    其中一人偏头问道:“小记,你们认识?”
    连珩妈妈也好奇:“小景,你们认识?”
    自然是认识的,这位“小记姑娘”和余景是一个办公室的老师。
    而事到如今,余景看着对方周围坐着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及整张脸都在求救的连珩,还有脸色犯难的小记,大概就已经明白了现在在是个什么情况。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亲相到家里了。
    “呃……”余景脚步一转,“我去拿点水果。”
    “余老师!”小记一个箭步冲到余景身边,“您上次给我的课件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您!”
    就在众人都还懵逼的间隙,连珩他妈一记铁砂掌拍在自家儿子的后背,迫使堂堂刑警队长轻咳一声站起了身,也追上几步走到余景身边。
    两个按头相亲的人隔着余景尴尬一笑。
    余景:“……”
    等等,关他什么事啊!
    就在余景左右为难之际,好在小记姑娘行动迅速,一出房门就按了电梯窜进去:“谢谢余老师。连队,我们有缘再见!”
    连珩微笑着目送电梯门缓缓关上:“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