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453章

      这是她一手带大的孙女,是熠熠生辉的明珠啊。
    “对了,阿妤来信了。”苏月娇陪着一老一少哭了一会,把信给凤姝,凤姝拿过厚厚的一叠家书。
    凤妤如今在西州,如意养在谢珏膝下,百日时,谢珣,谢珏和凤妤都齐聚胶州为如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席。
    谢珏为如意取名谢闻。
    这名字也含有长辈对如意的无尽期许,就像当初镇北侯对谢璋一样。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谢闻……”凤姝眼泪落在信纸上,“如意……真好。”
    凤妤被谢珣传染啰嗦的风格,把如意的事一一记录成书,还附带一张肖像。或许是因为凤妤的画过于抽像,在送信时,谢珏重新画了一张,所以有了两张如意的画像。
    凤姝看着两张截然不同的画像,突然笑出声来!
    “幸好听风重新画了一张,不然……我以为自己生了一个小怪物。”
    苏月娇也哭笑不得,以后让凤妤送书信就行,作画就不必了。
    这封信抚慰了凤姝被囚禁时的痛苦,也给了她母子重逢的希望,她眷恋地看着画像,又满目不舍地烧掉了信件和画像。
    “姝儿,烧它做什么,留着也有一个念想。”
    “他长在我心里,不是画像中,烧了吧,免得生事端。”
    若是被宇文景知道,准要发疯,所以凤妤家书上说的,全说的是谢珏长子,没有提半句谢璋和凤姝。
    “谢珏会把他养得很好!”
    第406章 欣欣向荣
    老夫人和苏月娇都知道凤姝在宫中的境遇并不好,宇文景不会轻易放弃凤姝,凤姝性子又过于刚烈,势必会和宇文景拼得你死我活。
    宇文景也了解凤姝的性格,所以让苏月娇和老夫人进宫,本意是劝一劝凤姝,老夫人和苏月娇不管宇文景目的如何,她们也只想要凤姝平平安安的,日后能和如意团聚。凤妤这封信更是给凤姝慰藉。
    “家里如何?”
    “不要担心,日子过得下去,有几位掌柜照应着,你不要担心家里,你在宫中好好的就行。姝儿,一定要记得祖母与你说的。”
    “……好!”凤姝含泪应着,垂下的眼眸中掠过一丝苦楚,老夫人和苏月娇在迎春宫中逗留半日,凤姝命人准备一桌宴席陪着祖母用膳,她食不知味,却珍惜这难得相聚的时光。
    宇文景听宫人说凤姝留老夫人和苏月娇在宫中用膳,且有说有笑,心中也放松一些,家人果真是姝儿的良药,只要他拿捏着凤家人,姝儿就无处可逃,若她喜欢和家人相聚,他时常招凤家人进宫就是。
    只要姝儿开心就行!
    宇文景对凤家人还算礼遇,命自己的大太监送老夫人和苏月娇出宫,并给了老夫人一块能随时进宫的令牌,只要凤家人想见凤姝,他都不拦着。
    皇后殿中,林玉漱的大宫女秋水说,“皇上为了讨好二姑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宫规都忘了,进宫的令牌,大公子都没有,就这么给了凤家。”
    “秋水,住口,不要多嘴。”
    “娘娘,奴婢是担心您和太子,太子年幼,皇上又迷恋二姑娘。如今二姑娘是痛恨皇上,可天长地久,皇上模样生得好,又是国君。二姑娘又能恨多久,迟早要顺从,若是她生下儿子,皇上眼里还能有太子吗?”
    “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什么话都敢往外说。”林玉漱蹙眉,“在这里跪着,没有我的允许,不准起身!”
    林玉漱进了内殿,揉了揉眉心,她心里非常烦,烦的不是秋水说的事,后宫形势混乱,势必会影响到前朝,比起宇文景,她更担心自己的哥哥和家族。
    迎春宫中,宇文景在老夫人和苏月娇离去后,前来迎春宫见凤姝,这一次凤姝开了宫门见他。
    宇文景心情雀跃,凤姝虽见了他,却也不见得多热情,也没有言语,宇文景已非常满意,并不逼她,他相信滴水穿石,总有一天他会打动凤姝。
    她再爱谢璋,谢璋也死了,日久天长,朝夕相处,他们本就青梅竹马,他就不相信自己得不到凤姝的心。
    宇文景的赏赐如流水一样送进迎春宫,且投其所好,他喜欢凤姝这么多年,深知她的喜好,所送皆是凤姝所爱,朝野上下人人皆知宸妃宠冠后宫。宇文景为了讨好凤姝,甚至想要恢复凤长青定国将军的职位,却被凤长青拒绝,他借口年事已高,不想再征战沙场,只愿和夫人闲云野鹤。
    可凤长青,今年才三十九岁,正是壮年。
    他心里门儿清,不管凤姝再恨宇文景,如今旁人看来凤姝都是宠妃,他的小女儿却是谢珣的未婚妻,如今在西州为了谢珣殚精竭虑,两个女儿一在宫中,一在西州,凤家的立场尤为重要。
    他若受封定国将军,食君之禄就要为君分忧,日后免不了要和谢珣对战沙场,他更不可能再效忠宇文景!
    宇文景虽觉得凤长青不识相,却不强迫他。
    林和礼主持科考,广开言路,且扩大寒门学子的招收,有意打破氏族垄断科考的弊端,希望更多的寒门学子能够为朝廷效忠。文武科考一起选拔,燕阳骁勇善战的将军,要么是宁州铁骑培养出来的,要么在江南。
    朝廷不缺文臣,却极度缺少武将,林和礼也预感到几年后和宁州铁骑必有一战,有意扩招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