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登堂入室 第204节

      王华笑道:“您太客气了。我们也是遵照公子的吩咐行事。”
    两人正说着话,郑全喘着气跑了过来,道:“大小姐,你赶紧回家去,京城突然来了圣旨,说是要宣您进宫。”
    宋积云和王华都大吃一惊,王华更拦在了宋积云的身前,道:“圣旨?是哪里来的圣旨?是谁来宣的旨?可说了是什么事?”
    第293章
    宋积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不是好奇为什么会有圣旨给她,而是圣旨还分从哪里发出来的。
    她不由问王华:“从哪里发出来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王华想也没想地道,“从通政使发出来的,是内阁六部的旨意;从司礼监发出来的,多半是皇上的意思。若是从礼部发出来的,就有可能是内宫懿旨。”
    可他拦在自己前面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宋积云想了想,到底没问,道:“你也别紧张,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王华“嗯”了一声,和郑全一起陪着宋积云回了宋府。
    圣旨是司礼监发出来的,来宣旨的小太监和王华居然认识,而且见到王华就是一阵惊呼,王华更是没等他宣读圣旨,就勾肩搭背把人揽到了一旁,问是怎么一回事。
    宋积云趁机塞了那小太监一个大大的红包。
    小太监喜笑颜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道:“是造办处请的旨。明年不是太后娘娘大寿吗?造办处不仅招了烧瓷的,还招了做镙钿的,雕红漆的,做绒花的,打首饰的,织蜀锦的,吃穿住行的都有,一共三、四十个手艺人,准备给太后娘娘好好的操办一场。
    “原来瓷器这块儿也不是这位宋老板,后来不知道是谁在造办处的说了一声,就定下了由宋老板代表景德镇进京献艺。”
    他说,好奇地打量了宋积云几眼,道:“只是我没有想到宋老板居然是个女的。”
    王华好像和他的交情特别好似的,闻言在他头顶呼撸了一下。
    小太监就咧了嘴笑,道:“哥哥,你怎么在这里?元大人不是回京了吗?”
    王华支支吾吾的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问他什么时候回京:“到时候我给你洗尘。”
    小太监就笑道:“我和御窑厂的人一道回京,路上还有个服侍的人。哥哥什么时候回京?要不,你和我一道吧。”
    王华没有回复他,而是帮宋积云打听道:“御窑厂的接了什么旨意?”
    小太监道:“让万公公和御窑厂的主薄带几个大师傅回京,应该是商量着给太后娘娘的寿诞烧瓷器的事。”
    王华又向他打听了宫里的事,见实在是问不出什么了,这才放过他。
    那边宋家的香案已经摆好了,小太监宣了旨,没有多做逗留,就由王华陪着去了御窑厂。
    围在宋家门外看热闹的人随后一拥而进,一个个两眼发光地盯着宋积云手中的圣旨,纷纷道:“哎呀,原来圣旨长这样的!”
    “宋家祖上可冒青烟了,居然能进京给皇上献艺。宋老板这烧瓷的手段,是我们景德镇第一了吧?”
    “这圣旨不用收回去吗?那不得供到祠堂里去。宋家的长辈呢?怎么不见宋家的长辈?这可是阖族的大喜事啊!得放鞭炮、开祠堂才是。”
    还有人道:“怎么也得给宋老板在族谱上单开一章才是。”
    宋积云也有点好奇圣旨长什么样,可好奇过后,也就觉得没什么,倒是吴总管,叫了几个小厮跑去买了很多糖回来撒给众人吃,还在门口放起了鞭炮。
    宋十一太爷和马会长等人在鞭炮声中赶了过来。
    “你这孩子,这么喜庆的事,怎么不早点派个人去跟我说一声。”宋十一太爷和几位宋家的族老道,“那传旨的天使呢?得设宴好好款待款待人家才是。”
    宋积云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深有体会,她无意让人知道王华和小太监的关系,笑道:“人家去了御窑厂,哪里就轮到我们招待?”
    宋十一太爷就催她:“那你也去御窑厂,家里的事有我们帮着打点。”
    说是要开流水席大宴乡邻,还要请了戏班子来唱戏。
    有时候特权是个保护伞。
    宋积云有意让把这件事宣传出去,以后那些官场上的再想勒索宋家窑厂,多多少少有点顾忌。
    她让吴总管去拿了银子给宋十一太爷,还和马会长商量把这圣旨挂到风神庙去:“我能有今天,也要多谢诸位同行抬举,圣旨虽是给我一人的,可也是我们全景德镇烧瓷人家的荣耀,让大家也亲眼目睹一下圣旨长什么样。”
    马会长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他们去了行会,急赶急地订了个匾额想办法把圣旨挂在了行会的大门口,还请了孔武有力的窑工十二个时辰看着。又和闻讯而来的同行们一起吃了个饭庆祝了一番。
    回到家里,宋十一太爷等人还没有走,由钱氏陪着在厅堂说话,看见宋积云回来,宋十一太爷笑盈盈地对她道:“我们刚才商量过了,明天就请文先生帮你写个表彰,然后开祠堂,挂到祠堂里。”
    另一位族老还怕她不高兴似的,解释道:“按理,给你雕个石碑也不过分,可你还年轻,以后前程远大,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这祠堂的画像、碑林,总归是有你一席之地的。”
    宋积云对这些都看得轻。
    上下五千年,她不过是其中的蜉蝣而已。
    但人也要会及时行乐,能抓住就抓住。
    她笑眯眯地应好,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宋家的族老们都很兴奋,感慨万分的说起了宋积云的祖父和宋二良,惹得钱氏又掉了几滴眼泪,直到打了三更鼓才散去。
    宋积玉和宋积雪在宋积云的屋里等着她。
    宋积玉道:“大姐,我听熊公子说,北方很冷,我们这里是春天,他们那里还是冬天,你什么时候启程,我给你做几个毛皮围脖好了。”
    宋积云笑道:“熊公子还和你说这些啊?”
    宋积玉闹了个大红脸。
    宋积雪则在旁边叽叽喳喳地道:“前几天熊公子还派人给二姐送了春茶过来。说是他带人进山种树的时候采的,若是二姐觉得好喝,等过几天他再送些来。大姐,你没觉得这些日子我们家喝的茶与往日不同吗?”
    宋积玉不好意思,去挠宋积雪的胳肢窝。
    两人闹成了团,清脆的笑声洒落在院子里。
    宋积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自父亲去世,一直郁郁寡欢的宋积玉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了,这是好事。
    钱氏带着郑嬷嬷给她带了好几块皮子过来,说是给她做斗篷的。
    宋积云笑道:“也不用这么急,王华应该知道要带些什么衣服,等他回来了再说。”
    钱氏笑弯了眉眼点着头,吴总管过来,说是宋大良和大太太一家过来了:“还带了两位姑爷,说是来给大小姐道贺。”
    第294章
    宋积云还没有说什么,钱氏直皱眉,宋积雪更是快言快语地道:“他们肯定是看着大姐如今有出息了,来拉关系的。上次大姐说桃堂姐的事我们家管不着的时候,她还不高兴,出了大姐的院子赌咒发誓再也不进我们家大门来着。”
    “谁告诉你的?”宋积云捏了捏宋积雪还带着些许婴儿肥的小圆脸,道。
    宋积雪忙挣脱了宋积云,护着脸蛋道:“当时在门口当值的小丫鬟都听见了,我们怕你伤心,才没有告诉你的。”
    就这说话的一会儿工夫,又有小丫鬟过来,说是曾氏得知宋积云马上要去京城,让宋三良和李氏陪着她来看看宋积云,那小丫鬟还撇着嘴道:“曾家老爷也在车里坐着。听说,是曾家三少爷从外面回来了,还带了两个妾室和三个孩子,如今曾家的几位少爷正在闹分家呢!曾老爷过来,肯定是想为三少爷找点事做。”
    宋二良在世的时候,曾家借着宋家窑厂不仅有个自己的工坊,还不时能拿到宋家窑厂的好瓷出去卖。
    宋积雪听了冷哼,道:“他们想得美!”
    钱氏却担心宋积云的名声,犹豫道:“你祖母却是不好不见。”
    宋积云不以为意,笑道:“那就请十一叔祖招待祖母,我们这边毕竟很忙。”
    钱氏会意,让人去请了宋十一太爷过来。
    她们家没有一个人出面。
    宋积云则和郑全去了书房,说着去京城的事:“何大志他们肯定是少不了,窑厂带周正和郭师傅去就行了。若是只是去造办处定瓷器的样子图案还好说,就怕是想我们就近立刻就烧出东西来。还得带上砌窑的师傅和高岭土。
    “还有熊家那边,也让人去送个信。
    “熊老板是个有成算的,有什么事吴总管要是拿不定主意,可以去请教熊老爷。”
    两人说了半天,周正等人得了信也过来了。
    众人又坐在一起商量京城之行,这样忙了七、八天,眼看着再不出发就晚了,宋积云这才在众人的依依不舍中辞别,登船往京城去。
    之前宋积云随着邵青走了一趟南京,万事顺遂,这次却比上次还要顺利。
    不仅全程没有一个阻拦他们的,还不时有人来拜访宋积云。
    用王华的话说:“多是王家的世仆出去的,知道我陪着您去京城,来问个好。”
    宋积云望着自己手边一堆通判、县丞、主薄、大使、百户的名帖,她沉默了良久。
    四月中旬,他们到了南京的下关码头。
    王华问她要不要上岸走走。
    这些日子宋积云连房舱都没有出,整日不是望着滚滚的江水发呆就是躺在床上发呆,王华几次想办法从船工那里要了钓鱼的工具请她到甲板上走走,都被她拒绝了。
    宋积云依旧不感兴趣,见船停码头后有很多人换船北上,她问王华:“我们要换船吗?”
    王华笑着摇头,道:“这是我们自家的船,自然不用换乘。那些需要换乘的,多是雇的船。”
    宋积云不解。
    王华笑道:“这河道上也有自己的规矩。各家在各家的河面讨生活,若是越了界,岂不是抢了别人的饭碗?何况船工多只是熟悉自家附近的河道,走的远了,谁知道哪里是暗流?哪里是急湍?很容易出事。”
    何大志好奇道:“那漕运的船怎么能一路畅通无阻?”
    王华笑道:“那你知不知道漕运还分扬州帮,淮安帮?”
    何大志摇头,把戴四时等人也吸引过来。
    王华笑道:“漕运的船行至扬州的时候,就由扬州地界的船工负责指路,行至淮安的时候,就由淮安地界的船工负责指路。要不怎么漕帮单总舵主就有三个,而且每次争总舵主没有个两、三年都确定不下来呢?”
    不要说何大志了,就是宋积云也大开眼界,纷纷支着耳朵听王华讲这水道上的学问,直到傍晚才带了周正几个进城。
    他们这一路行来,南京是最繁华的城市了,什么东西都有卖的不说,还有很多稀罕的东西卖。宋积云想着北上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虽说带了不少珍藏的瓷器,可也不能总是送瓷器,因而特意嘱咐周正进城去采买些礼品。谁知王华却说元允中早已经写了信给南京这边的管事,一早就准备好了礼物,让王华到了南京派个人去跟管事说一声就行了。
    他还让人快马加鞭地送了封信给宋积云,说京城的那边的宅子都已经安置好了,他正找人在帮她找能烧窑的地方。这次被造办处叫进京的手艺估计到时候都得在京里露一手。
    宋积云安心了不少,想着虽然不用置办礼品了,但既然来了南京,还是得让周正他们去开开眼界,若是有稀罕玩意儿,也买些回来。
    周正等人喜出望外,怂恿着王华这个地头蛇带路,跑去秦淮河去玩去了。
    宋积云开了半扇窗,在书案前写着在京城筹办个铺子的相关事宜。
    如今交通不便,出趟门不容易。景德镇因为御窑厂,有得天独厚的运输条件,却拘泥于自给自足,很少有人愿意走出去。她既然折腾着去了趟京城,怎么也要有所收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