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六零年代女技术员[穿书] 第252节

      她无法面对,将父亲置于死地的母亲,也不敢开口和母亲说话,生怕她一不小心透露出来的哪句话,改天就成了她父亲的催命符,或者成为悬在她父亲头顶的一把利刃。
    这时候医生过来查房,说下午就给谢镜清动手术,开了一些药,让家属提前准备。
    谢芷兰轻轻擦拭了眼泪,将药方接过来,就去楼下药房拿药。
    她一走开,何姐就劝道:“镜清,芷兰大了,她有自己的主意,她不想见妈妈,就不见,没必要逼她。”
    谢镜清点点头,隔了好一会儿,忽然开口道:“何姐,我是怕我这一劫过不了,她跟妈妈处好关系,以后也多个人拉拔她一下。”
    何姐不赞成地道:“你也别尽想着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照顾,你要是不放心,就该自己多保重。她是你的女儿,这是你身上推卸不了的责任”
    谢镜清低着头,轻轻“嗯”了一声。他这一辈子,唯有两个女儿,却都有所亏欠,前头那一个,已然连弥补都无法弥补,后头这一个,却是不能再被他牵连。
    谢镜清让何姐帮他找了一份纸笔过来,草拟了一封断绝关系的声明,准备一会女儿回来,就让她照抄一份。
    尚不知情的谢芷兰从药房里出来,刚准备回病房,就在楼梯口遇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
    她的表姐,程攸宁。
    程攸宁手里正拎着一盒糕点,像是来探病的,身上是八成新的蓝色衣裤,她的头发好像才修剪过,整齐服帖地贴在耳朵后面,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
    与谢芷兰此时的疲累.落魄形成巨大的反差。
    谢芷兰不过是愣了一瞬,就准备走开,却被程攸宁喊住了,问她道:“芷兰,你怎么在医院?是哪里不舒服吗?”
    谢芷兰淡道:“不是,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程攸宁伸手拦住了她,“等等,芷兰,是你爸爸在这住院吧?”
    谢芷兰瞥了她一眼,就准备绕开,没想到程攸宁忽然从钱包里拿了两张崭新的十元纸币给她,一脸诚恳地望着她道:“芷兰,你现在也不容易,拿着吧!”
    谢芷兰毫不犹疑地把钱接了过来,“谢谢表姐慷慨解囊。”她爸腿都断了,多二十块钱补充营养也好。
    钱离手的那刻,程攸宁似乎愣了下,大概没想到谢芷兰会收。
    旋即又语重心长地道:“芷兰,你不要和大姨置气,你是她唯一的女儿,她心里无论何时,都是将你放在第一位的。她只不过是气你爸爸前头和她闹离婚,闹得那样坚决,所以做事冲动了些。”
    直到这时候,谢芷兰才真正看了一眼程攸宁,轻声道:“程攸宁,有时候我觉得,你比我更像是她的女儿,总有那么多的借口和理由。你要是有心,以后就对她好点,她为你考虑的可比我多很多。”妈妈要是真为她考虑,就不会站出来揭发她的父亲,将父亲置于更艰难的境地。
    她迫害父亲的时候,怕是没有想过,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女儿的。
    谢芷兰说完这句话,就径直回了病房,背对着父亲,将二十块钱交给了何姐,轻声道:“刚才程攸宁给的,不要白不要。”
    何姐笑道:“你自己留着路上用,我先前还攒了些钱,我以后是靠森哥儿给养老的,也不用存钱。你放心,你爸的路费和营养,我都会妥帖安排好。”
    谢芷兰忍不住抱了她一下,“谢谢你,何姨!”这个时候,这个拯救.安慰女儿的角色本该是她的母亲扮演的,没有想到,却是陪伴了奶奶多年的何姨。
    越发衬得,程攸宁说她在她妈妈心里是第一位的话,是个笑话一样。
    谢镜清下午的手术还算顺利,9月22日一早,谢芷兰坐上了前往兰城的火车。
    一个简单的小箱子,里头不过装了几身换洗衣服,和何姐给她收的一套被单被套,行李箱拎在手上轻飘飘的,可是谢芷兰却觉得,她的肩膀很沉,父亲让她誊抄的那一封断绝关系的声明,虽是父亲嘱咐,却仍旧让她在无形中,背负了很重的枷锁。
    她走得静悄悄,除了谢镜清和何姐,并没有人知道,谢芷兰今天离开了京市。
    谢家的消息,爱立很快就得知了。
    谢芷兰到西北军区以后,多美姐姐给樊铎匀寄来了一封长信,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周六晚上,樊铎匀从单位回来,就把信拿给爱立看,和她道:“以前谢三叔,对我和姐姐多有照顾,姐姐的意思,是想让我也寄些钱过去。”
    爱立点头,“这是应该的。”顿了一会又道:“虽然我恨他,但是也没到盼着人死的地步。”
    樊铎匀揽过了爱立的肩膀,就听爱立轻声道:“他是对不起妈妈和我,却并没有对不起国家和人民,这场灾难,对于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樊铎匀应道:“现在局部斗争有扩大化的趋势,1966年带领我们去印尼.缅甸考察橡胶的热带作物研究院的院长和华南工业局的局长,最近也被批判了,这不是一个人的窘境,而是一个时代的窘境。”
    夫妻俩人沉默了一会,彼此都感觉到了,人在苦难面前的渺小,爱立忽然道:“铎匀,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把钱拿出来救人吧!”
    樊铎匀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这四年,他们也攒下了三四千块钱,夫妻俩人立即把各自存的通讯地址找了出来,又拿了一打信封,开始给下放在全国各地的故交写信,有樊铎匀的老领导,也有爱立以前的同事。
    搞到夜里十点多,樊铎匀数了下信封,一共有二十个,和爱立道:“如果那边回信,能有音讯,我们就每个月寄十元过去,存折上的钱,也够寄两年的,再加上我们后面的工资,凑三年,应该没有问题。”
    爱立道:“铎匀,我想起来,我还有两盒小金条。”
    樊铎匀果断地摇头道:“不行,现在金条一律上交,如果走黑市的路,怕是会引火上身。”
    爱立见他态度笃定,也就打消了这个主意,叹道:“都说乱世黄金,这个时代,连黄金都没法用。”
    樊铎匀安慰她道:“等以后市场能流通了,我们再拿出来。”
    爱立点点头。
    俩人都没有说,给黑五类寄钱,可能会存在的隐患。
    即是彼此默认了,承担这潜在的风险。
    第289章 精简
    第一天一早,爱立就陪着铎匀到邮局里,买了四十一张邮票,俩人考虑到,可能对方处境窘迫,连一张邮票都很难凑到,索性就往每封信里,都塞了一张邮票。
    还有一张单独的邮票,贴在了寄给谢镜清的信上。
    等把信寄出去,樊铎匀又给姐姐的婆婆汇了一百块钱过去,这是姐姐在信里提前和他说好的,让他如果寄钱的话,就寄给她婆婆,让她婆婆转交给谢镜清。
    免得钱最后到不了当事人手上。
    从邮局里出来,爱立望着头顶的阳光,忽然就想起来在青市的时候,和谢镜清见面的那一次,轻声和铎匀道:“当时他佯装成京市工业局的同志,来见我的时候,看着还挺年轻,我当时还猜测,他这个样子,再为国家工作一十年,都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断了腿,能不能活着离开京市,都是个问题。
    生的时候,还可以谈论恨不恨的问题,现在这个人可能即将丧命,爱立心里只剩下唏嘘了。
    她没有提名,没有提姓的,可是樊铎匀一听就明白,她说的是谁,和她道:“他本来身体确实很好,他们那时候的医学生,都很讲究强健自己的体魄,不然值夜班或碰到大手术的时候,熬不下来。”
    缓了一会,又补充道:“三叔底子在那里,稍微喘息一会儿,就能恢复过来。”
    沈爱立忽然出声问道:“真的可以吗?一个断过腿的人,真得还能恢复到原来吗?”
    一个坏了的心,还能恢复到原来吗?
    她的眼睛里有一丝茫然,其实从乍然听到谢镜清断腿的消息,这件事就一直在她的脑海里盘踞着,她不知道自己是为谢镜清的遭遇,还是为这件骇人听闻的事件本身,而觉得惊诧和灰心。
    一个在公共卫生领域,有过杰出贡献的研究者,因为思想上的分歧,而被一群人活生生地打断了腿?
    他所经历的刑罚,让沈爱立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她的茫然既是对事件本身,也是对这个时代。政治的狂热,难道就能泯灭一个人的善心和良心吗?这个疑问,早在刘葆樑和她师傅被押在批判台上的时候,就在她的脑子里闪现过,但是很快,一波又一波的高压和狂飙,将她的疑问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在艰难的时代里人如何自保和生存?
    樊铎匀温声道:“会的,他是谢家的儿子,他的哥哥是谢振,他的意志力理应像军人一样坚毅。”这话,樊铎匀不知道是说给爱立听,还是说给自己听?
    谢家对他和姐姐一直多有关照,远的不说,就是前次他在海南出事,谢三叔不仅亲自去医院过问他的病情,还在他回汉城以后,给他寄了许多药材。
    谢三叔落难,于情于理,他都该伸手帮忙。但是除了钱,他想不出来,自己还能做什么?
    直到爱立说出了“写信”两个字。
    这时候,重要的不是信的内容,而是寄信这件事本身。
    一周以后,这封信到了何姐手里,何姐给谢镜清送饭的时候,带了过来。一进病房门就笑吟吟地道:“镜清,今天有封你的信,你肯定猜不到是谁寄来的?”
    这段时间,在医院里睡得安稳了点,谢镜清的精神也恢复了不少,笑着问道:“是芷兰吗?还是森哥?”
    这是唯一知道把他的信,寄到何姐这里的人。
    却见何姐摇头道:“都不是,是樊铎匀。”
    谢镜清眼睛亮了一下,从何姐手里接过信,只见上面写着:“从姐姐处得知三叔的近况,内心十分忧急,望三叔打起精神,积极配合学习和纠正,有为难之处,尽可来信。”
    落款人是“樊铎匀”。
    谢镜清抹了一把眼泪,和何姐道:“铎匀仍喊我三叔,何姐,他还喊我‘三叔’呢!”
    何姐也被他触动了情绪,眼含泪意地笑道:“镜清,你看,还是有好人的,你可得好好振作,早点好起来!这又是子侄,又是女婿呢!”
    “好!好!”
    一十封信寄了出去,爱立就开始在数着日子,最远的在东北,可能要一周时间才能到。
    国庆以后,她估摸着该有回信了,一早就去保卫部那边问有没有她的信,现在收发这块是小何在管的,看到她过来,就给查了下,果真捡拾出了一封信来。
    爱立接过来一看,是从东北寄来的,寄件人是俞美霞,是她大学时期的俄语老师。因为历史问题,子女与其断绝了关系,69年“第一号令”下来,城市开始驱逐五类分子,在无人接收的情况下,俞老师被学校遣返回原籍老家,但是她父辈那时候就已经迁出了东北,现在老家最亲的亲人不过是快出五服的侄孙。
    爱立从序瑜那里听到消息的时候,就嗟叹了好久。觉得俞老师60多岁的年纪,乡下亲友若是疏于照料,怕是很难撑到十年后。
    这一封信捏起来还有些厚实,爱立拿在手里,心绪都有些复杂。
    小何问道:“是沈同志的亲戚吗?”
    爱立笑道:“是,有些年没联系了,没想到会有她的信。”和小何道了谢,就把信塞到了帆布包里。
    从保卫部那边到机保部的路上,因为惦记着俞老师的信,她一路连走带跑的,也没注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猛然被人拦下来的时候,还有些意外,定睛一看,发现是总工程师许有彬,怔了一下,笑道:“许总工好!”
    许有彬点点头道:“沈部长,我刚准备找你呢,没想到在这遇到了,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一趟?”
    “哎,好!”这四年来,许有彬行事算是有所顾忌,预期的撕破脸皮并没有发生。不知道是许有彬顺利当了总工程师,心里顺畅了,还是因为她师傅是革委会副主任的缘故。
    虽然偶尔也会有一点不大不小的分歧,但都尚在可控的范围内。
    爱立以为,许有彬找她,是问车间或机器设备的事儿,没想到是询问她和舒四琴熟不熟悉。
    爱立一时有些懵,“舒四琴吗?许总工你是准备交给舒同志更重要的工作吗?”
    许有彬点头,“笑道,舒四琴参加过两次国庆观礼了,又是劳模,我想着把她调为清棉车间主任,你意下如何?”
    爱立蹙眉问道:“生产副主任吗?许总工,现在清棉车间的主任是郑卫国,刚刚提拔一年左右,表现挺好的,是不是没有调换的必要?”虽然她和舒四琴也算有交情,但是舒四琴现在只是常日班指导工,按理该在这个岗位上再磨炼一下,才能提到车间副主任的位置上来。
    不料,许有彬摆手道:“不是副主任,是车间主任。她见过两次主席和总理,现在在整个汉城的革委会都很露脸,如果还只是一个常日班指导工,外头的人,会说我们厂的觉悟不高。”
    爱立不赞同地道:“可是厂里一向有规定,车间主任必须是助理工程师,副主任可以是由工人提拔上来的干部。许总工,你知道这一者的区别在哪的,车间主任是要对整个车间的运行和生产负责的。”
    许有彬仍旧不以为意地道:“有你沈部长在后头看着,多给指导指导,出不了什么事儿。”
    话说到这里,爱立恍然大悟,为什么许有彬要提拔一个车间主任,不先找她师傅商量,而找她这个机保部副部长,敢情是想让她帮忙兜底。
    原来许有彬是清楚,舒四琴没法胜任车间主任一职的,他提拔舒四琴,完全是想拉拢这位在汉城革委会都能说得上话的劳模。
    这个人,大概是想利用舒四琴搭上汉城革委会,给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虽然不知道许有彬确切的想法,但是沈爱立知道,生产是她们厂生存的根本,清棉车间又直接影响了整条生产线,平时她和师傅都重点抓清棉车间的生产任务,让一个不适宜的人待在这个岗位上,爱立想想都觉得,这是在拿整个国棉一厂工人的饭碗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