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
“怎么不买老洋房?”宋援朝喝了口水问。
“暂时没有合适的,不过我在虹桥那么定了一套新房,要明年年底才能造好呢,等那边房子好了到时候请你们来做客。”
“一言为定!”宋援朝笑着点头,虹桥那边的房子以后也属于沪海最好的区域和最有价值的,顾杰直接入手那边倒也不错,何况他说的也对,沪海的老洋房虽然不少,可由于商品房还没真正对内开放,再加上许多老洋房产权因为历史原因有些麻烦,而且有些房子还牵涉到归还的问题。
宋援朝当初能搞到那套房子也算是运气,张建国和罗阳他们入手比较早,但能看得上又产权清晰的老洋房并不多了,尤其是老法租界的房子更是凤毛麟角,反而之前日租界的那边倒有几套。
不过相比前者,后者是不屑的。
其他城市的人或许不知道,但老沪海人很讲究这个,相比老法租界,以前日租界地区别称为“下只角”,而且那边的老洋房带着西方和日式混合的格局,和老法租界风格鲜明的西班牙式的老房子相比,日租界的老洋房就是个凑合出来的怪物,根本不入流。
“听说你谈了个女朋友?准备结婚了?”
“呵呵,大琪和你说的吧?”
宋援朝笑着点点头,顾杰起身走到一旁,从柜子里取出一张精美的请柬。
“本来打算亲近给你送去的,没想你今天来了,倒也省了事,给,我的结婚请柬,23号的婚礼,在锦江办。”
接过请柬,宋援朝打开看了一眼,上面写着顾杰和他爱人的名字,还写着宋援朝携全家的字样。
宋援朝一口答应,自己朋友结婚他必须要参加,何况还是顾杰的婚礼怎么能缺席呢?
笑呵呵地把请柬收起,接过顾杰递来的烟点上。
宋援朝随意问着顾杰的近况,两人聊了一会儿,宋援朝这才提到前些时候在金陵碰到李大琪的事。
当听宋援朝说到李大琪的对象居然是郑国元的妹妹时,顾杰同样很是吃惊,同时又觉得好笑。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小了,怎么都没想到李大琪在鹏城认识的女朋友会是金陵泉林厂厂长郑国元的妹妹,这还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老郑现在已经在我们司特公司担任常务副总了,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对公司来说也是件好事。”宋援朝顺便说了说关于郑国元的事,顾杰听后唏嘘不已,但同时也为宋援朝高兴。
“恭喜你援朝哥,我记得你之前就招揽过郑国元,现在总算如愿以偿了。郑国元这个人能力很强,有他在你以后可就轻松多了。”
“是呀,老郑的能力的确不错,我这次回来之前已经正式宣布了他常务副总的任命,现在他已经逐步把部分工作接了过去,而且干的非常好,省却了我不少心。”
说到这,宋援朝看了一眼顾杰,意味深长道:“不过再怎么说,老郑也没办法和你比,三毛呀,你可是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这次你这么一走,没了你在公司我很不习惯,总觉得好像身边少了些什么似的……”
“援朝哥,你可别这么说,我……呵呵,没那么夸张……”顾杰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就一个普通的董事罢了,现在公司都已经走上了正规,而且老郑这样的人才也去了公司,远比我强多了,再说我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现在马上又要结婚了,辛苦了这么多年,也是应该歇……”
“三毛!这些话你觉得我会信?”不等顾杰把话说完,宋援朝就打断他问:“三毛,我一直把你当兄弟,总觉得我们当年同甘共苦一路走来不容易,在我心里,希望我们能一辈子当朋友,当兄弟的。既然是朋友又是兄弟,有什么话不能说的?非得拿这些来当理由?”
“当然,你想离开是什么缘故,我之前没顾得上仔细想,可现在早就知道了。三毛啊三毛,你一直叫我援朝哥,既然我是你哥,你为什么不和我交心呢?难道在你看来和我说真话就那么难么?又或者我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的让你心里不舒服呢?”
顾杰没想到宋援朝会突然把事挑明了来说,一时间呆了呆,随即露出了羞愧的表情。
第666章 时代的变化
顾杰不笨,他知道自己的小算计终究有一天会被宋援朝看出来,但没想到宋援朝会这么直截了当地问他。
宋援朝说的没错,自他们认识以来,宋援朝一直都是他们团队的大哥,对他顾杰更是照顾有加。他顾杰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能有今天和宋援朝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宋援朝就没有今天的顾杰。
“其实……其实我只是……”顾杰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和宋援朝解释,越紧张越是说不利索,看着他这幅样子,宋援朝心里长叹了一声,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其他的话就不用多说了,你怎么想的我心里都明白。”
停顿了下,宋援朝又道:“其实这个事也怪我,忙于工作忽视了你的感受。三毛呀,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敏感了,当初有什么想法直接找我说不就行了?我们是朋友,也是兄弟,又有什么话不能说的呢?你呀你!”
“对不起援朝哥,是我错了……”顾杰垂下头很是不好意思道。
“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后可别再犯糊涂了。”宋援朝叮嘱了一句,就不再提这个事了,也算给顾杰留了几分面子。
接着宋援朝问:“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如果想去鹏城的话我来安排。现在大琪忙着电讯那边的工作,鹏城其他产业也没时间顾忌,要不你去替他当这个总经理?”
顾杰想了想摇头,见宋援朝脸色微微一变怕他误会,连忙解释:“不是我不想去,可我马上就要结婚了,结婚后总不能就夫妻分居吧?到时候我在鹏城,老婆在沪海,这算什么?我父母还几次三番和我说早点要孩子呢。”
“把我老婆带过去倒也是个办法,可你不知道我老婆是独女,她们家就她一个女儿,老丈人丈母娘那边希望能让女儿陪着,就算结婚后分开住如果在一个城市还好,平时可以走动走动,可一旦去了鹏城就……”
“再说了,鹏城那边小七和张家明都干的不错,两个人憋着一口气正打算竞争总经理的职位呢。我如果去了,不就打击人家积极性了?这样的事我可干不出来。”
宋援朝想了想点点头,顾杰的话倒也不是没道理,鹏城那边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现在鹏城服装公司和盛华鹏城有限公司虽然名义上都归李大琪管,可实际上是由小七和张家明两个人在负责。
随着李大琪的工作重心逐步向电讯方面转移,他们心里都清楚终究有一天鹏城老大的位置李大琪会让出来,但最终谁来接替这个位置是小七还是张家明还没确定。
所以两人都憋着一口气呢,相互竞争你追我赶,假如这时候把顾杰空降过去,对他们的积极性打击是非常大的,哪怕顾杰是股东的身份也不例外。
做企业不仅是做产品做市场,更重要的就是人,人才难得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就像郑国元对泉林厂的作用一样,没了郑国元哪里还有泉林厂?盛华公司也是如此,宋援朝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一个人掌控这么大的集团,一个好汉还三个帮呢?
此外,顾杰家里的情况也是一个因素,如果按照他的说法再让他去鹏城哪怕回金陵也是不合适的。至于在司特公司沪海分公司安排职务,这也不妥当,要知道顾杰之前可是董事会的董事,地位非常超然,如果现在直接在分公司安排,哪怕当分公司总经理,在外人眼里也是明显的降职。
一时间宋援朝倒也想不出怎么安排顾杰了,他不由得沉咛起来。
“没事的援朝哥,其实我现在也不缺钱,先把婚给结了,如果运气好明年这时候我就能做爸爸了。”顾杰很乐观地笑着说道。
“哈哈,这倒也是,先解决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办法。不过三毛,你自己心里有没有什么打算?总不能一直闲着吧?”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人不能总闲着,得找点事做做。”顾杰点点头,接着试探地问道:“援朝哥,你觉得我搞个服装店怎么样?”
“服装店?”
“对啊!”顾杰很是认真道:“搞服装我也算是行家了,当年在羊城做的就是这行,我们盛华也有自己的服装公司,集团在香江,国外的货源什么也不缺。现在沪海的服装市场很不错,以前张勇做的那一摊你也清楚,说句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在沪海弄个服装店,不说赚大钱,至少生意不会差。而且我也没想和张勇那样搞,不打算做一些普通的服装,准备学着百货公司的模式找个市口好点的地方开个店,专门卖精品服装。”
宋援朝不由得对顾杰这个想法思索了起来。
顾杰的想法其实不错,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步得到了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家的眼界也随着打开的国门了解了许多,同时潜移默化开始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
其中服装就是一大类,在十几年……不仅仅几年前,走在街上满眼只有灰、黑、蓝这三种颜色,而如今大街小巷色彩开始变的鲜艳起来,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更开始走在时代的潮流,穿着越发大胆。
1985年,有一部电影《红衣少女》让前世看过的宋援朝记忆深刻。
这部电影讲述在这个时代变革中传统思想和潮流变化两者冲突的故事,一个品德兼优的16岁少女因为一件红衬衣导致抱守残缺观念人们的思想批判,甚至迎来铺天盖地的非议和责难。
最后,少女大胆打破了传统,再一次穿上了那件漂亮的红衬衣,突破重重困难,带着笑容勇敢地面对自己灿烂人生,走上了自己道路……
当故事结尾,穿着红衣少女的背影渐渐远去,就像是一个旧符号的消失,同时又代表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是一部很小众,却又很有时代代表性的优秀电影,从这部电影就能看出人们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和对美好的向往,而事实同样也是如此。
宋援朝留意到前面放在茶几上的几本杂志,还有顾杰书房里的那些杂志和报纸,有许多都是关于时装方面的,看来顾杰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
顾杰是一个喜欢做实事的人,让他天天坐办公室不是他的性格,他更对一些实际的工作兴趣更大些。
话说时装,尤其是精品时装,其实在国内已经有了,但知道的人不少,真正能拥有的却不多。
这还要提到一个大名鼎鼎的外国人,这个外国人就是来自于法兰西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
早在1978年,皮尔卡丹就来到中国,当他踏上这片古老又开始散发着活力的土地时,就被这深深吸引了。
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皮尔卡丹在燕京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场国外品牌服装展销会,并且第一次有模特穿着他设计的时装登上了t型台。
这次展销会轰动了整个中国,从而皮尔卡丹的大名也被国人所知,接下来的几年里,皮尔卡丹陆续又举办了多次展销会,推广了他理念和时装,从而使得这个品牌成为了国人眼里名气最响亮最高档的国外品牌。
可从实际来说,皮尔卡丹这个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高,在法国当地也就是属于二流到三流的程度,比他名气响亮更好的多了去。但在当时可不一样,一提到皮尔卡丹这个牌子,大家心里就是奢侈品和高级货的代名词,在人均月工资还不到100元的时代,一件皮尔卡丹的服装就能卖到1500元,简直不可想象。
精品服装店,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如果做好了大有前途。
随着时代的变革,在接下来数年里有不少类似的商场出现,比如沪海的第一百货,就在八十年代中期特意腾出半个楼层,用来陈列和出售一些从国外进口的高档时装。
后来的东方百货更甚一筹,记得在一楼的牛仔裤陈列,有一条号称全国最贵的牛仔裤引来无数人特意过去参观,这条牛仔裤售价是9999元,要知道那时候大多数人的工资还没过百呢,哪怕是在沪海这样全国最大的城市,普通人一个月能拿到超过100元的工资就很不错了,但这条牛仔裤等于普通人不吃不喝九年的收入,让无数人见了目瞪口呆。
在燕京也是如此,一位后世颇有名气的演员几年后在燕京西单开了一家服装商场,这家叫特别特的商场从开业起就火爆整个燕京,每天的销售额高的惊人。
从这些来看,顾杰的想法和打算还是有不少成功可能的,而且宋援朝也不认为顾杰投资这个会亏本。
只要直接把要开商场的区域购买下来,哪怕空置,这块地和上面的建筑放个十几二十年就不得了了,更何况做服装对顾杰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盛华集团的资源和渠道,作为股东的顾杰做这些很是容易。
第667章 广告公司
既然顾杰想做这些,宋援朝觉得他的这个想法不错,当然支持他这么干。
宋援朝还站在市场的角度给顾杰出了些主意,说了不少如何挑选合作方、商场选址、确定产品品牌、经营管理、营销策略等各方面的见解。
这对顾杰的帮助很大,虽然他对服装行业并不陌生,可之前做的都是大类货服装,搞精品服装还是头一回。哪怕顾杰前些时候看了不少香江那边的相关杂志,做了许多功课,但毕竟是纸上谈兵,今天宋援朝说的许多东西都让他耳目一新。
“援朝哥,要不我们一起做吧?”顾杰兴奋地把宋援朝说的这些用小本子记了下来,忍不住建议道。
宋援朝摇摇头,见顾杰的表情突然从兴奋变的有些失落,他拍拍顾杰肩膀道:“别多想,你的事我肯定帮忙,我说过我们是兄弟。不过这个项目是你的,我插手不合适,你好好干,如果缺钱就和我说,钱不是问题,至于股份什么就算了。”
顾杰这才明白宋援朝的意思,宋援朝是想让顾杰有一份自己真正的事业,毕竟顾杰马上就要成家了,男人成家意味着什么?他们作为男人当然清楚。
“援朝哥,你……这让我说什么好……”顾杰握着宋援朝的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
宋援朝笑道:“大男人弄的和女人样,干嘛呢?”
这话一出,顾杰憋不住就笑了。
“行了,这个项目好好干,干好了大有前途。虽然这个项目是你的,可有什么要帮忙的记得尽管和我提,千万别和以前一样把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说。另外,你别忘记你还是盛华的股东呢,盛华那边也得给我留点意,不是说做了自己的事就不管盛华了,再怎么着作为股东必要的责任还是要担起来吧?”
顾杰连连点头:“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看着顾杰诚恳的样子,宋援朝也就放心了,离开前特意叮嘱一句先把计划书搞好,等计划书弄出来后他给顾杰把把关,没问题了再开始做。这些日子先休息一下,马上就要办婚事了,也不急一时,等婚事办完定下心做就成。
离开顾杰的家,宋援朝回家的路上心中也有所感慨。他之前的确忽略了顾杰的想法,再加上顾杰的性格又有些内向,这是他的过错。不过现在也好,顾杰能做自己的事业,而且这是一个不错的事业,作为朋友打心里为顾杰高兴。
当然,宋援朝其实不必拒绝顾杰的好意,直接用个人名义或者盛华的名义和顾杰合作都没问题。但他还是没这样做,因为他了解顾杰的真实想法,顾杰是想用这个方式来证明自己,再加上顾杰也不缺钱,宋援朝和盛华公司一旦介入就性质就变了,这又和盛华自己投资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朋友,宋援朝当然要为朋友着想,顾杰能迈出这一步是值得高兴的。
回到家,和林燕说了顾杰的事,林燕也替顾杰高兴,不仅是顾杰搞精品服装的想法,更因为顾杰即将到来的婚礼。
宋援朝这次回沪海原本打算处理完公司再和顾杰见面后就回金陵,但因为林燕准备辞职的事他推迟了行程。
林燕辞职的决心不小,她的辞职报告递上去后上级领导特意找她谈话,意图对林燕进行挽留。林燕不仅是大学生,还是从燕京上级部门过来的干部,像她这样的资历和背景未来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辞职了,一切就没了,级别、编制、单位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而且在沪海这两年里,林燕和单位的同事相互的很好,再加上她极其专业的水平和工作能力,更令领导深为重用。
领导和颜悦色询问林燕是否有什么困难,又或者是不是在单位和工作上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有什么都可以和组织聊。
面对领导的挽留,林燕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执意要辞职。甚至连领导建议林燕先办停薪留职也拒绝了,用林燕的话来说,要走就走的干净利落些,拖泥带水没这个必要,而且单位的编制是有限的,自己如果这个编制还占着那么后面的人怎么安排呢?林燕可不想走的时候还给人说闲话,落得一个占公家便宜的说法。
就这样,林燕用最快的速度就办完了辞职手续,当她从工作了许久,异常熟悉的办公大楼里走出来的时候,林燕回头望了一眼这个地方,心中无比感慨。
“办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