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我爱的你

我把爸妈卷成首富[九零] 第20节

      苏以沫讪讪地抓了抓头发,“爸?我这不是举个例子吗?”
    “举例也不行。你妈会当真的。”苏爱国一瞪眼。
    苏以沫乖乖认错,“爸,我错了,我不该乱举例子。”她一本正经解释,“妈,我爸是有妇之夫,没女人会往他面前凑,您就放心吧。”
    苏爱国听着这话,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好像他有多埋汰似地。
    张招娣哼了哼,“也是!你爸的兜比脸都干净,哪个女人会看上他呀。人家眼睛又不瞎。”
    苏爱国张了张嘴,想出声反驳,可又不知该怎么反驳。嘴巴开开合合好半天,觉得自己怎么反驳都没有胜算,无奈地一摊手,“我谢谢你眼睛瞎了,所以才看得上我。”
    张招娣气得挥手打人,苏爱国赶紧躲闪。
    苏以沫捂着肚子笑个不停。
    一家三口笑闹一阵儿,张招娣打定主意卖花甲,但是方子是张语的,她不能没有半点表示,于是就买了水果登门,算是答谢她教女儿做饭。
    张语见她这么客气,嗔了她一眼,“我就是随口教几句而已。也是你女儿有天分,一教就会。你家做的花甲比我做得还好吃。”
    张招娣愣了一下,难不成她男人真有做饭天赋?徒弟居然做得比师傅还好吃。她压下心头疑惑,当即表示自己打算辞职卖花甲,然后观察张语的反应。
    张语倒是没想到那方子是自己的,颇有些震惊。
    之前她去商业街卖气球跟丈夫吵了一架。她还是家庭主妇,都那么难。张招娣可是正式工作,苏爱国能同意?可仔细一想,张招娣可是将男人管得服服帖帖,苏爱国哪弄得过她,于是也就释然了。
    她心里佩服张招娣胆子够大,自嘲一笑,“我去商业街卖气球想了好几天才下定决心。你真的很有勇气。”
    张招娣见她半点不介意,松了一口气,自嘲道,“我就是觉得我还年轻,多跑跑,没坏处。”
    张语点点头,“是啊。做生意比打工强。你又能吃苦,肯定能赚到钱。”
    张招娣在邓家待了一会儿,就回了家。
    第21章
    接下来的几天,张招娣开始采购三轮车、锅碗瓢盆等用具。
    卖吃食肯定不能只在一个地方。要勤换地方,隔几天去一次,生意才能更好。
    但是附近只有商业街,再远点的地方,就得骑一个小时。太累了。
    为了让媳妇不在路上耽误时间,苏爱国想到一个绝妙的好主意,给三轮车装电瓶。
    苏以沫这才知道原来这时候没有电动三轮车,那些小摊贩都是人力脚蹬。每次城管来了,两条腿蹬得飞快,脚下打滑就有可能翻车。
    苏爱国为了方便,买了两组电瓶。这是电动车专用的电瓶。现在的电动车没有减速功能,只有刹车功能。远不如摩托车来得快,它配套的电瓶容积非常低,通常只能骑半个小时的路程,大概六公里远。所以销量很一般。
    别看这种电瓶性能不怎么样,价格却不是一般的贵。好一点的电瓶要120-150之间,次一点的一百,最差的是六七十。苏爱国买的是好点的品牌。
    之所以买两组,主要为了来回方便。
    买好后,他请了一位相熟的工程师帮忙安装后驱动,可以语音提示倒车雷达。不过同样没有减速功能,只能刹车。
    即便如此,张招娣已经很满意。
    装好后,张招娣上车试了试,还别说,装了电瓶,她骑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而且还可以走得远一点的地方。不必局限在商业街。
    这几天苏家天天吃花甲。为了感谢对方帮忙,张招娣特地送对方一盆炒好的花甲。
    工程师闻着这霸道的香味,一看就很好吃的样子,客套一番就收下了。
    除了置办工具,苏爱国趁着周末,带媳妇和女儿去了趟海鲜批发市场。
    这是苏以沫头一次来海鲜批发市场,这儿离家属区并不算远,骑电动三轮车只需半个小时,刚好在电瓶接受范围内。
    苏以沫问爸爸,“海是不是很近?”
    苏爱国笑了,“是啊。再往前参十来分钟就是海边了。”
    苏以沫心痒难耐,等以后有时间,她一定要去赶回海。
    到了地方,苏以沫看到各式各样的海鲜,从新鲜的海鲜到干货海鲜,各式各样都有,鲜味扑鼻而来。
    批发市场并不是只能批发,也可以零售。零售比菜市场便宜一两成,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两三成。
    他们问了好几圈花甲的批发价,一百斤以内,三毛。一百至两百斤,两毛九。两百斤至三百斤,两毛八。
    张招娣每天都要拿货,这是长期客户。最后她跟其中一家老板讨价还价半天,以两毛六的价格,每天拿货一百斤。如果生意好还会再加量。
    苏以沫看着妈妈跟老板唇枪舌剑半天,都不用她出马。如果她是销售员,可能也招架不住妈妈这种顾客,太能说了。把人说得一愣一愣地。
    之前妈妈还没有这么好的口才,做生意才一个多月,口才就这么好了。看来妈妈天生会做生意,脑子也灵活,一点就透。她教的销售法,妈妈不仅用到买家身上,她还能融会贯通用到卖家身上,方式方法都透着灵活。
    货源解决,接下来就是销售。
    七月十号,张招娣的吃食摊子正式开张。因为不是周末,她并没有在商业街摆摊,而是去了丈夫之前带女儿去的那个即将拆迁的村子。
    这边都是有钱人,肯定愿意花钱吃点好的。
    张招娣骑着三轮车,苏爱国骑着自行车,后面还带着苏以沫。自行车哪赶得上电动三轮车,骑一会儿,张招娣就会停下来等两人。
    苏爱国累得呼哧带喘,额头全是汗,后背也湿透了。七月的太阳比五月毒多了。五月那会儿只是微微有点热,现在是太阳炙烤大地,泥土都被烈日烤干了,路边的野草都蔫头耷脑,好似下一秒就要趴下似的。
    苏以沫不用骑车,不累,但是并没有好多少,她小脸晒得通红,额头全是细密的汗珠。
    之所以她坐自行车,而不坐妈妈的电动三轮车,主要是妈妈的电动三轮车里面东西太多,她坐在边上挤得不舒服,不如坐自行车来得轻松。
    好不容易三人才到了拆迁村,这边已经有好几个摊子支在那儿。
    看到三人过来,而且还是吃食,有两个摊主走过来打听他们卖什么东西。
    张招娣知道这两人是想打听,她是不是卖同样的吃食,毕竟会抢生意。
    张招娣说了爆炒花甲,两人倒是松了一口气,继续忙活自己的摊子。
    现在还不到饭点,场上有一群孩子在玩,大人也在树底下乘凉吃瓜。
    这些都是有钱人,哪怕有钱了,依旧不舍得开空调。当然更多的是因为马上要拆迁,现在装空调,回头再拆,很麻烦。所以宁愿不装,等着新房拿到手再安装空调。
    大人们看到有卖新鲜吃食,三三两两凑过来问,“你们卖什么吃食啊?”
    苏爱国和张招娣在支摊子,苏以沫笑眯眯回答,“大娘,我妈卖的是爆炒花甲。可以加各种配菜。”
    有个中年妇女喜欢吃花甲,当即就要买。
    张招娣支好摊子,立刻开火炒花甲。问对方要一斤还是两斤,要不要加青菜、金针菇或是粉丝。
    这中年妇女也大气,直接要了两斤,三样配菜每样都加两份。
    张招娣以前厨艺是不行,但是练了几天,每次放多少调料,她就是死记硬背也记下了,所以炒出来的花甲香气扑鼻,很快吸引不少人围观。
    这鲜香味勾人得很,不少人馋得流口水,当即有人要来一斤。
    苏以沫在边上负责收钱找零,帮着盛到一次性塑料包装盒里,苏爱国负责刷锅,媳妇忙不过来时,他会接手。
    张招娣特地买了两个火炉的灶台,一次可以炒两锅,速度很快。
    一家三口配合默契,周围的客人越来越多。这个村子远比其他地方更喜欢跟风。
    你家吃了新吃食,我家不能落于你,也要买。在这样攀比的氛围中,苏家的爆炒花甲生意越来越好。
    一直到三个小时后,客人才渐渐少了,三人终于能喘口气儿。
    张招娣热得汗流浃背,小声问女儿,“刚刚咱们卖出多少锅了?”
    苏以沫刚才一直数着,立刻回答,“四十六锅。”
    张招娣没想到才中午就卖出这么多,她暗暗咂舌,“这边有钱人真多啊。”
    别看这个村子人不多,但是看到新鲜吃食,他们立刻就会围过来。一个人说好吃,立刻就有一群人嚷嚷着也要买。不甘落于人后。这就是有钱人的底气。
    苏以沫羡慕得不成,“咱们要是能把户口转到农村就好了。将来兴许也能赶上拆迁。”
    苏爱国笑女儿天真,“人家都往城里跑,你可倒好,跑农村。咱们要是把户口迁到农村,就不能住在筒子楼了。再说了万一村子不拆迁,咱们不是鸡飞蛋打了吗?”
    苏以沫挠了挠头,好像也是。她妈妈在外面摆摊,身上都要把身份证、户口本和居住证随身带着。盲1流被逮住可是要被关进小黑屋,然后遣返回原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她上辈子没在鹏城待过,所以不记得这些村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拆迁的。
    要是二十年不拆迁,他们家交的房租钱估计都够买套房了。看来人就得脚踏实地,不能取巧啊。
    张招娣见父女俩斗嘴,有些好笑,炒了一锅花甲,就着带来的馒头和凉白开,一家三口吃了顿午餐。
    张招娣见女儿小脸晒得发红,背心全是汗,有些心疼,“明天你还是别来了。待在家吹风扇多好。”
    苏以沫随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摇了摇头,“我不累。跟你们一块卖花甲,我觉得很有意思。”
    张招娣劝不住,将筷子洗干净,收拾好。她让女儿去树底下午休一会儿。
    树底下有现成的石头,靠着大树,勉强能睡一会儿。
    这会正是饭点,太阳这么热,村里人都回家了。正好便宜了苏以沫。
    她想想自己待在这儿也没事,于是就跑到树下歇息。
    她这一睡就是一个小时,期间调了几次坐姿,始终没有睁眼。
    等她醒来时,打谷场已经来了不少人,尤其她家摊位围了里三层、外三圈。她依稀能听到妈妈那响亮的叫卖声。
    苏以沫揉了揉眼睛,立刻扒拉人群挤了进去。
    中午买过花甲的人跟街坊四邻反馈,这才三点多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
    苏爱国见媳妇忙不过来,担心客人等久了会走人,于是他让女儿负责收钱,他帮忙一块炒。两个人一人负责一锅,速度比刚刚快了不少。
    一家三口忙到晚上五点就走了。理由很简单,第一天出来摆摊,张招娣怕卖不完,只拿了一百斤花甲。
    回去的路上,张招娣后悔当时没听丈夫的,“早知道我就应该多拿五十斤。有许多人都没买呢。”
    苏爱国也不能说:媳妇,你确实错了,你就应该听我的。他笑着安慰,“没事儿。明天多拿些也是一样的。这边还有人没吃呢。”
    苏以沫补充,“还得多买点青菜、金针菇。”
    粉丝耐放,他们带的挺多,青菜和金针菇容易坏,张招娣不敢多拿,这两样中午就已经卖完了。连他们自己都没吃着。
    张招娣点头,“明天再加十斤。其实这两样利润更高。就是容易坏。”
    青菜、金针茹和粉丝,加一份是五分钱,但是成本也才一两分钱。利润可比花甲高。
    翌日一早,张招娣去拿货时,多拿了五十斤花甲。
    拆迁村有钱,一百五十斤应该能卖得完。
    第二天,他们又去了拆迁村卖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