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中医许阳 第414节

      “啊?”病人家属有些傻眼,然后又齐齐看向刘宣伯,因为刚才就属刘宣伯说的厉害。
    刘宣伯说:“至少比之前好多了,救活的概率也大了很多。你们看,他睡着了。”
    众人又齐齐回头,见老爷子真的闭上眼睛睡着了。
    许阳也稍稍有些意外。
    刘宣伯看了看许阳,含笑道:“这是阴阳开始调和了。能吃饭,能睡觉,二便如常,心情开朗,就是中医人最喜欢听到的。”
    病人家属不停点头,神情中充满了希望的激动。
    稍稍安顿一下,安排急诊这边的医生密切关注,这几个专家就往外走了。
    刚出门,孔大夫就忙问道:“许医生,你刚刚是怎么想到用茶来救这个病人,是哪一句话点醒了你?”
    孔大夫就差把他之前说的那句话再重复一遍了。
    许阳说:“当然是您之前说的那句了。”
    “果然!”孔大夫激动地一拍手。
    刘宣伯和刘明达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刘明达不敢置信地问:“还真是啊!”
    “没错。”许阳肯定地点点头,说:“这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但是细细琢磨起来,深意非凡啊……”
    刘明达和刘宣伯的脸色顿时腻歪起来了。
    跟在屁股后头的曹德华有些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孔大夫催问道:“许医生,您解释解释这句话,您到底从里面想通了什么?”
    许阳回头几人,笑着道:“这个……你们应该最清楚才对啊。”
    刘宣伯:“呵呵……”
    刘明达:“呵呵……”
    许阳:“?”
    孔大夫摸了摸鼻子,说道:“您还是说说您领悟到什么了吧。”
    许阳有些奇怪,但还是点点头,解释道:“初时,在听见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些茫然,菜有两种烧法,但调料却是一样的。”
    一听是吃的,跟在后面的曹德华立刻抬起了头。
    孔大夫又问:“然后呢?”
    许阳说:“两种烧法,我能明白,就是我身上存在的问题,可是这个调料是什么,我就真的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东西是恒定的。”
    “直到遇到了这个胃气垂危的病人,直到他孙子小周提到了他卖的茶叶,前几天曹主任也往我这边送了一些,我喝过确实非常不错。”
    “在那一刻,我结合这么多年的自身所学,终于有所领悟了。灵光乍现一样,我想通了,这个固定不变的调料,是人!”
    “人?”几人都是一怔。
    “没错。”许阳点头道:“就是人。烧一道菜,不管你用什么烧法,最后归根结底都是做出美味佳肴,这是目的,目的是一致的。”
    “就像我的任何一种用药风格,目的都是追求简便廉验的效果。可单靠这个目的,是很难帮我解决身上出现的问题。”
    “而这个不变的调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就是人,不管我用什么方法去治病,可病人是不会变的。”
    “病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是一致的,这个人永远是恒定的,他的身体机能和病证的情况,也是稳定的。”
    “所以我要考虑的根本不是融合的问题,亦或者是取舍。而是考虑人,中医从来都是一门治人的学问,他不是治人的病,而是治病的人。”
    “就像现在的很多新的疾病,新的病毒侵袭人体,中医的辨证还是按照千年前的那套,从外伤内感来辨证。”
    “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病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就是太阳病,我们关注的是人的得病后的反应。就像这个胃气快绝的病人,首先要想的办法是怎么维护和挽救他快绝的胃气。”
    “这个时候不管是轻灵的用药手法,还是重的用药风格都不合适,执着于药物本身,反而想不到合适的救治办法。”
    “而脱离出来,观察病人自身,却找到了思路。所以我终于明白了,这两种烧菜手法是可以融合,而他们融合的点就是人,就是病人,以人为本!这个就是调料!这个就是不变的调料。”
    几位专家听了之后,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只要是学中医的,就没有不知道的。但是他们这些顶尖大佬想复杂了,反倒是被一叶障目了。
    许阳停下脚步,看着几人,说:“我回去要好好把我的这些医案重新整理一番了,有了这个锚,就有了依据,也知道前路该怎么走了。”
    “几位老师,谢谢你们!”许阳诚恳地给他们鞠了一躬。
    刘明达和刘宣伯的神色顿时精彩了起来。
    许阳起身,又忍不住赞叹道:“几位真不愧是名医啊,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我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刘明达和刘宣伯神色更精彩了。
    许阳拱了拱手:“感谢,还是感谢,我先回去收拾一下医案,先告辞了。”
    许阳转身走,突然又停下了脚步,回头道:“不过啊,话说过来,这个用词还需要更谨慎一些。你们要是告诉我,手法可以不同,但食材是相同的,我不就早想到了嘛。”
    说完,许阳笑了笑,走了。
    刘明达和刘宣伯脸都僵住了。
    “看吧!”孔大夫对他们摊了摊手,说:“我就说吧,徐原医生肯定不会无的放矢的,你们非逼着他说,结果差点出了差错,要是明天再问徐原医生,那肯定就没有问题了。”
    “啥玩意儿?”曹德华听懵了:“谁说的,这话谁说的?”
    孔大夫回复:“徐原医生啊。”
    曹德华的脸也僵住了。
    “哦,对。”孔大夫拍拍脑袋,差点忘记把功臣是谁告诉许阳了,他冲着许阳的背影喊:“许医生,给你想出办法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们医院的徐原医生。”
    然后,孔大夫眼睁睁看着许阳在平底打了个绊子,差点没摔倒。
    第583章 食补
    翌日,小周的爷爷睡了一觉醒来了,还觉得肚子有点饿。
    小周又赶紧去找许阳。
    许阳嘱咐先用极稀的米粥喂服。
    然后许阳又让药房熬米汤,用米汤来煎药,以益胃护津。然后服药之后,再用荷叶煮炒焦粳米共同熬米汤,以助胃气。
    这也是仿桂枝汤法,使表气得通,邪有外出之路。治疗伏邪的思路,就是邪之来路,就是其归路。
    服用桂枝汤的办法,就是在用药之后,再服用一碗热粥,以是护住胃气,第二个也是助发汗。
    现在的病人就如同一个将要破碎的瓷器一样,需要非常精心地呵护,任何的一点大动作都既有可能使他丧失生命。
    所以许阳一直在极其小心地固护胃气,很多垂危病人的抢救,就是在于保护胃气,保的一份胃气,就有一份生机。
    这个病人也去住了院,继续密切观察和治疗了。
    而许阳也从这个病案之中,领悟到了许多。就像这个病人,胃气只存下一丝,这个时候再用药,反倒是更加凶险了。
    所以很多时候,不如先食补,先恢复稍许胃气,渡过最难的关头。等能乘载一部分药力,再使用药物治疗,则更加合适。
    就像这个病人一样。
    而食补,却是许阳的短板。
    许阳最长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的西北农村,还有好多人温饱都解决不了呢,就更别说是食补了,还补个球啊。
    蒲老倒是极为擅长,可许阳也没跟着蒲老学习多久。跟师的期间,也是以治疗乙脑这样大病为主,食补还真没怎么学。
    但是现在倒是有一个非常合适的老师可以教许阳,他就是刘宣伯。
    老刘之前是御医啊,人家领导也不能天天生病啊,那肯定还是以食疗为主啊,所以刘宣伯对此是非常擅长的。
    现在张可的日常保健工作,就是刘宣伯负责的,你就知道张可这待遇得多牛了吧,典型的领导待遇。
    之前是高老负责的,现在是刘宣伯负责,还是师徒传承的负责,一般的领导都还没这个待遇呢。
    许阳也知道自己这个问题,索性就上楼先找刘宣伯聊聊,刘宣伯不是一天到晚想着要代师传艺嘛,现在不是找到可以传的了嘛。
    许阳上楼敲门,进去:“嗯?可可,你也在啊?”
    许阳发现张可正在刘宣伯这边。
    张可笑着说:“对,我来找刘老师做一下日常检查。”
    许阳点了点头,基本上张可的日常检查是10天左右一次,她都是抽刘宣伯空一点的时候来。
    刘宣伯松开了张可的手,说:“没什么问题。”
    张可收回手,问:“那我的那个食补方还要继续吃吗?”
    刘宣伯说:“换一个吧,你丫,就是太瘦了,脾胃还是有些虚弱,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张可忙说:“没呢,我可老实了,三餐都按时吃的。”
    刘宣伯有些狐疑:“那有没有暴饮暴食,或者吃寒凉刺激的食物啊?”
    许阳则拆台道:“你前天不是还偷偷吃了一个棒冰吗?”
    “哎!”张可急了:“你……你……”
    待发现刘宣伯犀利的眼神,张可顿时就弱弱道:“我这夏天就吃了一个……还是红枣味的……”
    “哼!”刘宣伯摇摇头,然后说:“作息和生活不注意,谁也帮不了你。”
    张可吐了吐舌头,说:“不吃了,再也不吃了。”
    刘宣伯说:“我们的胃啊,叫做以喜为补。特别爱吃水果的,往往是阴亏之人;特别爱吃辣椒的,往往体内脾虚湿重。但是,现在条件太好了,什么吃的都有,也都吃得起。”
    “所以很多人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乱吃就伤胃,再加上你们这些年轻人,没几个人是按时吃饭的,睡醒都下午了,所以没有几个人脾胃是好的。”
    “你也是,你素来脾胃虚弱,更要好好注意。给你弄一个养脾胃的食补方吧,焦锅巴1500g,不必过焦,焦黄色就行,越厚越好。”
    许阳忍不住插嘴问道:“那怎么做啊?不怕焦了啊。”
    张可翻个白眼:“笨,不会把饭按在电饼铛里啊,按得严严实实的,再插电去烘,想多焦黄都可以。”
    刘宣伯拿了支笔写着,指桑骂槐道:“还有些年轻人啊,五谷不分,十指不沾阳春水,都脱离生活了,做个饭都不会,还能知道什么呀!”
    “没错!”张可重重点头,仿佛是在报刚才许阳拆台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