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28章 案例分析

      严复森总结赵刚发言后,说,“之前发言做得很好,接下来要保持这样的积极态度。”说着他便笑起来,只是,其他人却没有及时地跟上节奏,似乎受到赵刚发言的影响,不知杨再新职位副处长,会不会站出来驳斥。
    杨再新还是平静的神态,没有发言的意思。赵刚在二处的时间不短,他手下也是分派有协助工作的科长、副科长和普通干部。
    这时候,一个年龄更大一些的干部,说话了。这位是协助赵刚平时工作的,经常一起吃饭喝酒,也有共同的话题和观点。
    “……想当初,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政工工作,到如今,国家形势大好,祖国山河秀丽,人才迸发,经济高速上升。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今天来讨论江上省的经济建设工作,非常有必要。
    刚才,我听了赵刚处长的发言,深有感触。一省、一市、一县、一镇、一村、一户,要做好经济,都必然依靠于国家的力量,积累众人的力量。东平市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如果能够做到上下一心,又怎么会走到两年间,就失败这一步?
    同样,我也对目前柳河市那边正在大力推动的果林种植项目,提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全省对这样的项目,多给予关注,导引好,特别是市场的走向,要提前给种植户进行提供信息,提供市场销路,避免以前反复重复的种植业结局。”
    这位显然是顺着赵刚的说法,往另一个角度进行论说,给大家听了,自然明白,他们这是剑指杨再新职位年轻的、资历浅的副处长。
    但杨再新听了讨论发言,却像没有那回事一样。这些人所说,不过是捕风捉影,根本就不了解柳河市那边的情况,还是用以前的经验,来判断柳河市的刺梨果种植项目。
    严复森随即进行发言总结,肯定了这位的发言,对发言内容不做评说。随后,有其他人也跟在后面发言,有对柳河市、长坪县以及怀仁镇质疑的,也有就其他案例进行分析的,倒是没有出现冷场的情况。
    二处的总人数不算多,有些干部还出差在外,十几个人发言,也就一两个小时。更多的人在发言的时候,不过是按照案例复述一遍内容,然后点评一番,就算是自己的论点。对于这样的情况,严复森也明白,省部的人本身就少有接触到具体的经济建设工作,水平上也是如此而已。
    黄东升见再不发言,就剩下杨再新和严复森处长了,总不能落在最后,不然,领导会怎么想?当即说,“我也来抢一个发言机会。”
    其他人听黄东升这样说,便有几个人笑起来。黄东升继续说,“我以前在工作上,确实太少关注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是个十足的外行,以后一定加强学习,主动向懂经济工作的行家请教。
    上午,拿到省发的案例资料,我才仔细认真地阅读、思考,虽说对自己而言是有不小启发与进步,但相对于其他同事,我的发言肯定会令大家见笑。不过,这也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翻阅案例,我感受最深的,是a市的变化。a市对于江上省,一直是做经济的前沿,也是江上省整体经济工作的排头兵。然而案例提到的新意制造,原本是年利润在几十个亿的大企业,谁知是一个空壳。而这个空壳,存在了一二十年。
    如果不是省里在厘清经济建设工作,对全省各个企业进行摸底,清查资产,说不定还在a市做标榜。如今,新意制造这家幌子企业没了,促成这个虚假幌子的直接责任人,也被组织揪出来。使得a市重头开始,再走经济建设的创业路。
    与a市相对应的,如今我省已经做起不少新项目,正处于大踏步奋进时刻。我认为,地方上做经济、做项目,首先要将干部队伍建设好。a市为什么能够蒙骗这么多年,直到近些年才令省里起疑,进而查出真相。主要还是对干部监察力度不够,使得个别领导干部钻了空子。
    经济建设工作是核心,但这一工作的核心却是干部队伍建设,只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我省经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大踏步跃升。”
    对黄东升的发言,二处的干部们都容易接受,因为这是二处工作的核心。严复森笑着点评了黄东升的发言,倒是明显有比较好的态度。
    随后,严复森转头看着杨再新,静静的,并不说话,见杨再新似乎还没有什么反应,才说,“再新处长,你还要藏拙啊。每一个人都得发言,何况你才是最熟悉经济工作,有一线工作经历的,更应该给大家谈谈。”
    “童部长、严处长,我之前在乡镇做事,不过是在摸索。同时,也是在执行市里、县里的工作指令而已,要说有什么经验之谈,自己都觉得没多少可总结的。”杨再新对童副部长和严复森说。
    “你就别谦虚了,大家都希望你多谈谈。”严复森说。
    “严处……”杨再新确实不好说什么,因为在省部二处,他本身就有些高调了,而今天明显听出赵刚等几个人对自己的不满。不过,也不好真不发言,这是省部的工作,何况童副部长参加他们的讨论。
    “我来谈谈刺梨果产业最初开发情况吧。”杨再新说,“三年前,我从横折县正府办到双沟村驻村,当时,双沟村进村公路还差最后三公里没有修通。没有资金了,村里也没资源可找。县扶贫办答应给项目资金以及两年多,但一直都不能到位。
    在村里,偶尔听到一个消息,省农院研发了一种果林作物,正在找适合栽种的区域。如果能够将项目争取到手,至少可将进村的公路解决。
    于是,我与村里的主干、村里民兵,在两个月内钻遍了村里所有荒山,找到不少野生的刺梨果。如此,证实了双沟村这一区域适合种植刺梨果。有了这样的证据后,才跑省城,与省农院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