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农家小福女 第129节

      他家住得也不远,就在县衙左近,出了后角门右拐就是。
    傅县令有些兴奋,睡不着,于是就背着手出去散步赏月。
    他住的是官方配的房子,就是县衙后面的宅院,并不是很大,但足够他们一家子居住了。
    所以出了书房,在花园里走了一会儿,就走到了孩子们住的小院外。
    都三更半夜了,还有一盏灯亮着,他眯起眼看了一会儿,看出那是二闺女的房间。
    他顿了一下,便朝那走去。
    屋里的傅文芸正捧着书看,但其实是在走神,她在想着满宝的信,听到敲门声时回神,这才发现时辰不早了。
    陪着她的丫鬟秋月已经趴在一旁睡着了,但她还是迅速惊醒,抹了抹脸后快速走到门边,打开门看到傅县令,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傅县令没有进门,而是站在门外问,“小姐还没睡?”
    秋月抖了一下,小声道:“小姐,小姐还在看书。”
    傅文芸也听到了父亲的声音,连忙放下书走过去。
    傅县令看到女儿还穿着外衣,显然是还没换衣服准备睡觉,这才背着手进屋,温声问道:“怎么这么晚了还没睡,在看什么书?”
    不等傅文芸回答,他自己走到书桌边拿起摊在桌子上的书,看到封面一愣,“《大学》?”
    他扭头看向女儿,问道:“怎么看这样的书?”
    傅文芸捏紧了衣角,鼓起勇气道:“满宝在看这本书,我便也想跟着看一看。”
    傅县令当然知道,因为今天他刚考校过他们的功课,可是……“你母亲不是说你在学琴吗,时间够用吗?”
    他可是知道的,女儿一天的练琴时间几乎就占了大半,而她还要学女红,时间够用?
    傅文芸便抬头看着父亲,有些激动的道:“父亲,我想继续读书,我也喜欢弹琴,但女儿觉得不必要这么多时间,您与母亲说一说,让我每日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来读书好不好?”
    傅县令看着女儿好一会儿,坐到书桌后的椅子,半响才问,“为何想要读书呢?女孩子认了字,识了数便可以了,读书这么辛苦,你看你弟弟,每日让他读书就好似逼他做什么一样。”
    “弟弟或许不喜欢读书,可女儿很喜欢。”傅文芸道:“我觉得读书,尤其是读到从未读过的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能从书上学到很多东西。父亲,满宝年纪比我还小,一年多以前,我和她说话,从来都是她问我说,她听得津津有味,但从去年中元之后,她可以和我一起讨论功课,说一些我从未听到的见闻,我说什么她都能接得上话。而从今年开春开始,我们信中,便是她教我的多,我教她的少了,她看过很多我没看过的书,有时候她谈起来我都有些接不上话了。”
    傅文芸认真的看着父亲道:“父亲,我不想以后我的朋友说话我都听不懂,就像以前父亲和母亲说话,我都听不懂一样。我想交很多很多的朋友,将来是我在选择朋友,而不是朋友选择是否与我再相交。”
    第221章 恨铁不成钢
    傅县令问,“这是周满说的?”
    “不,这是我想的,但从书上学习未知的知识很快乐的话是她说的,我也觉得很快乐,尤其是读后还能与朋友讨论,那就更快乐了。”
    傅县令沉思,他不缺钱,供一个女儿读书当然没问题,可是,她十一岁了,再过三四年就要说亲,等及笄就可以准备出嫁了,她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此时花费这么多时间来读书……
    可转念又一想,周满能读,为什么他女儿不能读呢?
    而且他自己也很喜欢周满,曾经惋惜过她不是男孩不是吗?
    傅县令纠结不已,沉吟半天后道:“这事我和你母亲提一提。”
    女儿的教育他一直是交给妻子的,这样的事他肯定要问过她。
    虽然没有肯定的答复,但傅文芸还是高兴不已,连忙谢过父亲。
    傅县令就翻开《大学》,笑道:“你先别忙着谢我,既然你正在读《大学》,那我就考校你几句。”
    傅家给傅文芸姐妹俩请的先生是女先生,除了书法外,早已经不教他们新的课本了,每天要学女红,练琴和学习棋艺等就已经占去所有的时间,她看书基本上是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看。
    完全自学。
    偶尔有些疑惑不能解答,她便写信问满宝,基本上,满宝自己懂得的都会告诉她,不懂的,也会拿着信去问庄先生。
    所以傅文芸虽有些忐忑,但还是挺了胸膛应对,她知道,这关系着她是否能够再读书。
    等傅县令从房间里出来,一个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他沉思着往正房去,正要出小院时,下意识的往左边看了一眼,那是他儿子住的房间,乌黑黑的,显然早就睡着了。
    傅县令沉吟片刻,转弯去看儿子。
    傅文华踢开被子,嘴巴微张,显然睡得很香。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儿子这样,傅县令就想打他。
    但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打是不可能打的,而且他也没有现成的理由不是?
    所以盯着儿子看了半天,傅县令还是背着手离开了。
    一无所知的傅文华:……
    等满宝再收到傅文芸的信时,已是两天以后了,她高兴的告诉满宝,虽然有些不顺利,但她娘还是答应让她再读书了。
    她每天上午可以去前头和小弟一起上课,下午再学琴和女红。
    她道:“大姐说女孩子读书无用,我们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琴棋书画,以及女红,甚至厨艺都要学一些,时间根本不够用。但我觉得你说的更有道理,不会厨艺,能把东西煮熟,饿不死自己就行,想吃好吃的,只要有钱,什么东西吃不着呢?我们学得再好,也是比不上专门做饭的厨子。”
    “大姐要说亲了,她并不愿意与我一起读书,所以父亲没有再为我们单独请一个教书先生,而是让我去前院和小弟一起读书,他正在读《诗经》,先生会照顾我的进程,从《大学》为我讲起。而且,温故而知新,我觉得再读《诗经》或许是因为心境不同,年岁不同,所见竟然也不同了。”
    朋友的心愿达成,满宝高兴不已。
    她想了想,便花积分从商城里买了一套好看的书签,很便宜,买一送二也就算了,上面印的花草和美人都很好看。
    满宝自己留了一套,给白善宝送一套,另外一套则拖周二郎带到县城去送给她。
    如今县城除了吃的生意外,其他的生意都不好做,连一向很受欢迎的糖果都没生意了,周五郎他们便也不想着去县城,老实在家里务农了。
    倒是周二郎找到了另一条路子,他回来和家里人一商量,便决定从菜园里拿些菜蔬,再做一些豆腐去卖。
    别说,生意还很不错。
    因为洪灾,不仅粮食飞涨,肉类,菜蔬这些也在涨价,虽然涨得没粮食那么离谱。
    周家如今最不缺的就是豆子,之前他们在村子里,在大集上卖豆腐,换回来的都是豆子。
    那些豆子可都没卖出去,当时豆子不值钱,可现在豆子也涨价了,一斗涨了两文钱呢。
    当然,周家是不可能光卖豆子的,相比豆子,卖豆腐赚得更多。
    所以小钱氏每天都泡上十斤的豆子,可以做出四五十斤的豆腐,一大早,周二郎便把装了豆腐的木桶固定在板车上,再从菜园里摘一些菜来放在木框里带到县城,基本上都能卖完。
    在满宝看来,一天赚的并不多,只有百多文罢了,可老周头等人却激动不已,在心里算了一本账。
    “豆子不要钱,菜蔬也都是自家种的,这就是没本的买卖啊,”老周头笑眯眯的道:“要是每天都能卖出一百文,那一个月下来得有三吊钱了。”
    满宝:“……爹,豆子和菜蔬不都要钱吗?”
    “都是自家种的,要啥钱啊。”
    “……种子。”
    “种子也是自家留的,不要钱。”
    “还有人工呢。”
    “你哥哥嫂子们也就只有一把力气了,不种菜去干嘛?难道还让老子给他们发钱吗?”说到这里,老周头下令,“这门生意是家里的,卖出去的钱都给我拿回来交到公中,没几个月就秋收了,到时候要是地里收成不行,恐怕得交钱。”
    老周头顿了顿后道:“要是县衙不收钱,执意要粮食,那我们还得买粮食。”
    大家都没有意见,周二郎也早已经把今天的收入交上去了。
    老周头就道:“行了,赶紧歇着吧,老大,老三,明天你们带着孩子跟我下地,把大湾那几块田里的田螺都摸了,那些它们留下的种子能撸的都给我撸了,等把这些吃庄稼的东西弄干净,我们就加肥。”
    兄弟两个应下。
    钱氏便接过他的话,“老四,明天一早你大嫂二嫂要做豆腐,你带着你媳妇和三嫂去把菜园的空地都锄了,回头让你大嫂她们去种菜。”
    钱氏和老周头商量,“我看小湾那块一亩多的田也没用了,现在水不是都放干净了吗,让他们去把那块地也锄出来种上菜,我估摸着,秋收之前,城里的流民不会走的。”
    第222章 辛苦
    老周头也是这么想的,既然这门生意可以做下去,那当然是做久一点儿,但家里的菜园虽大,但里面的菜就那么点儿,像苦菜和空心菜这种,摘过一茬还能再长,但家里也得吃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都拿去卖,所以再种一块是不错的。
    但他也没想到老妻的动作这么大,犹豫道:“那块田可有一亩多呢,种这么多,卖得出去嘛?”
    他看了一眼靠在钱氏身旁的满宝,问道:“满宝,是不是你给你娘出的主意?”
    满宝就躲进母亲的怀里,露出一双眼睛偷偷的看他。
    钱氏抱着她道:“行了,你少吓孩子,本来我就想多种一些菜,反正那块田里的稻禾都被冲得差不多了,留着也没用,还不如开出来种菜呢。”
    她本来只想开一半的,毕竟他们未必能卖得出去。
    但正如满宝所说,卖不出去还能做成腌菜到冬天吃呢。
    而且,种多一些,到时候自家卖不完,也可以便宜些卖给菜农,倒省了功夫。
    其实钱氏心底还有一个打算,如果今年的收成真的不行,到时候家里肯定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粮食不够,吃菜也饿不死,就算饿得快,一天多吃两顿菜就是。
    老周头就摸着烟枪问,“那种子怎么办,家里有这么多菜种吗?”
    刚恢复抽烟大半年的老周头,为了钱,最后还是狠心把他的烟丝都拿去卖了,所以他现在又没烟抽了。
    一犯烟瘾就只能摸着烟枪解瘾。
    钱氏不在意的挥手道:“这事你别管,我自有办法。”
    菜种嘛,她没有,别人家多的是。
    第二天,大家都在忙碌的时候,钱氏沿着墙壁往外走,开始去窜门。
    她先到各家的菜园里去看一眼,谁家的菜怎么样她心中就有数了。
    菜要种好,菜种也很重要的。
    有的人家这样菜种得好,说明家里不仅伺候得好,菜种多半也是好的。
    钱氏溜了一圈下来,手里的种子就不少了。
    各家家里都有晒干的大树叶,扯下一张来给她包一些,一户两户的攒在一起就不少了。
    有人笑眯眯的把钱氏送出门,挥手道别,“婶子,那回头我儿媳再难受,我可就去找你要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