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我爱的你

第四百五十三章 旧制新法

      许靖向汉王推荐了四位贤士,这样一来,刘征复行旧制便没有了任何阻碍。

    为了表示敬重,在许靖的带领之下,刘征亲自上门拜访了来、孟、胡、许四人,这在蜀中一时传为美谈。

    从重重行迹看来,汉王恢复故制是势在必行了。

    原广汉太守王商,也来为汉王推荐人才。

    此人姓秦、名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年轻时便很有才学,刘焉初入益州,还是秦宓向刘焉推荐的任安。

    然而当刘璋任益州牧的时候,秦宓却称病辞官而去,可见秦宓也是早就看清了刘璋不能用人。

    秦宓为蜀中名儒,虽然名气上不及任安,但是也算是出类拔萃。尤其此人善舌辩,善文章,王商对他的文章的评价是“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

    王商自己也算是蜀中大儒名士,然而却对秦宓推崇备至,可见这秦宓一定也是真有才学。

    眼下刘征还真有一件事情可以交给秦宓去办,那就是行旧制还缺一篇文告。秦宓既然藻丽辞理,那么这就再合适不过了!

    一个复行汉初诸王制的提议,竟也引出了这么多人,这大概就是士人的追求吧!

    能够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拜官为臣,人们自然是趋之若鹜。这倒是刘征没有料想到的结果,不过这样也好,算是有利无害。

    于是在众人再三的敦请之下,刘征“终于”同意了许靖的提议!

    郊祀天地,祭祖仪礼,有了这些人,刘征几乎都不需要管什么事情,所有的一切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条。

    秦宓的文章写的确实不错,祭告天地祖宗之后,荀彧在台上宣读道:

    “尚书令臣荀彧、司隶校尉臣陈群、军师中郎将五柞亭侯臣贾诩、赞军校尉臣沮授、冠军将军关内侯臣赵云、横野将军关内侯臣徐晃、荡寇将军关内侯臣张辽、强弩将军关内侯臣张任、信武将军关内侯臣张绣、度辽将军臣韩暹、使匈奴中郎将臣李乐等奏请倡议:

    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凭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

    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

    汉中王征,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

    臣等以汉王肺腑枝叶,宗臣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僭请汉中王征,依汉初诸王故典,以汉中、巴、蜀、犍为、广汉为国,署置群寮,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

    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洋洋洒洒数百字,听得刘征自己都不禁动容,果然是“藻丽辞理”!

    话说这篇文章里面,奏请之人皆是汉王旧部,这也是有考究的。

    这些人的官职都是朝廷封的,因此才名正言顺,其余后来归到汉王麾下的,并没有正式的朝廷诏命,因此不能在列。

    祭告完毕,接下来刘征便可以理所当然的自置文武百官。

    虽然说汉初诸王“百官皆如朝廷”,但是当时的规矩毕竟不能完全套到现在。

    而且在刘征看来,很多制度也都需要进行改革了!

    行故典之后,刘征要做的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旧制也需新法。

    刘征与荀彧、陈群等人商议许久,最终拟定了新法五条:

    其一,省三公以示臣意。

    本来按照汉初规矩,刘征也可以置三公,但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尊奉朝廷,因此刘征决定罢三公不置。

    其二,独立尚书台,加强掌控。

    自武帝时起,尚书台权利越来越大,这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后世尚书台越发重要。但是尚书台众官员俸禄品阶却是很低,这就造成了一个位卑职重的怪异现象。

    刘征作为后来人,对于所谓的“三省六部”很是熟悉,但是完全照搬三省六部也不行。

    实际上三省六部的雏形就来自汉代的尚书台,东汉尚书台有六曹尚书,刘征要做的就是稍加改动。

    具体来说就是改六曹尚书为五部尚书。

    尚书台独立之后,设尚书令一人,由荀彧担任;

    尚书仆射(副手)一人,由陈群担任;

    另设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分别由陈術、糜竺、荀谌、程畿、阎宴担任。

    唯独不置兵部尚书,因为刘征不需要兵部尚书。所有的兵权全部都在刘征自己手里,而且还有以贾诩、沮授、徐庶等谋士辅佐,因此后世的兵部尚书没有存在的必要。

    每部尚书下属编制侍郎六人,令史三人,主作文书起草和传达。

    尚书台改制之后,相应的俸禄也要改变。尚书令千石增至中二千石,尚书仆射二千石,诸部尚书千石,侍郎六百石,令史四百石。基本上就是将尚书的俸禄提到了九卿一级。

    其三,独立侍从诸职,组成“顾问团”。

    侍从诸职主要有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合称黄散)等,这些职位分属不同公卿之下,但是实际上却至关重要。

    所谓侍中,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中”就代表天子或诸王,“侍”即侍奉,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天子或诸王的近臣。其实这也是后世“中书省”的由来。

    刘征改变了以往混乱的局面,将这几个重要职位也独立出来。

    侍中周群、黄门侍郎阎圃、散骑侍郎杜微,这几人都不必做实在的事情,主要就是负责随侍刘征,偶尔提提建议,当然军事方面的建议不由他们负责,更多的可能就是传达命令,作“跑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