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我爱的你

第七百二十四章 士子请命

      “围大内,告御状!”

    国子监内安静了片刻,随后所有人齐声道:“告御状!”

    “告御状有犯上之嫌,诸位可要想清楚了。若是一步走错,那便是万丈深渊。今生今世,或许都没办法参加科举。”

    人群中,有人挥手道:“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何惜一场科名?”

    “不错,若是因为这个不去,那才是真的辜负了十年寒窗!”

    “况且,若是我们不去,将来的贡院就成了豪门作福作威的地方,不止我等,就连我等子孙,也再不用科举。横竖都是这样,何不去搏一搏?”

    众人点头,领头的几位书生一并道:“那好,为免有人半途而废,诸位还要将自己的名字,列在这状纸之上。另外,还要约法三章!”

    要求实名制,这样一来,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参加会试的与没能参加会试的加起来,汴梁城中有一万多人,最后还剩下五千多人肯参加,这已经十分难得了。

    但走出去的时候,又有上千人加入了队伍,除了穿长衫的读书人,还有许多闲来无事的茶楼伙计。鱼龙混杂,但看到人越来越多,众书生还是有了“得道多助”的一丝想法。

    人流从御街由南而北,来至宣德楼在,右掖门前,这里是大内的南门,从这里进去,便是整个大宋的中枢。

    守城的兵丁,看到这么多长衫书生围了过来,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只见那群书生,在几个领头的带领下,跪在了宣德楼外。

    又有数人站了起来,将一份写满了名字的名册和请命放在面前,以及一封请命的奏疏。

    “不才携士子叩见吾皇万岁!”

    众人一拜,又有人高声喊到:“我等有天道昭昭必伸之事,叩请陛下纳疏。”

    “叩请陛下拿疏!”

    “严惩泄题赃官,释放无辜士子!”

    “释放无辜士子!”

    众人一并大喊,宣德楼上顿时生乱,一边调集弓手,一边赶紧往里面报事。这种情况实在太过于突然,在此之前,几乎完全没有听到风声。

    可守城的兵丁,却不敢乱动。一两个人在这外面闹事,他们二话不说,抓进去就行。可现在是数千人,而且还全是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之中,可是许多人有功名在身的,他们敢擅动这些人,不喾于引火烧身。

    惹不起,躲得起,城门紧闭,守城的兵丁,也不敢轻易搭理外面的人。若说什么帮他们传话,那更是不可能了。

    士子请命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里面。

    大内震动!

    消息传来的时候,赵祯正在文武殿举行常朝听政,文武群臣听了这消息,满朝哗然。上一次类似的事情,还是应天府大旱饥荒,饥民围城闹事。

    眼下却是仕人!

    一群草民围城,处理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全赶跑,也可以全杀了,可以全部招募为兵员,也可以给点粮食。不论怎样,相差不大,因为这不过是一群草民罢了。

    可仕人就不同了,

    大宋天下,乃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

    读书人是文官的有生力量,是士大夫的后备军,和在场三司六部九寺大大小小的官员是一样的。在大宋天下,读书人是如同国本的存在。读书人聚集请命,那一定要格外重视。

    那他们是为了什么聚集请命?

    赵祯连派了许多太监出去打听消息,很快就调查清楚了。听了事情来龙去脉之后,王曾气得大骂晁茂典,这件事情,由考题泄露引起,但晁茂典却把这个矛盾激化了。

    擅自抓捕士子,才是这群读书人来请命的直接原因。这是看得见的,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在看不见的地方,咒骂着朝廷,这比士子请命还要严重的事情。

    “晁茂典何在?”王曾怒问道。

    “下,下官在此。”晁茂典踏一步出来,他脸色早已经吓得苍白,早上他去国子监抓人,被人弗了面子,赶来上朝,准备下朝之后要再去一趟的。可他没想到,这群读书人胆子这么大。

    “晁茂典,是你抓捕的读书人?”王曾当着众臣的面,将晁茂典斥责了一番:“闹出这么大的事情,你头顶上的乌纱还想不想要了?!”

    晁茂典苦着脸道:“下官也是奉旨行事,万不曾想,那群读书人会如此作为。

    “奉旨?你奉什么旨?”赵祯坐在上面,也是气愤不已:“好生糊涂,太后命你去赶走围贡院的读书人,谁让你抓了人?他们敢围贡院,怎么就不敢围大内了?”

    “臣知罪,请陛下在下官一心为了朝廷办差的份上,让臣戴罪立功吧。”晁茂典在御前痛哭流涕起来,此时他只想抓住一丁点机会了。

    朝廷上,倒是有这么一个说话,谁认真做事,若是出了差错,都从轻发落。

    王曾在一旁道:“戴罪立功,难道你有办法让那些请命的士子散去?”

    “下,下官以为,如此多士子前来请命,定有人鼓动谋划,只要将此人抓捕归案,就能使得那群读书人群龙无首。”晁茂典回到。

    “又抓人?”

    “是,仕人请命,若是朝廷轻易便答应了,那颜面何存?”晁茂典请道:“只有抓,一个个抓下去,使其心存敬畏,再酌情答应他们的请求。”

    王曾犹豫了一下,晁茂典这话倒是没错,轻易答应了,那简直不像话。赵祯在上面,看着文武群臣,想起了别的事情。但看他脸色,显然是对l晁茂典的话不感冒了。

    只见又有一人站了出来,看过去,乃是蔡齐,他如今得了实缺,也能在常朝列席。他出来拱手道:“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士子请命,为何如今却陡然之间有了?臣以为,这群读书人必有所恃。陛下,当让人将其上疏拿来一观,且看其所据何理,也可让那些读书人知道,陛下已经在看他们的上书,将局势缓一缓。”

    朝中大臣听了,都觉得这个办法,还算妥当。从心底里来说,朝中的大臣还是有一点欣赏外面请命的士子的,有担当,朝气蓬勃。也因为这样,他们不愿按照晁茂典的办法去抓人。

    赵祯点了点头:“如今只好如此了。”

    右掖门外,有太监将读书人的上疏拿了进去,门外请命士子的信心倍增,也不再那么愤怒。果不其然,局势缓和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