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我爱的你

第96章 坑爹常见,坑儿子不常见!

      欧阳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太学生。

    是不是史上年纪最小的太学生不知道,但他肯定是目前太学年纪最小的太学生。

    欧阳辩的到来成了太学的新闻。

    太学里的人不多,但也不少了,至少也是三四百人的规模。

    不过若是比起汉唐时候,此时的太学还是小家子气了。

    汉代的太学有240房,千八百余室,学生三万人,而唐京师有1200间学舍,学生更多。

    不过也怪不得大宋小家子气,主要是办学费钱啊!

    太学是最高等级的学府,能在那儿念书的学生都不简单,要么是官二代。

    要么学问出众,成绩优异,在县学、州学等地方大学出类拔萃,才能被送进太学。

    进了太学,不用交学费,也不用交杂费,吃住费用都由朝廷承包,每月还能领到几百文到一千文不等的助学金。

    还得延请大儒执教,加上日常维护之类的费用,所需的钱财也不算少了。

    欧阳辩在三四百人之中,不仅是年纪最小的一个,有可能还是名气最大的一个。

    最近中秋节太学的中秋词都没有人敢作,太学旁边的清风楼的小姐姐们每日都要唱唱水调歌头,而陆采薇也是太学生们每日里津津乐道的话题。

    关于欧阳辩和陆采薇的风流韵事也经常被传播,虽然也知道一个九岁的小孩也做不了什么,但也忍不住他们的羡慕啊!

    当然这是私下里的,这位欧阳学士的小公子在太学的老师口中出现的频率也颇高。

    原因自然是因为那一本在太学生口中的旁门左道的邪书《富国论》了,但读的人偏偏不少,他们每日里都偷偷传着手抄本相互借阅,美其名曰要批判这种不正思想。

    但也有对欧阳辩相当赞赏的人,不过欧阳辩来到太学,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排斥。

    欧阳辩是个颇为敏感的人,那些太学生看到他脸色都有些不善,也不上来说话,时而交头接耳,然后看着他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声。

    欧阳发跟着胡瑗倒是不知道这些情况,欧阳辩原本就年纪小,又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在这种情况下明显被孤立了。

    欧阳辩也不在意,一开始他以为是因为自己年纪小的原因,后来不经意听到真正的原因,原来这帮人是对他老子欧阳修不满。

    欧阳修这阵时间在学习外交礼仪的时候也没闲着,天天炮轰所谓的太学体,欧阳辩忙于自己的生意,也没有怎么关注欧阳修,没想到又搞出这一出。

    “这样的老子要来不知道有何用!”

    欧阳辩愤愤不平。

    你都在搞太学生了,还将我送到太学来,这是拿我当质子还是拿来当炮灰?

    没见过哪家老子是这么不靠谱的。

    中国人擅长考试,也擅长迎合考官,所以一旦考官有所倾向,学风就会有些倾斜。

    之前科举场中,流行骈俪雕琢的西昆体,后来欧阳修的同年好友石介竭力反对西昆体。

    庆历二年,他因杜衍之荐,任国子监直讲;

    庆历四年设太学后,他又任博士,对太学的发展曾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石介“酷愤时文之弊,力振古道”,力求复古,然后又养出了一个怪胎,也就是所谓的“太学体”。

    早在景祐年间,欧阳修就曾对他这一倾向提出过批评,无奈石介自许太高,根本不能接受。

    在石介的影响下,太学诸生好新好奇,竟致怪诞诋讪、流荡猥琐,有的写出“狼子豹孙,林林逐逐”的僻涩之语,有的自诩“周公伻图,禹操畚锸,傅说负版筑,来筑太平之基”的怪诞之说。

    欧阳修对这种情况早就看不顺眼了,也抨击了许多年,但这半年他可能是压力大,或者是某些方面没有得到满足,反正隔几天就写文章骂一骂太学体,让这群太学生颇为气愤。

    太学生气愤,但又不敢和欧阳学士对骂,欧阳辩在这个时候进入太学,就遭受到他们的排斥了。

    人家儿子坑爹,自家这老子,坑儿子啊!

    欧阳辩突然想起了还在四川眉山的三苏,也不知道三苏上路了没有。

    说到坑儿子、坑弟弟,苏轼才是专业户。

    一般都是苏轼在前面浪,苏辙在后面擦屁股。

    真应了他们的名字,一个是战车的扶手,一个是车轮的印子。

    东坡一路被贬,子由一路擦屁股!

    这是真正的好兄弟。

    用现在的话来说,苏辙,就是扶兄魔。

    苏东坡:老弟,救我!哥哥又被贬了;老弟,打钱!哥哥快吃土了。

    n遍之后,苏辙,也只有一句,好的,哥哥!

    (我终于有书评可以抄了!开心!)

    对于王安石让他参与省试的事情,欧阳辩只当是个笑话,他就读了几本书,就没有怎么学过写策论,怎么可能考得上,不过见识一下也未尝不可?

    太学的学习进度还是颇为紧张的,不过对于欧阳辩来说其实也算是轻松。

    必修课是经义,策论,诗词,而其他的是选修课,虽然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修几门,但考试要求不高。

    三门必修课,经义课对欧阳辩来说难度不大,因为他的基础在欧阳修和王安石的教导下打得很好,基本跟得上进度。

    诗词对他来说也不难。

    所谓学诗词,最难得不是赏析,而是作诗作词,赏析只要系统的学习就能学会,但自己上么,就不是靠学习就能够学会的了。

    对于存了一肚子后世诗词的欧阳辩,随时抄一抄便是,也没有什么难的。

    其实策论也不难,无非就是议论文嘛,对于欧阳辩来说,难的是策论的格式与忌讳,在思维和眼界方面,还有谁比欧阳辩看得更深更远?

    欧阳辩反而对选修课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律学课和军事课。

    倒不是他想去当诉棍或者从军。

    他是个生意人嘛,学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门税法,以后他要做的生意要大得多,届时若是不熟悉要吃大亏的。

    至于军事课就更加纯粹了,他前世就是个军事迷,对历朝历代的军事都相当感兴趣,但隔的时间越长,流失的东西就越多,有这个机会考考古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