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剑指镇江(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
明军水师的旗舰上,郑成功站在甲板上,任由江风拂过他的面颊。
回来了,他又杀回来了。
本以为要筹备几年之后才会再有这一战,不曾想竟然会来的这么快。
经过崇明岛时郑成功并没有打算攻打。
苏松镇提督马逢知算是他的老熟人了。对于这位清军大将郑成功可谓颇有了解。马逢知性格狡诈,轻易不会表露出真实情绪。不过从上一次郑成功攻打南京时马逢知主动示好,并表示会作壁上观来看,郑成功判断他不会对清廷死忠。
这一次马逢知虽然没有主动联系郑成功,但郑成功还是觉得马逢知不会趟这池浑水。
只要郑成功不要去逼马逢知,马逢知也不会找郑成功的麻烦。
这样对明军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
郑成功只要集中精力对付两江总督郎廷佐、江南提督管效忠以及水师提督施琅即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付两三个人总比四五个人好。
“大木,这一次我们可得吸取教训啊,不能再留遗憾了。”
上次南京之战惜败,若论最痛苦的人不是郑成功,而是张煌言。
他们距离胜利那么近,近到可以触碰到南京城的城墙、孝陵的神木、玄武湖的湖水...
这种马上得到又失去的感觉真是太痛苦了。
“放心吧,沧水兄,这次我已经做好谋划,不会再有意外了。”
郑成功信誓旦旦的说道:“前面不远就是镇江。只要打下镇江,我们便可以直奔金陵。这一次不管管效忠和郎廷佐再如何花言巧语,我都不会信了。我的眼中只有金陵!”
张煌言点了点头。
早这样就好了嘛。
明军的优势是船坚炮利,在攻坚战中可以不落于下风。
一旦拖得久了,精兵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而清军可以利用人数优势拖垮明军。
对明军来说一定要快,越快越好,不能给清军反应的机会。
“上次攻打镇江之时不费吹灰之力,我觉得这次东虏肯定会在镇江布下重兵。大木,咱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啊。”
郑成功闻言点了点头。
上一次他们攻打南京时十分突然,是从数千里外的福建走海路一路来到长江口,沿江而进直捣黄龙。
这种情况下镇江没有守备是在正常不过了。
但经此一战后清军有了戒备,再想复刻镇江大捷却是很难了。
镇江是南京门户,郎廷佐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镇江。
至于明军,也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唯有拿下镇江才能迅速威胁南京。
镇江将是双方争夺的关键点,得镇江者将会在这场攻守战中占据主动和优势。
这次攻打南京前,郑成功还留了个心眼,他派心腹甘辉率领一小支部队在宁波沿海袭扰,就是为了吸引施琅的注意力。
只要施琅被牵制住了,郑成功将有充足的时间攻下镇江。
此番他出动五百余艘战船,可谓拿出了全部家底,为的便是拿下南京震动天下。
南京并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江南第一重镇,亦是大明陪都。
若能光复南京,哪怕只有一段时间,对于天下反清势力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事情。
...
...
镇江城中,江南提督管效忠背负双手不停踱着步子。
他刚刚接到急报,明贼郑成功、张煌言率所部十余万人五百余艘水师战船沿长江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直捣镇江而来,看气势比之上次还更盛!
“本官要弹劾马逢知!”
管效忠气得胡须乱颤,肺都要炸了。
这个马逢知身为苏松提督,负责镇守崇明,竟然屡次三番的把郑成功、张煌言放进来。
如果一次还能说是意外,连着两次都是如此让人不由得怀疑马逢知是不是暗中和郑成功达成了什么协议。
通郑这条罪名足够将马逢知满门抄斩了,若非气得直跺脚,管效忠也不会想到以这个罪名弹劾马逢知。
“你他娘的通郑,把压力都抛到老子这边,老子日你先人!”
说气话归说气话,但光靠骂人可阻挡不住郑成功的无敌水师。
管效忠十分清楚郑成功军队的强势,一场恶战是不可避免了。
“来人呐,传本提督将令,所有士兵备战应敌。即日起镇江全城戒严,胆敢擅自上街走动者格杀勿论。”
“遵命!”
“等等!”
“提督大人还有何吩咐?”
“立即差人前去江宁城中向总督大人求援!”
管效忠说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他和郎廷佐可谓是穿一条裤子的,江宁城中如今有多少军队他自然很清楚。
但即便是几千绿营兵也是有作用的,总好过他孤军奋战。
退一步讲,如果镇江守不住了,南京肯定也守不住。
这一次郑成功肯定不会再中计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把江宁城中的全部兵力调到镇江。他相信郎廷佐是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
至于江南其余各府的驻军短时间内无法赶至,远水解不了近渴,管效忠是不作指望了。
...
...
“乡亲们,国姓爷又打回来了!”
“王师又打回来了!”
“大明王师来了啊,大伙儿准备好吃食招待将士们啊!”
镇江城外的水乡村子中,一些青壮不遗余力的呼喊着。
他们也是刚刚得到消息,立刻在第一时间奔走相告。
在东虏的残暴统治下,他们活的如同蝼蚁一般,且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实在受够了。
如今好了,国姓爷打回来了!
若是能够借着这股风把东虏驱逐,光复镇江乃至南京,大伙儿的好日子不就来了吗?
国姓爷和将士们浴血奋战杀敌报国,在这方面他们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送些吃食酒水还是可以的。
他们如今啊算是想明白了。
大明朝廷再怎么样,那也是汉人自己的朝廷。而满清是异族入主,从骨子里就不认可他们。
与其做满清的奴才,不如做大明的臣民,至少孩子们不会从一出生就低人一等!
“大伙儿都准备好啊,都热情一些,不要寒了将士们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