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5章 立场不坚定

      作为副手,晁补之面对蔡京的时候有点吃亏,但是章授的到来,他主观的认为和蔡京没多大的关系。

    而蔡京的反应却像是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有居功的嫌疑。

    当然,以晁补之的智慧他早就看出,蔡京对老师苏轼是不会有如此大反应的,甚至蔡京给人一种对苏轼隐隐有着些许敌意的感觉。

    “元长兄,章仁和应该是受家师嘱托,来扬州见下官。”

    晁补之平静的抬头平视蔡京,后者后知后觉的笑了笑,反而不在意道:“我作为地主,招待旧友有何不可?当年本官受章相关照多矣,愧于这些年蹉跎仕途,无法回报,于心有愧啊!”

    晁补之没有继续反对,只是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既然元长有意,不如我们出门去迎以迎吧?毕竟章仁和也是我等的师弟。”

    “对,正该如此。”蔡京还特意整理了一下衣襟,让晁补之鄙夷不已。

    左右都是你说了算,晁补之还能说什么呢?

    和苏门其他弟子一样,晁补之并没有将章惇起复放在心上,这位大佬朝堂用不用,他都不在乎。反正谁上台,也不见得会重用苏轼,更不用重用自己。与其将毫无希望的期待放在不相干的人身上,还不如做多一些实事,为百姓排忧解难。

    可蔡京不一样。

    要不是蔡确倒台太快,以至于他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有政敌刚死,自己也跟着一起完蛋的戏码。不应该是政敌死了,自己大小通吃吗?

    正因为估计不足,才让蔡京栽了大跟头。

    好不容易爬到的高位,就此断送。

    也不能说断送了,就算是出京之后,蔡京的官爵还是非常不错的。宣抚使,转运使,都是一路高官,权势不减。但比起开封府府尹,在朝堂上所产生的影响力要差的多得多。至于为什么会做扬州知州,多半是朝堂上的某位大佬盯上了他。

    反正旧党有本事的没几个,倒是打压敌对势力却不遗余力。

    他恨不得给自己直呼冤枉,说他是变法派,主要是蔡确头太铁,当初沿用新法的时候,把所有的矛盾都揽在自己身上。导致旧党认为蔡确就是潜伏在朝堂王安石的继承者,倒霉也就没准了。至于自己,他投靠了蔡确,被当成蔡确的小弟,也是一点反驳的机会都没有。蔡京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被划到变法派一系之中。按照他对自己的判断,他应该是能吏,不属于任何派系。

    自从司马光死后,他连在朝堂最后一个靠山都没了。

    这才凄惨的离开了汴梁。

    可是在变法派之中,曾布等变法派中间也对他充满敌视。让他难以辩驳。

    人品!

    人品!

    还是人品!

    大宋养士一百多年,甭管是旧党还是变法派,都对人品看的无比重要。可蔡京的人品,确实让人怀疑。

    但他是一个善于钻营的人,他看出了来自章惇的强大上升势头。简直无法阻挡的巨大依靠,小皇帝终于长大了,他需要一个可以托付朝政的重量级朝臣,出任宰相的位子。而章惇的能力,还有拥立之功,都是无法抹杀的存在。

    王珪死后,能够承载小皇帝最大信任的老臣之中,只有章惇了。

    章惇的儿子来扬州,对于蔡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就愁自己没机会和章惇搭上关系。虽说当年在汴梁的时候,他们有过合作。但当时章惇是什么身份?蔡京又是什么身份?

    当年的章惇不过是赏识蔡京而已,有这一份看重,就让蔡京有点诚惶诚恐。毕竟章惇的才能毋庸置疑,绝对是大宋宰相之中拔尖的存在。多少年没有走动了,他担心章惇万一忘记了自己可咋办?

    章惇要不是和司马光等人的辩论中输的一败涂地,也没司马光的上台的事了。

    这才是真正的大佬。

    虽然比皇帝差一点,但也差不了太多。

    而且跟着章惇有一个好处,这位把所有的矛盾都会指向自己,而不会伤及旁人。冲锋陷阵,章惇冲在前面,替小弟们挡箭矢,挡刀枪剑戟;论功行赏的时候,不会忘记身后的人。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大佬。比蔡确靠谱多了。

    “仁和老弟,当年汴梁一别,这么多年过去了,贤弟光彩依旧。”

    章授看了一眼蔡京,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位向来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虽是和自己的兄长同年,可不是和自己一科。往日里也没有往来,说的如此热情,似乎别有用心。

    章授抱拳作揖道:“元长兄厚爱,小弟惶恐。”

    说完,章授对晁补之施礼道:“多谢两位兄长厚爱,小弟不告而来,确实唐突了。”

    虽然礼仪上有怠慢蔡京的意思,但是蔡京根本就不生气,反而降阶而行,走到章授的身边,拉着章授仿佛故交一般迎进了衙门。

    站在身后的晁补之有点错愕,随即无奈的摇摇头。

    伸手不打笑脸人,蔡京都如此不要脸了,堂堂龙图阁待制,拉着没有官爵的章授如同见了亲人一般,他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上前去分开他们?

    他满满都是无奈,看来章惇起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之前他也没有在意,老师苏轼很高兴的在信上告诉他,他老人家和章惇的隔阂已经被他化解了。看来老师身边也有高人。

    要不然苏轼根本就想不到要和章惇摒弃前嫌,毕竟,苏轼可不是个听劝的人。

    是谁呢?

    晁补之忽然间发现,自己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蔡京的口才极为了得,东南西北,他都能说上一通。而且为官在外多年,眼界也结为开阔。要不是鄙夷蔡京的人品,晁补之心说,不失为谈心的好朋友。

    章授有点难受的接受着蔡京的热情,开始讲起颍州发生的事情。

    大户们利用粮价,左右颍州市面上的粮食价格,最近几年用看似合法的手段侵吞了数百顷的土地。

    颍州如果没有外来的粮食,粮价将彻底沦为大户们敛财的手段。

    蔡京听着章授列出的数据,一脸神往,心中宛如蚂蚁爬似的痒痒,不知不觉之间感慨:“原来可以如此捞钱,手段颇为高明!”

    此话一出,章授和晁补之齐齐看向了蔡京,惊愕不已。

    我们是来找你想办法的,可不是让你偷偷学习大户欺压百姓的先进经验,立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