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翻了年就是十五元宵, 过了元宵, 年味渐渐散去, 接下来就要过正经日子了。
俗话说‘三六九, 往外走’, 又说‘七不出门, 八不归家’, 零零总总的一堆老话叠加起来,最终县学定的是正月十九开课。
谢行俭在家窝了一个冬月,早就按耐不住的想去县学了, 到了十九当天,他早早起了床,收拾好包裹后, 拔腿就跑去了县学。
谢长义跳着脚想送他一程, 可转眼的功夫就找不到小儿子的身影了,只好笑着摇头, 跟王氏调侃说小宝是越长越调皮, 是时候给他相个媳妇回来管管他才好。
谢长义说的是玩笑话, 说者无意, 王氏听者却听进了心。
这头谢行俭进了舍馆放下书箱才一会儿, 舍馆走廊就热闹起来, 同窗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走在一块,纷纷拱手道个晚年祝福。
谢行俭拿了一个铜板从斋夫手里打了一桶热水,拿抹布将屋子擦拭的干干净净, 刚准备出门倒污水, 魏席时回来了。
魏家村离县学远,纵是魏席时想早点过来,却也急不得。
远远看到谢行俭提着水桶,魏席时忙放下肩上的书箱,上前抢走水桶,一溜烟的跑到墙角帮忙倒水。
谢行俭无奈笑笑,站在原地等魏席时,一个多月不见,两人都长高不少,特别是谢行俭,个头都快赶上比他大两岁的魏席时了。
而魏席时许是魏家基因的缘故,身材越发强壮,隐隐有魏席坤那种高壮的趋势,一双手臂强健有力,满满一桶水在他手里轻松的像是提着一根稻草一般。
谢行俭下意识的捏捏小臂肌肉,叹了口气,他这些时日不间断的锻炼,虽然小有成就,但终究抵不过魏家强大的基因。
收拾好屋子,舍馆的童生们全部涌向学堂,林教谕这回在屋里早已等候多时,众学子一见先生端坐在那,连忙规规矩矩的拱手行礼。
开年后的学堂生活,谢行俭肉眼可见身边人的变化。
大家的学习劲头就像是被拧紧了螺丝头一样,各个埋头苦学,先生不在教室时,也不没见有人在底下开小差,就连平日最喜爱胡闹的林大山都收敛了玩心,每天都在认真学习。
谢行俭感受到这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后,更加不敢懈怠懒惰,每日三点一线,只恨不能长出两个脑袋,两双手。
就这样熬了一个月,迎来了月考。
去年考虑到他们是新入学的童生,所以县学并没有安排年终测查,只不过放假前有交代过,正月收假后的头一个月要展开月考,这次月考尤为重要,因为会有新的童生血液进入县学,而甲班的名额少,这就意味着有人会被踢出甲班。
一说要离开甲班,谁愿意?
没人愿意啊,可县学甲班排名靠的是学问,想留在甲班,就必须努力考进前十。
谢行俭丝毫不担心会被踢出甲班,他自信能继续蝉联甲班榜首之位,毕竟他从进了县学后,无时无刻不在专注读书。
月考题出的一如既往的有难度,考完后,一堆书生叫苦不迭。
谢行俭望着被林教谕收走的一摞摞考卷,脑中灵光一闪。
*
“出月考卷?”魏席时一声尖叫,惊的来串门的林邵白险些崴脚。
“什么月考卷?”林邵白稳稳心绪,边走边问。
“行俭说让咱们每月出一套月考卷,专门供那些未下过场的学子用!”魏席时兴奋的一拍脑袋,这么好的商机为什么他就从来没想过。
林邵白一听此话,眼中藏着震惊,也藏着激动。
去岁托谢行俭的福,虽每月担子重,但赚的钱多啊,家里的债务也还的干净,就连尚在孝中的妹妹,都有人私底下找他接亲,这一年算是他和小妹这些年来过得最好的新年了。
如今谢行俭又有主意,那他们……
林邵白暗自握紧拳头,再苦再累他也要抓住赚银子的机会,过两年他还要上京赶考,可不得攒路上用的盘缠。
想着,林邵白抬头看向谢行俭,询问月考卷怎么个出法。
谢行俭沉吟道,“县学有童生月考,秀才月考,咱们当然不用多此一举再出这类的,毕竟有县学先生们出的珠玉在前,咱们若是再出,未免有些东施效颦。”
林邵白点点头,“确实如此,月考卷受众面小,也就那些私塾学生用得上。”
“那咱们就出些蒙童的考题。”魏席时插进来,一锤子敲定。
说着,魏席时似是想到什么,欣喜若狂道,“有了月考卷,咱们还能出岁考卷……”
谢行俭按住魏席时,揶揄道,“你也不怕吃撑了肚子,岁考只有童生以上的书生才会考,凭借咱们仨的能力,怕是还没资格出岁考卷,别到时候出的一团糟砸了招牌。”
林邵白也不赞同,笑道,“还是一步一步的来吧,一口吃不成胖子,想多赚点也不是这样赚法。”
魏席时憨憨一乐,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嘟囔道,“我这不是急了眼嘛,以后不会了。”
正说话呢,舍馆院外传来声音,谢行俭轻轻推开窗门往外看,原来是那些吃过中饭回来休息的同窗们。
一说吃中饭,三人才意识到他们光顾着商量事情,竟然忘了吃饭。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下一秒如同龙卷风一般飞奔至食馆。
三人都是大长腿,很幸运的赶在食馆关门前拿到了饭和馒头。
食馆的菜就不需要了,他们都在家带了菜过来。
回到舍馆屋内,三人边吃边继续聊。
一顿饭吃完,出月考卷的事商量的也差不多了。
初步商议是每月出一套蒙童卷,难度要比县试题要简单,这种小儿科的题目对谢行俭而言,简直小菜一碟,他一两天就能出一套。
不过辅导书嘛,求精不求多,而且他和魏席时还要专注院试,能分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因此三人决定,在今年院试之前,暂定一月出一份。
陈叔的清风书肆巴不得谢行俭出新的考卷,一听要出蒙童的月考卷,当即拿出书肆东家的印章,与谢行俭续了新约。
趁着等县学月考卷排榜的空挡,三人花了四个晚上,整理出三套蒙童卷,随后交给陈叔印刷,准备下个月投放出去试水。
过了两天,县学的月考榜张贴出来了,谢行俭不负众望依旧盘踞榜首,林邵白和魏席时也不遑多让,紧紧挨着他的名字。
让他意外的是,宋齐周的堂兄宋齐宽竟然也考进了甲班。
这半年来,他和宋齐周早已冰释前嫌,只不过甲乙两班教室各置学堂一头一尾,他有大半年没见过宋齐宽了。
再见时,宋齐宽看到座位上的谢行俭,莫名其妙的嘴角一撇,一双阴郁的眸子里闪闪躲躲,似是害怕,又有些不屑。
谢行俭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宋齐宽为什么对他有着似有若无的敌意,最终他将其归结为宋齐宽脑子有病。
无缘无故的讨厌或是憎恨一个人,都是有红眼病,谢行俭故作骄傲的只当宋齐宽大抵是嫉妒他吧。
许是谢行俭没当回事,宋齐宽一改常态,开始与旁人说谢行俭的小话。
甲班就十个人,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事能瞒得住,不消几天,这些话就传到了谢行俭的耳里。
谢行俭垂首握着毛笔,挥洒自如,对于外界的干扰,他一概不理。
宋齐宽就是那种披着狼皮的羊,看似凶狠,其实软趴的不行,对待这种小人无须过度理会,他若是听进去那些小话,那宋齐宽干扰的小动作的就起了效果,想通后谢行俭直接心不念不烦,省的惹的一身骚。
就这样闷头学了半年,时间很快就到了七月间。
七月半鬼节,雁平县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县学便提出放假,等祭祖完后,学生们也不必再返回学堂,呆在家里温书即可,等到了八月初一,各位再里县学汇合,到时候有县学的先生们领他们前去郡城。
有条件的,可以申请家里人护送,无需八月初一来县学集合。
谢行俭料想他爹肯定要跟着他去郡城,想了想便站起来去先生那里打了声招呼。
县学放假后,谢行俭跟着家人回了一趟林水村,到了七月半这天,整个林水村似乎都泡在香灰里,吸一口气,呼进肺里的都是燃烧不断的浓浓香火味。
老族长带着谢氏一族人先去祠堂给列祖列宗磕头上香,然后设了宴席大吃了一顿。
祭祖过程繁琐严谨,谢行俭忙的晕头转向,连夜返回县城后,他洗了一把脸就直接上床睡了。
第二天醒来时,发现他爹突然坐到他床头。
“爹,啥事啊?”谢行俭一脸懵,睁开眼就看到他爹两眼放光似得注视着他。
许是才睡醒的缘故,谢行俭说话嗓音有些低沉沙哑。
谢长义殷勤的拿杯子倒水给谢行俭喝。
哪有当爹的服侍儿子的,谢行俭连忙起身下地,谁料他爹死活非要给他倒水。
谢行俭心下了然,估计他爹有事求他呢。
他受宠若惊的喝了水,朝他爹笑了笑。
谢长义搓搓大手,羞红了老脸,窘迫的支支吾吾道,“小宝,是这么回事,爹……这回怕是不能送你去郡城了……爹,爹……”
爹了半天没下文,谢行俭急的不行,可看他爹老脸通红的不像话,他又不好催促,只好按捺住焦急,耐心的听他爹往下说。
谢长义站在那只管傻乎乎的笑,手舞足蹈的比划了半天,谢行俭才反应过来。
“我要当哥哥了?!”谢行俭蹭的一下跳起来,沙哑的嗓音里竟显惊讶和不可思议。
他爹娘都四十多了,还能……
嘿嘿嘿,他爹真厉害。
脑补完后,谢行俭不免忧心。
古代医术不发达,依他娘的岁数,算是高龄产妇了,肚子里的孩子能安全保住吗?
“呸呸呸!”谢行俭立马拍拍嘴巴,不再去想这些不吉利的画面。
谢长义以为谢行俭不想他和王氏再生一个,顿时眉头一耷,整个人显得沮丧不堪。
其实生孩子用不着过问小宝和孝哥儿的意见,只是他想着王氏肚子里的孩子来得晚,他不想突然多出一个人打破谢家的宁静,最好两个儿子能接纳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
谢长义也是被谢老爷子整怕了,他是谢老爷子的第二个孩子,听三爷爷说,他还未出生时,他爹特别高兴,就盼着他能健健康康的来到谢家。
谁料他的出生,惹得谢长忠不快,加之谢长忠读书聪慧,他爹对他的热情渐渐消减,久而久之见他一面都嫌烦。
小宝和孝哥儿都有出息,他担心日后三个孩子间闹分歧,他会不会也走上他爹的老路?
谢长义烦躁的撸了把嘴唇上的硬胡须,他想着两个儿子若能开心的欢迎第三个孩子,长大后多教导教导小的,总归是他生的孩子,智力应该差不到那里去。
其实谢长义担心的问题就一个,老三生的晚,过些年他老了,还要指望小宝和孝哥儿帮他照顾老三。
但凡小宝和孝哥儿心中顾念着兄弟之情,照顾着点老三,他和王氏百年之后也能安心瞑目。
谢行俭当然不知道他爹脑中经历了这么一番天人交战。
他清了清嗓子,哑着声音道,“爹,这是好事啊,只不过娘要辛苦点。”
“你愿意多出个弟弟或是妹妹?”谢长义张大嘴。
感情他爹大清早的就为了询问他有关二胎,哦,不对,三胎的事?
谢行俭噗嗤一笑,“爹,瞧你这话说的,生不生是您和娘的事,再说了,娘好不容易怀上,这是咱家的喜事,岂是我这个做儿子能指手画脚的。”
谢长义当然懂这个道理,他确实有点杞人忧天,看的还没有十几岁的孩子清楚,丢脸!
谢行俭还准备安抚一下他这位可爱的老父亲,不成想开口时,嗓子却哑的不能见人。
“爹——”谢行俭捏着嗓子,无助的望向他爹。
谢长义愣了会,急忙摸摸小宝的额头,见小儿子神态自然,丝毫没有生病的迹象。
老男人倏尔收回手,好半晌才冒出一句话,“小宝,你长大了——”
谢行俭哭笑不得,他十五岁还不到,竟然这么快就进入青春期开始变声了。
变声的事瞒不住,一个早饭的功夫,上到王氏,下到小侄子,全知道了。
王氏拉着谢行俭的手,吩咐杨氏,“等会给我炖的老母鸡,给小宝也端一碗去。”
说着捏捏谢行俭骨节分明的手指,心疼道,“多吃些补补,都快娶媳妇的人了,咋还这么瘦!”
谢行俭一噎,想出言制止,又不耐听自己的公鸭嗓,只好无奈的接受他娘的美意。
谢行俭变声的事是小事,王氏时隔十五年再度怀孕,才是轰动谢家的大事。
谢行俭呆家温书的这半个月,眼瞅着他爹和大哥大嫂整天围着他娘转,生怕他娘磕了碰了。
谢家多年未添新人,因此大家都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王氏,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谢长义担忧的事。
老三这孩子,大家宝贝着呢!
*
半个月一晃而过,谢行俭收拾好要带的东西,准备出发县城。
这回陪考跟过来的是谢行孝,大热天的,铺子里也没啥客人,正好关了门,一家人都歇歇。
郡城路途遥远,牛车长时间久坐屁股不舒服,谢家人如今手头有银子,也就不在乎这坐车的几吊银子,便沿途找了个商队,搭上马车,一路朝郡城奔去。
马车内铺了厚厚一层狼皮垫子,人坐在里面能感受到的颠簸很轻。
半路上还上来几个其他县的考生,上了车后,皆是缩着肩膀,捧着书默读,丝毫不受周围吵闹环境的影响。
谢行俭莫名的有些佩服这些书生。
越到考试阶段,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越不想碰书,恍惚是一沾上书,就会发现这点没记牢,那一页又没背熟。
这种熬人的心理,折磨的他索性两手一摊,将带来的书全锁进书箱里,眼不见为净。
谢行俭能感受到最近他做啥事都烦躁的很,许是天气炎热惹的心情烦闷,亦或是他一心追求案首的位子,给自己无形添了很多压力。
望着周围一圈孜孜不倦背书的书生,谢行俭按了按胸口带着的佛珠,默默的告诫自己静下心来。
许是迷信作用,隐藏多日的郁闷情绪真的消散了许多。
这时,外面商队的过来喊了一声,说再有两个时辰就要到郡城了。
谢行俭挪了挪僵硬的身子,闭上眼睛假寐起来。
昨晚思虑过甚,一整晚他都没睡好,等会到了郡城要去领文籍,院试和乡试都安排在礼房,想来又是要顶着烈日排长队。
他可不想等会因为疲惫,排队的时候当众晕倒,那么多学子在呢,丢脸的很,还是趁着现在补补觉再说。
谢行俭一觉睡到郡城,再睁眼是被他哥摇醒的。
睡了饱饱的一觉,谢行俭揉揉眼睛,发觉身边的书生们都已经下车了。
“到哪了,哥?”他迷迷糊糊的问。
谢行孝边收拾东西,边笑道,“已经到郡城了,快下车吧。”
谢行俭眯着眼跳下车,入眼的是一道高高耸立的城墙门。
“商队不进城,等会要拐弯去别地,所以每人退了二十个铜板路费,让我们自己排队进去。”谢行孝背好包裹,望着前面长长的队伍解释道。
前头已经有好几个书生排队进城了,谢行俭整了整衣服,背好书箱,跟在他哥后头过去排队。
今年天气格外炎热,才排了一会的功夫,他的嘴唇就开始泛干起皮。
来的路上,他随身携带的水壶里的水也被他喝的光光,好在很快就轮到他了,交了进城银子后,两人忙找了一家客栈,点了一壶茶水。
八月份的郡城,入耳除了聒噪的蝉鸣,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科举。
就喝茶的一小会,他就听了不下十条有关院试和乡试的消息。
周围坐的应该是从各地来的学子,也不知是真有才学还是怎滴,不断有人走近恭维其中的几人。
好些是参加院试的,毕竟是竞争对手,谢行俭边喝茶,边竖起耳朵听起来。
“万兄——”一个身穿靛青薄衫的书生突然高喊。
被叫万兄的男子正是被大家团团围住的书生,一听有熟悉的人喊他,闻声看过来。
“吴兄。”
万宝华笑着拱手,随即转头对着身边的人,一挥手道,“若论案首一位,我万某怕是还差些火候,真要赌一把,我赌吴兄,吴兄才高八斗,又是咱们那的县案首、府案首,如今再拿一个案首,小三元齐了,岂不美哉?”
吴子原站在那笑笑不说话,算是默认万宝华的说法。
众人都不说话了。
周围有片刻的寂静,许是大家都没料到吴子原会厚着脸皮应下。
不过很快气氛又重温,毕竟人家有实力,说不定真让他吴子原拿了小三元。
如此想通后,大家纷纷笑着拱手提前恭贺吴子原。
谢行俭一听急眼了。
这又是谁敢当着他的面觊觎他的白月光——案首!
简直找死!
原谅谢行俭求而不得的心情,罗郁卓与他争案首便罢了,怎么好端端的又冒出个吴子原?
他倒要看看这吴子原是何方人士,兵法常言知己知彼,只有摸清敌人的底细,他方能在这场残酷的科举角逐中拔得头筹!
于是他端起茶盏,偷偷摸摸的混进书生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