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15节
也许是有些累了,闫思远说着说着,声音就轻了下去,渐渐地,车子里就响起了轻微的打鼾声。
闫君豪将车内的音乐音量调低,一边开着车往农场的方向驶去,一边想着父亲说的话,忍不住对向南都有些“嫉妒”了。
他高中毕业之后,就被父亲给扔到了米国念大学,一直到他创业成功,开始逐渐接手家族在海外的生意,从头到尾,哪怕是他最困难的时候,父亲都没说过要伸手扶他一把呢。
闫君豪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这小子,还真是幸福。”
……
“阿嚏!”
向南打了个喷嚏,忍不住抬起手来捏了捏有些发痒的鼻子,幸好手里的这只清乾隆年制珐琅彩花卉碗已经修复完毕了,要不然的话,说不准就被一个喷嚏给重新打回碎片,到那时,这件文物就可真没救了。
坐在一旁的田间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纸巾,抽出一张纸来递给向南,打趣道:
“按照华夏的说法,这是有人在向先生了?”
“也有可能是有人在骂我。”
向南撇了撇嘴,又将那只珐琅彩花卉碗好好检查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忙了一个多星期,总算是将这五件文物全都修复完毕了。”
“向先生的修复技术,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田间一脸赞叹,他坐在边上,整整看了一个星期,哪怕向南用了交叉修复的方式,同时修复两件残损古陶瓷器物,也依然顺畅无比。
按照道理来说,每一个年代的陶瓷器物,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在修复的过程当中,修复师必须要根据陶瓷的年代来调整修复方案。
如果在修复的过程当中,忽然从清朝乾隆年制的古陶瓷器物,转到修复明朝成化年间的古陶瓷器物,一般来说,修复师都是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的——毕竟,就算你手转过来了,脑子也没那么快转过来。
可向南似乎并不需要调整,他的手和脑子都是瞬间就转过来,以至于在田间看来,整个修复过程没有丝毫的磕磕绊绊。
这也使得,原本需要十来天才能修复完成的四五件残损古陶瓷器物,向南只花了一个星期多一点,就完成了所有的修复工作。
最让田间感到吃惊的,不是修复速度,而是修复效果,这一批文物尽管修复得很快,但修复效果一点也不比之前修复的那两件文物差,已经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向南抬头瞥了田间一眼,“类似的话,你今天已经说了十六次了。”
“嘿嘿,我确实是无话可说了。”
田间乐了起来,这几天下来,他跟向南之间也熟悉了许多,说起话来也变得随意了起来,砸了咂嘴,他问道,“向先生,您这两天差不多就该回国了吧?”
“嗯,就这两天了。”
向南长舒了一口气,有种浑身轻松的感觉,他说道,
“明天把罗伯特先生那些人请来,让他们将这些修复好的古陶瓷器物拿回去,剩下一天时间就休息一下好了。”
“是该好好休息了。”
田间颇有同感地点了点头,向南来到米国这半个月时间里,恐怕连这屋子的大门都没出去过几次,这可能是从世界各地来到米国最可怜的人了,要是申请吉尼斯纪录,没准还能拿个证书什么的。
第422章 真正纯粹的人
“这是唐三彩骆驼?”
“《王羲之观鹅图》和《调马图》也修复好了?”
“居然还有一件宋辽时期的镂刻带金翅冠?!”
“……”
闫思远和闫君豪父子回到农场时,向南刚刚送走了罗伯特那些本地的收藏家,他们带来的修复酬劳,也全都摆在修复室的陈列台上,都还没来得及收拾收拾,就被闫思远一眼就给瞧见了。
连依旧挂在墙上的那两幅早已经修复好的古画,都没能逃过这位老收藏家的眼睛。
“嗯,这些都是田间先生的功劳。”
向南点了点头,向闫思远和闫君豪介绍道,“多亏了他介绍了一些本地收藏家过来,要不然,这些天我肯定闲得要长草了。”
闫思远哈哈大笑起来,转头对闫君豪说道:“我说对了吧?”
闫君豪笑着点了点头,“嗯,您老慧眼如炬。”
“说对什么了?”
向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之前问我爸,我们不在农场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闫思远笑眯眯地不说话,闫君豪便笑着开口解释道,
“我爸说,向南不是在修复文物,就是在找文物修复。”
向南撇了撇嘴,继续低头收拾东西,“我只会修复文物,不修复文物我干嘛呀?”
“哎哎!”
看到向南把陈列台上的那些个宝贝,一个一个地往盒子里装,闫思远赶紧拦住了他,说道,
“别急呀,让我先好好欣赏欣赏,反正咱们明天早上才走呢,不着急。”
“那您看吧,看完记得帮我装起来。”
听了闫思远的话,向南便没忙活了,他活动活动筋骨,说道,
“我得下去转转,这个星期都快忙死了。”
“一起吧,这段时间我也忙得有点吃不消了。”
闫君豪笑着对向南说了一句,又转头对坐在桌前的闫思远招呼了一声,
“爸,那我也下去了。”
“去吧,去吧,别烦我。”
闫思远拿着个手持放大镜,正拿着一只唐三彩骆驼看得入迷,连头也不抬一下。
到了楼下,向南先洗了把脸,感觉整个人精神了好多,走到屋后时,发现闫君豪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此刻,头顶上的太阳已经开始偏西,阳光照在身上,并没有感觉很炎热。
尽管是七月份,但这里并不像国内四大火炉之一的金陵那么酷热难当,相对而言,气候还是比较舒适的。
向南和闫君豪朝着农场里的玉米地里走去,仅仅只是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地里的玉米苗就已经肉眼可见地长高了一大截。
向南曾经在浏览新闻的时候,似乎曾经看过一则消息,据说在七月份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平均一天能长五厘米。
看着四周已经有他肩膀那么高的玉米秆,向南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大概再过一段时间,这些玉米秆就要开始结玉米了,看这情形,亚历克斯家的农场,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
向南看着面前这些随风摇曳的玉米苗,忍不住想道:“华夏每年都要进口几百万吨米国玉米,说不准就有亚历克斯农场里长出来的玉米呢。”
走着走着,闫君豪忽然转过头来,看了看向南,开口问道:
“向南,听说你现在在读博士?”
“啊,还没开始。”
向南被打断了思绪,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他笑道,“不过快了,九月份报到。”
“多读点书还是很好。”
闫君豪点了点头,有些感叹地说道,“我现在就是很后悔,当初没有坚持继续读研。”
“想读书,不一定要在学校吧,随时随地都可以的。”
向南笑了笑,又说道,“再说了,您现在也很厉害了,手底下使唤的人可都是博士、硕士呢。”
“哈哈,你这算是安慰吗?”
闫君豪大笑起来,接着又问道,“对了,你博士毕业了打算做什么?”
“当然是修复文物啊。”
向南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两只眼睛清澈无比,
“读博是为了增长知识,改进文物的修复方式,让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
闫君豪忽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了,难道这就是传说当中,真正纯粹的人?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有自己喜欢的坚持,挺好的。”
走了很远,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两个人又转了个方向往回走。
一直走到快要进门的地方时,闫君豪才又继续说道:“向南,以后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给我打电话。”
“好,谢谢。”
向南回答得很痛快,让闫君豪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他又笑着摇了摇头。
他很确定,向南即便有困难,也会想办法自己解决的,再说了,国内和向南交好的收藏家那么多,还用得着向自己这么一个远在米国的人求助吗?
不过,既然父亲都愿意扶向南一把,他也不介意在适当的时候也伸一伸手。
毕竟,他是父亲也都看好的人啊。
第二天一大早,农场的主人亚历克斯急匆匆地坐着车赶了回来。
这段时间,亚历克斯忙得是焦头烂额,刚刚和闫思远签定了合作意向,旗下一家主力公司的主要供货商忽然出了点问题,搞得整个公司都慌成了一团,也连累他好几天都没得休息。
不过,向南和闫思远今天就要回国了,他无论如何,也要出面送一送,否则的话,那就太没有做主人的风度了。
“向先生,这段时间真是抱歉了。”
见到向南之后,亚历克斯一把握住向南的手,满脸歉意地说道,“您千里迢迢来到我这里,我却连地主之谊都没尽到过。”
“没有关系,我还要谢谢亚历克斯先生呢,这段时间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向南一向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意,他说的并不是客套话,而是真的很开心,几乎天天都有文物可以修复,而且还能带走那么多文物,怎么能不开心?
两个人又客套了几句,向南又对前来送行的田间说道:
“田间先生,欢迎您有空来华夏做客,到时候,我带您品尝品尝我家乡的特产。”
田间略有些激动地和向南握了握手,大声说道:“好,有时间我一定去华夏找向先生。”
和众人道别之后,向南和闫思远便带着大包小包,重新登上了亚历克斯的私人飞机,依然由杰克陪着他们,一起飞往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