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902章 效韩相天下归心

      讨论完了国号,接下来就该讨论年号了,闻焕章和那些饱学宿儒拿出了许多年号供沈隆挑选,这些年号各有含义,却都不能让沈隆满意。

    于是沈隆打算自己来了,“五代之时武人乱国,致使生灵涂炭,到了大宋却是矫枉过正,只修文德不重武功,须知立国当文武并重方得长久;为清除大宋百年陈弊,重兴我中原尚武之心,朕以为当用洪武当年号!”

    在年号的制定程序上,通常是由翰林儒臣预先拟定几个备选方案,而后呈奏新君从中选择其一作为正式的年号;唯独“洪武”例外,它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历代开国初期兵事最盛,洪武含义是洪大的武功,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从字面看亦不失淮右豪杰之气。

    由于时代和本人的局限性,朱元璋所制定的种种国策固然有许多不妥之处,但朱元璋带领中原百姓推翻蒙元统治的功绩却是实打实的。

    沈隆选择这个年号,一来是彰显自己击败金国的武功,二来则正如刚才所说的那般,要重振中原的尚武之心,如今北虏虽然平了,兴灵之地却依旧在西夏手中,而西域在归义军被沙洲回鹘所灭后,沦于胡人之手已经近百年时间了。

    未来的中原依旧有许多仗要打,除了扫平西域,沈隆还要让中原的舰队驶向海洋,没有尚武之心可不行。

    众人尽皆领命,于是国号和年号就此定下,闻焕章赶紧带人去准备起草相应诏书,稍后会在正式的登基大典之后公布天下。

    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沈隆的登基大典准时举行,他正是取代赵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而中原的百姓也从大宋的子民变成了大齐的子民。

    登基后封赏文武百官自不待言,跟随沈隆从梁山起家的好汉们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此前立下的功绩得到了不同的封赏,许多人都感慨不已,这才几年时间,自己就从落草的草寇变成开国元勋了?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好像就在梦中一样。

    再想起跟随宋江的那些兄弟,众好汉尽皆感慨不已,若是他们当初没有跟宋江走,而是留在山上,恐怕又是一番结果吧?

    当然也没人忘记张青、孙二娘等人,他们都很清楚,员外哥哥虽然肯照顾兄弟,但决不允许出现违背律法之事,自己如今虽然成了开国功臣,日后行事也得谨慎才行,莫要送了自家脑袋,更莫要坏了昔日的义气。

    新皇登基、改朝换代的消息传遍天下,天下各州县大多都送来归顺的文书,许多人都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就连李纲也不例外,这固然有点对不起大宋的官家,可对天下百姓却是一件好事,李纲也能接受这一点。

    但也未尝不是没有脑子不清楚的,如何处理这些人就成了沈隆登基以来的第一件难题,在朝会上,有人提起了这事儿,然后众人议论纷纷,有的建议直接发兵讨伐,有的则说不用那么大的动静,只需一封圣旨将那些地方的官员罢免便是。

    等各种意见汇总到沈隆这儿,沈隆却拿出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此乃小事而已,些许不识时务之徒,掀不起什么风浪,如今却是有一件大事需要同诸位商议。”

    说罢太医院院正兼医学院山长安道全站了出来,拿出奏章念了起来,“臣安道全昔日曾与陛下讨论天花一病,陛下言之,唐时药王孙思邈曾用天花病人身上之脓液,来预防天花,可惜收效甚微,反倒容易染上天花。”

    “陛下断言,或可将人痘换成牛痘,许能预防天花泛滥;自此以后,臣就在陛下的指点下细心钻研,历经数年,今日终于找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只需给人种上牛痘,即可免除天花的威胁,臣请陛下将此法传授天下,好让我大齐百姓再勿用受天花侵害!”

    在这个时代,天花可谓绝症,而且为祸甚烈,每年都有无数儿童青壮妇老死于天花,如果能找到彻底解决天花的方法,这可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啊!

    所以,沈隆在知道这一情况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了韩大锤曾经做过的事情,于是让安道全潜心研究,并不断提供各种支持,到了如今,终于找到了符合这一时代科技水平的方法,并且培养出了大量的相关人才,可以给天下百姓接种牛痘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朝堂上这些官员,有不少家中都有亲人死于天花的,一听说有这种事情,哪里还能忍耐得住?

    沈隆随下旨先在东京普及牛痘种植,然后再从东京扩展到全国,未来的大齐非常需要人力资源,而彻底根治天花之后,就能大大减少婴儿的夭折率,让中原百姓的人口数量出现猛增,到时候不管是开拓北方、凿通西域还是经略海外殖民地,就都不缺人力资源了。

    东京的百姓很快就见证了科学的奇迹,自从种上牛痘之后,天花就真的在东京濒临绝迹了,消息传开,全国各地的官员纷纷上书朝廷,强烈要求迅速派人来自己这儿种植牛痘,好让他们也享受到这种福利。

    原先那些还不肯归顺的州县顿时着急了,陛下会不会恼怒我等不给我们这边种牛痘啊?这下许多官员都赶紧上了请罪诏书,个别死硬不肯上的,直接被当地百姓给赶出衙门。

    沈隆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就将这项让文武官员感到头疼的问题轻松解决,并大大收拢了一番民心,等牛痘见效的时候,沈隆在民间的评价高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国内既然已经安稳,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用兵的问题了,于是在大朝会上,沈隆提出了向西夏和西域用兵的打算。

    话音刚落,无数武将都激动起来,纷纷向沈隆请战,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他们怎么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