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年轻道人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我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
—选自《百度百科》
银钟山北麓的山神庙始建于五代时期,并在民国二十六年由王双宝的先祖王端亭亲自维修完成。而眼前这个残破的土地庙竟然和山神庙神同步,不管是始建时间还是修缮时间。
所以第一时间,王双宝就这定那个重修土地庙的人就是先祖王端亭。
“第十一件邪物就在这里。”李静走远,袁士妙便下了结论。
“何以见得?”梁小慧将罗盘递过去,“还是一切正常啊。”
在陆泽湾的深水潭里,罗盘的指针是直指向下的;在一切如常的招风口村南老林子,罗盘没有反应是因为那只误打误撞的兔子。可是在这里,指针没有变化让人十分费解。
“是这座庙,困住了邪器,”袁士妙仔细研究着土地庙,“还有这个学校,因为这里地势低又在东南角,阳气汇留至此,彻底掩盖了阴气。”
“那邪器在哪?”梁小慧闻言蹲了下来。
“双宝,你去找门卫开大门;小慧,你把车倒进来。”袁士妙知道,若想收邪器必须用阴沉木箱。而想唤醒沉睡的邪器,则需要九节杖的刺激。
因为刚才和园长李静的一番交谈,还有刚刚王三妮的作保,门卫大叔比较好说话,顺利地打开了大门。
这里不比人烟稀少的水湾、树林,而是一所幼儿园。现在还不是下课的时间,倘若到了那时,那一群群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小孩子,非得把你问到怀疑人生。
“我感觉那东西就在土地公和土地婆像的下面,”袁士妙重新站了个位置,挡住门卫望过来的疑惑眼神,“双宝,小慧,你两合力,看能不能抬起来?”
土地庙是全石结构,包括里面的土地公和土地婆,虽然表面坑洼,但看上去非常结实。王双宝和梁小慧各抓住一个神像,用力往上一拉,却只是掀动了一条缝。
“师傅,罗盘!”梁小慧眼尖,她看到了地上罗盘的变化,“指针动了,就是冲这里!”
“双宝撑着,小慧你去拿那把铁锹!”袁士妙一指园长办公室门前。
当风姿绰约的梁小慧不伦不类地拿着铁锹小跑回来时,更加引起了门卫大叔的怀疑。他正在犹豫着要不要过来看看。
梁小慧将铁锹插进缝隙,而后用脚踩住,利用体重将缝隙扩大了十公分。袁士妙手中的九节杖又开始有节奏的敲打着缝隙周围。
很快,石像之下有了反应,一个不知名的物体颤动着,似在努力钻出来。而与此同时,纠结的门卫大叔终于向这边走来。
“快呀!”梁小慧急得脑门出汗,却不敢大声喊出来,只能给王双宝使眼色。
王双宝一咬牙,从越野车后走了出来,迎着门卫走去。
“这位大叔,”王双宝故意磨着时间,“你贵姓啊,家是本地的吧。”
“我姓胡,青牛角镇的,”胡大叔被王双宝挡住了去路,仍抻着脖子向里面张望,“你们在那儿干什么呢?拿铁锹干什么?”
“姓胡?”王双宝愣住了,“你是胡家山村的?你认识胡抱元和胡守一吗?”
“认识啊,我们是本家,”胡大叔总算将注意力从车后移开,“他们都去过茅山修过道。原来不是叫这个名字的……”
“胡守元和胡守义,”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王双宝抢先回答,“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你知道吗?”
“胡大伯在青山镇上的宣纸店,胡二伯听说在中州,和他外甥在一起。”第十一件邪器的动静更大了,胡大叔警惕起来,伸手扒拉王双宝,“你别挡着,我要去看看。”
“胡抱元已经辞职了,”虽然这位胡大叔身体壮实,但论身手比起王双宝差得太远,他那推搡的动作丝毫没奏效,反而被对王双宝钳制住了,“大叔,你身手不错啊。”
“你想干什么?”胡大叔有些生气了。
正在这时,越野车后传来砰的一声。王双宝知道,这是邪器入箱的声音,手中擒拿手瞬间解锁,让在了一边:“大叔,别误会,您请!”
那边袁士妙和梁小慧也是动作迅速,一个撤铁锹一个收拾残局。当胡大叔转到车后时,袁士妙正在假意收拾着后备厢。
“小慧,这个土地庙可是个古物啊,”袁士妙装作关心的样子,“你把附近的那些杂草清理清理,我要看看后面有没有什么字。”
“刚才你们在干啥?”不是不说,胡大叔真是个当门卫的材料,他敏锐地观察到铁锹柄上一道深深的压痕。
“哦……”梁小慧拉着长音,“刚才干活时,不小心碰了一下。”
“当,当,当……”园长李静敲响了老式的下课铃铛,顽皮的孩子们从教室里蜂拥而出。
胡大叔责任在肩,不得不悻然往门卫室那边跑,以防有小孩子跑到外面去。
“是什么?”王双宝凑近小声问了一句。
“毒瓶。”袁士妙惜字如金,因为她看到向他们走来的园长和王三妮。
毒瓶是十三件邪器中的最末一位,它的归位意味着流落人世的血族“圣”器只剩最后两件了。
“有什么发现吗?”园长李静诧异地看着梁小慧手中的铁锹。
“哦,我正准备看看背后呢。”袁士妙装模作样的转到土地庙后,那里刚刚被梁小慧清理过杂草。
“此庙建于五代后唐,至民国二十六年得有缘人重修。诸位后辈当谨记,庙小菩萨大,诚敬之心不可少一分一毫……”王三妮神奇地将庙后的刻字内容背述出来,袁士妙对照一番发现,竟一字不差。
“三姐,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双宝很惊讶。
“我早就知道了,”王三妮莞尔一笑,“十年前曾有人拓过,我来这里上班的时候也抄过,字也不多,我就记下来了。”
“十年前有人拓过?是谁?”袁士妙眉头微蹙。
“我们也是听说,”园长李静实在不明白这些人围着个破土地庙有什么可聊的,“十年前幼儿园还没建呢,听别人说有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自诩是道士,专门来这里拓印过。”
“哦。”袁士妙拉住了欲穷根问底的王双宝和梁小慧,呵呵笑道,“对古代文物感兴趣的人真多啊。”
因为要准备午饭,王三妮提前离开了学校。而袁士妙也识趣地告辞,将车开到校外,没向王三妮家去,而是到了小清河边。
“师傅,你说那个道士会是谁?”王双宝扒拉着手指头,“从年龄上分析,我觉得会是梁友贵!”
“先不要管这件事了,”袁士妙望着小清河水若有所思,“那个人是谁没那么重要。”
“哦。”王双宝最是听话,而梁小慧为了重新讨得师傅的欢心也不敢顶嘴。
“民国二十六年,你先祖王端亭在修缮完山神庙后,专门跑到小清河走了一趟,亲自对土地庙重新整修了一番,”袁士妙望着川流不息的小清河,“说明这个地方也很重要。一方面,他可能看出了庙里压制着邪器,另一方面,这个土地庙可能有别的作用。”
“什么作用?”梁小慧忍不住问了一句。
“上善若水。”袁士妙摇了摇头。她只是有一种感觉,具体是什么作用还说不上来。
午饭是在王三妮家吃的,与四妮家相同,王双宝也没有见到姐夫。
“你三姐夫去中州打工了,”王三妮似乎毫不在意,“现在地里的活儿也不多,出去打工还能挣个外快。”
“哦,”袁士妙表示理解,她知道老王家的人受命数所制,运势俱是不佳,“对了,你今天说的那个十年前的道士是怎么一回事?”
“你们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王三妮有点不理解。
“我也是修道之人,同行嘛,只是随便问问。”袁士妙笑着解释。
“那个人啊,其实我是见过的,”王三妮托着腮仔细回想着,“那会儿我刚嫁过来,有一天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在村口等车。那人腋下夹着一卷纸,我们当时还对视一眼呢。后来,听说那人在土地庙后面拓印文字。再后来,幼儿园建起来,我想起这事,就去把上面的字抄了下来。”
“那人长什么样?”王双宝脑海里浮现出符合年龄特征的梁友贵,甚至肖成德等人的形像。
“没什么特别的,普通人儿,中等身材。”王三妮随口说道。
王双宝喝了一杯酒后,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他经过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把这件事说出来:“三姐,我在中州见着雷鸣生了。”
“哦?”王三妮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了一下,“他……怎么样?”
“挺好的,”王双宝小心翼翼地解释,“现在升到刑侦大队的二把手了。”
“他……结婚了吗?”
王双宝没想到三姐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只好硬着头皮回答:“这个我不太清楚,要不我问问他?”
“不要了,”王三妮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我是开玩笑的。”
王三妮大王双宝十二岁,也是三十开外的年纪了。结婚已经十年,没想到还记挂着这个雷鸣生。
“对了,三姐,”梁小慧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又回到了刚刚那个话题,“那个来拓印的人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王三妮心不在焉地回道,“好像是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