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到家
云守光也觉得易老汉肯定能答应,可改已经订好的婚期,到底是他们家理亏:“老大,这样,明儿咱们备点儿礼去,到底是咱们做事不周到。”
云起庆点头应下,云守光又道:“等你弟弟成了亲,咱们就把家分了。”
云起庆闻言一惊,他急了:“爹,好好的分啥家啊,我不同意!咱们家又不像老宅,谁都有大心眼子,可劲儿的作。”
云守光就知道自己儿子会反对,可是他在老宅受了几十年的苦,分出来之后,跟着老二发财了,过上了好日子,就常常琢磨着咋样才能将家业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
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孩子成家就分出去最好!
他笑着解释道:“分家不分户,你们两房人各人挣各人的银子,咱们家现在人口少,日子可以在一起过,但每户每月给你娘上缴五十两银子。至于人情来往,咱们没分户,都在公中出。”
见云起庆还想说什么,云守光接着道:“爹已经想很久了,要一个家长长久久的下去,就得分家,省得将来为了银钱心生间隙。
你想想老宅,闹成那样,还不是银钱给招的?
这一晃,你也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往后孩子还会更多。老二成亲也会有孩子,你们的小家越来越大,你们兄弟齐心,媳妇也是好的,可人多了难免有矛盾,特别是银钱多了,谁又多赚了,谁又少赚了,谁家的孩子又念了私塾多花了银子,谁家孩子又闯了祸了,赔了银子了……
老大啊,爹知道你和老二兄弟感情好,不分家也能过好,可是下一代呢?再下一代呢?
爹觉得,咱们家还是从开始就把家规定好,起庆,你仔细听了,回去就帮爹写下来。
以后咱们这一房的子孙,只要成亲就分出去单过!
初次分家,分走家里一成的产业、银钱和债务。
等上头的老人走了,除了嫡长子继承祖业之外,剩下的产业和银钱,由剩下的嫡子以及未出嫁的嫡女均分。
庶子庶女不能分一分家里的东西!”
云守光现在是大老爷了,盯着他的人可多了,赵氏不能生,不少人家就打起了他的主意,这几年明里暗里好多人跟他说,要把闺女给他做妾。
他要妾做什么?
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就是想想自己以前的日子,那陶氏虽然不是妾是后母,可她生的几个除了老三,谁不可劲儿欺负他们一家?
不是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兄弟姐妹,能一心的少!
所以,他决计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出现在后世子孙身上。
不能让自己辛苦攒下来的家业就这么败了,他控制不到后世子孙纳妾,但是,却能一早就定下规矩,妾生的孩子,没家产分,没嫁妆拿!
云起庆听他爹这么说,就知道他爹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再者,他爹说的也有道理,他和起祥关系好,亲近,可是下一代,再下一代呢?还不如早点儿把规矩定下来,一个家族才成尽可能长的传承下去。
只是他有些不舍得罢了,这日子才好过一点,就要分家。
云守光又道:“我和你娘就得了你们兄弟和你大姐,咱们家现在人口还少,故而就等着你们两兄弟都成亲了再分。
前些日子,我又在县城附近置办了一百亩地的田庄,府城和县城分别置办了十间铺面,这些便都当作祖业,都由嫡长子继承。
咱们家的,等爹走了,就由你来继承。
分家就按照爹之前说的,咱们家的产业和银钱,你们兄弟一人分走一成,等爹娘走了,若是你大姐还没有出嫁,那就你们三人平分,若是你们大姐出嫁了,就你们两兄弟平分你看成么?”
云起庆点头道:“成,既然咱们家定好了规矩,就按照规矩来!”
云守光欣慰的笑了,道:“我知道你们舍不得,爹也喜欢一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爹就想,咱们分家不分户,大家照常在一起过日子,只是分出去的那一房,每月要给公中交五十两银子。
至于爹娘走了,你们分家将来给子女分家,愿意分户就分户,不愿意合在一起过也成。”
云起庆笑道:“成,都按照爹的意思办,不过照儿子说,五十两太少,我是长子,又是继承祖业的,交一百两吧。”
云守光也没反对,大儿子对这个家有责任感,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只是起祥成亲之后,听起庆说他要交一百两银子一个月,也不肯落后,倔强的也要交一百两银子。
这都是后话不提,且说两父子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身后有‘得儿得儿’的马蹄声。
两父子停了马车往后一瞧,来人竟是马武!
云守光探出头,激动无比的问道:“马武,可是守宗回来了?”
马武从马上跳下,朝云守光和云起庆拱手行礼道:“回禀大老爷,大少爷,二老爷他们回来了,这会子应该已经到县城了!”
云守光大喜,忙道:“你赶紧去告诉弟妹!”
马武闻言也不客气,便又跳上了马,往云娇家去了。
瞧着笑得合不拢嘴的云守光,云起庆笑道:“爹,二叔记挂着起祥的婚事儿呢!”
云守光乐的只知道点头了,半响才缓过劲儿来,道:“那是自然!对了,你快去把你弟弟找回来。
我去找你三叔,咱们今儿晚上都上你二叔家,好好喝一回!”
云起庆自然是应了,父子两个兴高采烈的回了家,又立刻匆匆忙忙的出去找人了。
等云守宗等人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但三家门口灯火通明,云守光和云守耀两兄弟更是打着灯笼在村口等着。
他们两人的身后还跟着牵着起昊的起山,抱着女儿丫丫的起庆。
村里人瞧见他们摆出这样的阵仗,定然是要上前来问的。
得知竟是二老爷回来了,个个也都欢喜起来。
里长和小云氏族长等人得知了消息,也忙拎着灯笼上村口了,等云娇他们的车队近了的时候,远远儿的就瞧见村口明晃晃的聚集了好多盏灯笼。
这阵仗,真是让云娇感慨不已,没想到自己一家人走了这么久,再回来村里人竟这么热情的出来迎他们。
这就是归家的感觉吧,有乡邻相迎,有亲人期盼,这就是故土难离的缘故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