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当年的真相
“来,喝茶,赶了这么久的路程,应该很累吧,先休息休息。”
“不累,婆婆,这里现在就只有你一个人吗?”冯若期观察到走进院子后发现就只有刘婆婆一个人,当初冯若期虽然不在冯府,但毕竟是冯府的三小姐,是冠军侯的嫡女,怎么说生活居住这些都还行,这院内肯定不止繁秋一个人,冯若期回府后,就只带了繁秋和梅妈妈回去,而其他的人都留在这里也算是让他们照顾刘婆婆。
自从小姐离开庄子后,奴婢看那两个打杂的也就没有什么用处,再加上他门都有自个儿的家人要照顾,奴婢就打发他们离开了。”
冯若期听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四年里,一直都是刘婆婆一人照看这里。也不知道这四年内是怎么过来的,冯若期想到了上一世中,从离开庄子后就没再回来过了,更别说那时候刘婆婆是怎么过来的了。
“婆婆,等若期把手中的事情办妥后就来接你回冯府吧!”
刘婆婆叹了叹气,摇摇头,“这里已经住的很习惯了,就不用再回去,其实这里挺好的,虽然一个人生活,但是在这里却不会参与那些人的明争暗斗……”
刘婆婆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中,冯若期有些疑惑,且有些没有听懂刘婆婆说的这话,冯若期正准备问清。
“好了,不谈这些了,都过去了,现在婆婆看到你过得还可以就够了,这三个人是?这个孩童不会是……”刘婆婆这才注意到其他的人。
冯若期这才明白过来,有些憋笑,“婆婆,你想错了,这个孩童叫冯德远,是我弟弟,这三个是他的师父。”
刘婆婆这才恍然大悟,“瞧奴婢这记性,参见世子!”
“婆婆,别这样,这里并不是冯府,而且远儿不喜欢这样。”
“好好好,没想到世子长这么大了,”刘婆婆盯着冯德远。
“婆婆好!”冯德远甜甜的喊叫着刘婆婆。
“诶!真乖,和大夫人真像!三小姐,大夫人现在怎么样了?”刘婆婆以往在府中是掌管厨房食品,所以在府中那些下人中也算的上是有些地位,虽说在府中刘婆婆并没有站向谁,但刘婆婆心里对于廖氏还是喜欢一些。
冯若期听了刘婆婆的问候后心情有些低沉,“我娘她,她去世了……”
“什么?”
刘婆婆有些吃惊,马上就流下了眼泪,跌坐在椅子上,嘴角颤动着,久久不能恢复过来。
若期递给刘婆婆一碗茶水,抚了抚刘婆婆的心口。
刘婆婆也终于缓了过来,“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就突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怎么会?”
若期想到这里就有些不想回忆那天的场景,即便是已经过去了三年。
“我娘是被人害死的……”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刘婆婆听了后就直接痛哭起来。
“婆婆?”
“是老奴的罪,老奴有罪!”
刘婆婆这么一说,冯若期一等人更加的迷糊,“还请劳驾你们谁能带小世子能够出去一趟,我有话同三小姐说。”
刘婆婆似乎做了很大的决定,严客带着冯德远出去后,刘婆婆站起来还没等冯若期反应过来,“咚!”刘婆婆直接跪在了地上,“三小姐。”
“刘婆婆,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小姐,你就让老奴跪着吧,老奴有罪,老奴有罪呀!”
刘婆婆跪在地上哭了起来,冯若期有些摸不着头脑。
“刘婆婆……”
“小姐,你且听老奴说,你从小就应该知道为何来这个地方吧?”
冯若期知道刘婆婆说的无非就是出生的时候,冯府内那些家畜都惨死,没有一只生还,最后冯敬安才把刚出生的冯若期安排在庄子生活,十三年都没有回过冯府。
“知道,但,这都过去了十几年了,而且现在过的挺好的。”
“小姐,你都没有怀疑过?”
冯若期听了后,沉默着,这些是怀疑过的,毕竟这种事情怎么会说发生就会发生,但一直没都怎么细想。
“婆婆,你,知道?”
刘婆婆重重的点点头,这点让元宗和白世景有些吃惊,冯若期出生这件事情,许多人都知道冯敬安为何会把冯若期送去庄子,只是没有想到经过这些年后,还会把翻出来。
“老奴记得三小姐出生那年,天空乌云密布,随时都会打雷下雨,而非龙凤命,就是大奸大凶,最初老爷老夫人都认为是凤命出现,谁知孩啼落地,家禽死一片……”
原来,那天大夫人正在生产时,大夫人还有些不好生冯若期,热水端了一盆又一盆,可是就是不见头,刘婆婆也正是在厨房内烧热水的其中一人,说来也是巧合,厨房内的柴火正待烧尽,刘婆婆嘱咐他们后,就去后院内准备抱柴火,刚好府中的家禽都养在后院内,刘婆婆正在抱柴火,就听到家禽里面有些骚动,远远的就看见一个人影,那个身影,刘婆婆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忘记,刘婆婆看到身影后,心里实在没有想到竟然是那个人。
但在当时刘婆婆也没有想太多,那人走出后,看了一眼刘婆婆,没理会刘婆婆就直接出了后院,刘婆婆也搞不懂那人来这里干什么,就在她犹豫的时候,就听到府内一阵欢喜声,刘婆婆就急忙跑回前院,谁知这时候,后院内的那些家禽就开始不正常的叫唤,这时候下人来报,家禽都惨死,也正是来了一出冯若期是个祸端,但毕竟是冯府的嫡女,最后在廖氏的哀求下,冯敬安这才把冯若期送去庄子。
而刘婆婆这才明白过来刚才那人在后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但在那人的凝视下,刘婆婆最终保持了沉默,也没说出什么,只是看着还在啼哭的冯若期请求冯敬安,让她跟随冯若期一同去庄子。
冯若期听了刘婆婆讲了后,其实心里一片淡然,并没有觉得这件事情心里能够喧起多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