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59节

      绣儿:“明天在买肉就行,今天买鱼是因为李家嫂子说今天西头卖的鱼不错,我怕明天的鱼不如今天好,所以提前买一条,这肉每天都是一样的,还是明天买新鲜的吧!”

    张秦氏也知道明天张榆和王平回来,张秦氏想着明天怎么也要留王平一顿饭,还有就是良哥肯定也会跟着一起回来。张秦氏现在不怎么想张榆和张杨,但是想良哥。

    张秦氏对张柱说:“明天良哥回来,王平也会跟他们一起回来,你说,咱做什么饭好?”

    ☆、第一百零七章

    张柱听见张秦氏问,一副你这怎么都不知道的模样说:“这不好做嘛!良哥爱鱼,王平爱吃肉,烧条鱼做份肉就行。”

    张秦氏:“你说的简单,咱家哪里有鱼,不然你去河里摸条鱼。”

    张柱憨憨的笑道:“我哪里会摸鱼。”张柱从小到大可以说上树掏鸟窝可以,就是不会下水摸鱼。张柱就是一个旱鸭子,守着河水,也在河里呛过几次水,愣是学不会浮水。

    张柱,“不然我去集市上看看。”

    张秦氏想想,还是说:“别去了,我看张榆家来的时候应该会带东西回来。我觉得,张榆明天可能直接去绣儿那里,别忘了王平可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家,孩子这么小肯定会想绣儿了。”

    张柱,“行,明天有什么吃什么吧!都是自家人,哪里有那么多的讲究。照我说,你就不该担心明天做什么饭。张榆家是你儿媳妇,应该她孝顺你,而不是你在这里寻思着明天给他一家人家做什么饭。”

    张柱的还没有说完,继续道:“你看我就不想着明天做什么吃的。”

    张秦氏,“你不仅仅是不想明天做什么饭食,就是别的时候你也没有想过。说我不该做,我这不是想叫孩子回来吃口热乎饭吗?再者说了,刚才是谁铺排的做鱼做肉的?”

    张柱把烟袋点燃,吸了一口烟,“那不一样,我是为了我大孙子和我大外甥安排的,不是为了张榆两口子。”

    这在张秦氏看来没有什么差别,张秦氏不喜欢抬杠,张柱这样说了,张秦氏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今天,我娘家财婶子和我打听了一件事。”

    张柱吐出一口烟,“什么事?”

    张秦氏把炕上的鞋底拿起纳,把针在头上滑滑,“就是王平的亲事。”

    这句话把张柱唬一跳,张柱怀疑自己听差了,“什么?谁的亲事?”

    张秦氏不紧不慢地将针从鞋底上传过,“王平的。”

    张柱瞪着眼,“不可能啊,王平哪里定亲了,要是定亲了,绣儿肯定会告诉我的。”

    张秦氏斜了张柱一眼,“我说王平定亲了吗?只是财婶子问我王平有没有定亲,其实就是想要我在中间传句话。”

    张柱“那你不说明白了,上来就说王平的亲事,我还以为王平已经定亲了。其实,在我看来,王平还是别再家里定亲了,等考上童生、秀才的再说亲做好。”

    张秦氏点头,“可不是,就是这样,所以我当时就给回绝了,说是绣儿愿意等孩子大了在说。”

    张柱“这不就得了。”

    张秦氏,“我就是告诉你一声,当时。财婶子就不太高兴了,如果你去我家里的时候,她对你态度不好,你别放在身上。”

    张柱倒是不以为意地道,“我有什么好放在心上的,财婶子那人我又不是不知道。”

    王平在后街只给王安和王康一人买了一个大闹天宫的孙猴子。王平想给王成和绣儿买礼物,但是最后还是失望了,在王平的的心中,绣儿最喜欢的就是摆弄王安和王康、其次是喜欢钗子镯子之类的,无奈王平囊中羞涩,王平暗自决定,给绣儿的礼物还是以后再说吧!

    人要量力而为,送东西要送人家的心头好。王平现在买不起。不过,王平想,等他以后有银子了,肯定要好好的给他娘送礼物。

    王平心里其实不知道王成喜欢什么,王成在家里的时候不喜欢吸烟、不喜欢喝酒。当然了,王成也不喜欢喝茶。王平想想觉得父亲挺可怜的。围着自己的家转,他爹自己竟然都没有空闲打发时间的方子。

    王平哪里明白,对于王成来说,赚银子养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最大的幸福。

    王平,“我们还是回去吧!快上课了。”王平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很公平的,这次谁也礼物。王平心里合计好了,如果父母看见没有他们的礼物,心里不高兴的时候,就对王成和绣儿说,其实这泥人是送给你俩的,我弟弟还小,现在根本不会玩。

    王平的最后一句是大实话,事实上,王安和王康现在肯定不会玩泥人,不给摔碎了,就是好事。

    王平心里想着回家的事情,在课堂上就有些心不在焉。

    王平的先生姓孟,但是却不是和孟子既不同宗又不同族。孟先生家和张榆家是相邻的两件院子,和张榆处的很好。平时的时候,孟先生对张榆的表弟,也就是王平,很照顾。

    孟先生一眼就看见王平不在状态了,孟先生一开始的时候,很理解王平的心情,出来整整一个月了,想家也是正常的,将要回家心里兴奋更是天经地义的事。孟先生本想大发慈悲的发过王平。但是王平不应该在课堂上像个小老鼠一样,偷偷地笑。

    王平想到回家能见到弟弟,爹娘,确实是很兴奋。王平再想到爹娘看见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不会很吃惊,王平就不知不觉的笑了出来。

    王平刚刚笑出声来,就意识到这是在课堂上,赶紧住了声。可是脸上的笑意确实怎么也憋不住。想笑又不能小,王平的脸就憋的通红。

    “王平。”孟先生拿着戒尺过来。

    王平赶紧站起来,王平从前的时候,在镇上也被先生用戒尺教训过。王平对戒尺打在左手心上的疼痛记忆忧心。

    孟先生板着脸,“伸出左手,手心向上。“

    王平心想糟了,还真是要打手心。

    王平在挨绣儿打时候,小时候就知道跑。可是这是先生给的惩罚,避不开。王平很干脆的就把手伸出来了。

    在孟先生看来,这就是王平的认错态度良好,抽了五下,孟先生收回戒尺,“抄《弟子规》三遍。”

    王平答道:“是,先生。”

    孟先生虽然只是用戒尺抽了王平的手心才五下,但是孟先生的手劲儿比一般人要大。无可避免的王平的手心又红又肿。王平坐下,甩甩左手,仿佛这样就能减轻手上的疼痛似的。

    王平挨了教训,就老老实实的听先生教授知识了。他可不敢再在脑子里开小差了,要知道孟先生的原则从来都是再犯加倍。王平可不脑抽的再犯案。

    放下桌子,准备吃饭,张榆才发现王平拿馒头的左手不对劲儿,张榆问:“王平,左手怎么了。”

    王平以为孟先生教训自己的事情,已经被张榆知道了。因为张榆和孟先生是隔墙的邻居,又在一起教书,可以说是一天到晚的,每天都能看见十来次。

    王平支支吾吾地说:“左手肿了。”

    王平的表现很好,无论是在张榆家里还是在学堂里。在张榆的印象中王平是非常懂事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张榆就是一个小大人。张榆之前听绣儿说过王平是怎么调皮捣蛋的,但是张榆认为绣儿和王成在谦虚。

    张榆不止一次地听孟先生讲过,“你表弟是读书的苗子。”

    张榆问,“怎么弄的?”张榆只是在关心王平。

    王平却认为张榆这是叫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王平嘴快的说到,“大表哥,我知道错了。”

    张榆这才明白,王平这是做错事了。张榆作为兄弟中的老大,还是很有大哥范的,在加上现在是一个教书先生,就很容易的教训起王平来了。

    张榆的脸一板,“说说你哪里错了?”

    张吴氏就在旁边劝张榆,“有话好好说,王平现在还小。”

    张榆不喜欢在管孩子的时候,有人帮孩子撑腰。当然了现在的孩子指的就是王平,张榆认为他啊姑绣儿把王平交到他手里。他就有责任好好管教王平,不至于叫王平犯错误。

    张榆家里有一间屋里,单独的辟出来做了张榆的书房。张榆对张吴氏说:“你和良哥先吃。”

    张榆转过头,对王平说:“和我到书房里来。”

    张榆虽然板着脸,看上去是生气的样子,但是张榆还是很有耐心的问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张榆也就放心了。等张榆和王平从书房出来准备吃饭的时候,张吴氏还没有吃饭,在等着张榆和王平。

    王平心里过意不去,因为等着自己,大表哥、大表嫂、良哥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

    原来张榆看着王平在书房里一笔一划的抄完《弟子规》,才从书房出来的,这时候,饭菜摆在桌子上就凉了。

    王平不好意思地对张吴氏说,“大表嫂,今天因为我做错了事,耽误你吃饭了,真不好意思。”

    张吴氏把筷子递给王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过我可没有因为你耽误吃饭。”

    良哥等到现在也饿了,自己拿着小勺,一口接着一口得吃白粥。

    ☆、第一百零八章

    王成在吃晚饭的时候,问绣儿,“王平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被子晒好了吗?”王平的被子一个月没有人盖,王成担心被子潮了,王平回来以后盖着不舒服。

    绣儿淡定的开口:“被子昨天就晒了,等着你提醒黄花菜都凉了。”绣儿是看着昨天的太阳很足就把王平的被子拎出来晒了,绣儿想万一今后的两天天气不好,被子就没法晒了,提前晒上一两天,也是挺不错的。

    王安和王康现在大了,觉不如七八个月的时候多了,现在王安和王康都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饭桌子上的吃食。王安和王康也想吃。不过王安和王康这次不敢,在炕上往下爬了。

    就是因为今天早上的时候,王安想趁绣儿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往下爬,在炕上掉下来,摔的头顶上都起了一个大包。王安当时疼的大哭一场。其实小孩子也懂得吃一堑长一智,就是现在,王安和王康心里再多么想着下来,王成和绣儿不抱他俩下去,最起码今天两个小家伙是不敢自己往下爬的。

    绣儿和王成在饭桌上,眼睛也是离不开炕上的王安和王康小哥俩,也是担心王安和王康从炕上摔下来。今天上午的时候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在抗边上围着的枕头,已经阻止不了王安和王康向前爬行的步子。

    王成其实更想把王安和王康从炕上抱下来,但是绣儿不同意,“抱他俩下来,还不够他俩的小肉爪子忙活的,怎么吃饭?”

    绣儿抱着王安和王康吃过饭,可是王安和王康的小手奋力的抓桌子上的饭菜,弄得桌子上特别的乱,绣儿从哪里开始就不再抱着王安和王康在桌子上吃饭了。换句话说,王安和王康上桌上吃饭的权利就这样被绣儿无情的剥夺了。

    即使现在看见王安和王康的眼神无辜、可怜,绣儿还是没有心软,不过绣儿吃饭的速度加快了,对王成说,“赶紧吃饭,不然,王安和王康自己又要从炕上往下爬了,你说,咱都喂饱他俩了,怎么还要下来。”

    王成眼见王安和王康又爬到炕沿儿上了,立即站起来,向炕上走去,“你先吃着,我看着他俩,一会儿我再吃。”

    绣儿也看见王安和王康在炕沿儿上了,嘴里说着,“行,行,行,那我赶紧吃,一会儿再我看着他俩。”心里却想,这两个小家伙怎么不长记性,上午刚刚挨摔,特别是王安头脑上的大包还没有下去,怎么还往炕沿儿上凑。绣儿心里叹口气,难道就是因为小,不懂事所以也不记事。绣儿心里想着这事,但是也不耽搁吃饭。

    绣儿不快点儿吃饭,等王成再吃饭的时候,菜就凉了。

    王可海现在也不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了,王张氏走了,王可海自己住在院子里,越来越觉得孤寂。一个人,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想起王张氏来。王可海就决定去儿子家里住,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儿子家里热热闹闹的。

    人到老就是想要子孙满堂,王可海现在隐隐约约地后悔,早些年的时候,就不该分家。即使树大分枝大分家,但是现在他活着就该在一起生活。自己当时不应该为了少操心,把儿子都从家里分出去。

    王可海即使老了,但是也没有老糊涂,他还不至于因为自己有些后悔,自己在世就叫儿子们分家,也不会叫儿子们在重新聚在一起生活。王可海知道,在一起生活,这么多的人,甚至都有了孙媳妇、重孙子,重新磨合,矛盾会不是一般的大。

    王可海自己后悔了,就不想交儿子们走他的老路,简而言之,就是不叫他的儿子给他(王可海)的孙子再分家。

    王可海想要去儿子家里住,王春刚、王夏刚和王秋刚兄弟三个,还有他们各自的媳妇,就没有不高兴的。要知道,现在王可海从王张氏走了以后还自己住在一边,村里早就有了风言风语,说是他们不孝竟然叫父别居。

    王可海愿意来儿子家里住,王春刚等人就认为已经很好了,至于去哪家住,他们不强求,万一惹得王可海不高兴了,又自己在老宅子里住,就不好了。老小孩老小孩,谁知道会不会像孩子似的,想起什么来就去做什么。

    总之,现在王可海是在他家热惹不起的存在。

    王可海透露出想去儿子家住的意思,小王张氏、王秦氏、王杨氏就把自己家里光照最好的屋子腾出来了,保证王可海无论在谁家都住的舒舒坦坦的。也就是说,王可海去哪家住,要按王可海的心思来,也都准备好了。

    不过这次,王可海没有再特例独行,王可海就按照规矩,就去了长子家,也就是王春刚家里住。说真的,小王张氏在王可海搬过来的时候,心里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了。

    虽然说,王可海去哪家住,小王张氏都不干涉,但是如果王可海决定去老二王夏刚、老三王秋刚家里,而不来自己家里,身为长子媳妇不奉养老人,却让兄弟媳妇奉养老人,即使有原因在,是王可海自己愿意的,可是也架不住村里的人在背后说闲话。

    王秦氏和王杨氏对于王可海去了大哥大嫂家里,心里没有多大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这样最好不过,他们不是长子长孙,他们养老人家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为大哥大嫂的却会背上不孝的黑锅。这样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王可海在王春刚家里住,平时的时候也是挺清静的。王春刚和小媳妇王张氏和伯东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孙子媳妇们有在家的,王可海是老公公不能和孙子媳妇在一起这不方便。

    王可海现在的事情就是每天监督王磊做功课。王春刚、王夏刚和王秋刚哥三个读书的时候,王可海都没有下这么多的力气。

    王春刚看看太阳都落山了,王磊怎么还没有回来,是不是路上出什么事了。王可海心里担心王磊,对伯西家说了声,“我出去一趟。”

    伯西家肯定不会拦着王可海不叫王可海出门的,“知道了,爷爷,那你早些回来。”

    王可海“嗯“一声答应了,头也不会的走了。

    王可海担心王磊,没去别的地方,就去平时和王磊一起回家的迟生家里。

    荷花娘看见王可海来了,就明白肯定是有事,因为王可海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来过荷花家里。两家人是一个村的,但是条件不同,即使都是普通的农家来往也不多。

    荷花娘心里琢磨着王可海到底是因为什么来的,但是面上却不显,热情的说,“大叔,进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