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82节

      “什么机会?”

    阎圃抚着颌下短须,眼神闪烁。“大势已明,天下终将属吴,益州以一隅之地,支撑不了多久。系师若想降吴,这是最好的机会。既然吴懿也有意投降,只是找不到门路,系师不妨从中斡旋,一来施恩吴懿,二来也有个见面礼,一举两得。”

    张鲁如梦初醒,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他想了想,又有些担心。“黄忠能接受吴懿投降吗?我要听说,吴懿与孙策有仇。”

    阎圃摇摇头。“吴懿的叔父吴匡是死在袁术手中,与孙策本无直接关系。再说了,就算有直接关系又如何?何颙行刺孙策,孙策都赦免了他,又怎么会为难吴懿。吴懿想必也知道这一点,才会生投降之念,只是没有十足的把握,需要人从中牵线。系师若是没有把握,不如请夫人前来商议。她去过江东,对孙策的为人更清楚。”

    张鲁连连点头,立刻派人去请母亲卢夫人,并请阎圃与吴懿身边的人接触,确认吴懿的心意。

    阎圃没费多少心思,就搞清楚了吴懿的心意。正如他所料,吴懿有意投降,却心存疑虑。一是他是蜀国外戚,投降有损名声;二是有家仇横亘其间,他不能不多加三分小心。

    得到了吴懿的默许,张鲁母子兄弟商量后,派人去见黄忠,商量请降的事宜。

    ……

    张鲁自以为做得隐秘,却瞒不过曹昂的耳目。

    曹昂很不安,陈宫却很淡定。

    设计之初,他就估计到吴懿和张鲁会有异心。形势走到这一步,有异心的人很多,愿意追随曹氏父子继续战斗的人倒是屈指可数。就连曹昂本人都对前途绝望,更何况其他人。

    可以说,吴懿、张鲁等人的投降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为此,陈宫用了一些手段,将他们麾下的精锐调走,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为此,他告诉了吴懿部分计划内容,对张鲁却是守口如瓶,一字不漏。

    “吴懿、张鲁的精锐抽调大半,就算投降了黄忠,也当不得大用。黄忠既不能解散他们,又不能将他们作为主力,只能暂且安抚。如此,他的战斗没有多少提升,却增加了消耗,弊大于利。”

    曹昂觉得有理。吴军皆是训练有素的精锐,自然不会看得上吴懿、张鲁麾下的巴人、賨人——这些人虽然善战,军纪却不是一般的差,连曹昂都不爱用他们。

    “吴军的战斗力可观,但代价也很高昂。出征的将士可以免赋税,子女优先入学,若是战死,还有优厚的抚恤。出征之时,军械精良,军粮都充足,将士们心无旁鹜,一心用战。这些当然能鼓舞士气,却也是沉重的负担。”

    陈宫不紧不慢地说道:“所以吴军将领都有一个共识,没有必要,绝不轻易言战,避免一切不必要的伤亡。万一损失太大,兵力补充便是个问题。西城的守军达不到吴军的标准,可是他们却会要求相同的待遇,否则时间一久,必然会有冲突。”

    曹昂若有所思。“所以,这些人其实是留给黄忠的隐患?”

    陈宫点点头。“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只要给黄忠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物资,他是完全有可能化解。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物资,而这样的小问题又不断的积累,就有可能将他拖进泥潭,最终出现我们希望的结果。”

    曹昂看着面露得色的陈宫,想着陈宫刚才的分析,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谋划周密的计策,而且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目标。在围攻益州的几个大将中,黄忠求战欲望最强烈,身边的谋士力量却最薄弱。这些条件集合起来,计划实现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这都不能成功,那蜀国也就没什么希望可言了。

    曹昂一直很信任陈宫,听了陈宫的分析,原本一片绝望的心境又添了几分希望。他加紧了抽调各郡精锐的速度,并与汉中豪强联络,加官晋爵,就算得不到他们的效忠,也尽可能的提高他们的心理预期,为黄忠制造麻烦。

    ……

    正如陈宫所料,面对奉命来议降的王稚,黄忠犹豫不决。

    不战而降和击降是两个概念。如果他是强攻西城得手,吴懿、张鲁就算是投降,也没什么谈判的资本,能保住命就算不错。可是现在投降,那不就是保住命的问题了,他们肯定会要求更多的利益。

    人心苦不足。一开始,他们会许不会太高的期望值,可是时间久了,他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见识了吴军的装备之后,要他们一点想法也没有,未免过于天真。

    到了那时候,就算他不想用他们,也不能不提供一些装备,满足他们一些要求。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消耗。

    可是黄忠无法拒绝吴懿、张鲁请降的要求。如果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西城,早一点进入汉中腹地,为什么要战斗?这讲不通,也无法向麾下的将士解释,将来也无法面对军师处的质询。

    黄忠与李严、徐晃商量后,决定接受吴懿、张鲁的投降,同时急报汝南,请天子定夺。要安抚这些降卒,仅靠襄阳、汉中战区是不够的,需要天子的大力支持。

    第2456章 人心隔肚皮

    吴七年,十二月初,汝阳行宫。

    孙策背着手,在殿前的走廊上缓缓踱步,不时看一眼远处的宫门。冬日的阳光很灿烂,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莫名有一些倦意。

    可是孙策却一点倦意也没有,甚至有些紧张。

    孙翊潜回驻地,荆楚外松内紧,大战一触即发。虽然曹操还没有出峡,蜀军将有行动的消息却连续不断的传来,形势颇为紧张。

    虽然决定了由孙翊迎战,练兵练将,他还是有点担心孙翊、诸葛亮应付不来。他们都太年轻,孙翊刚刚二十,诸葛亮也不过二十三,能不能服众,他心里也没底。

    两军作战这种事,并不是你有本事就行,还要别人服你。如果别人不服你,调遣不动,就算是精锐一样会打败将,何况对手是曹操,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大败。

    诸葛一生唯谨慎。可是现在的诸葛亮不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他这一路走得太顺利了,不能和历史上的他相比。少年轻狂是人之本性,诸葛亮也是人。

    何况他一直暗中和陆逊较劲。

    人一旦有了执念,理智就会大打折扣。年近半百的诸葛亮都会“违众拔谡”,正当少年的诸葛亮为了取胜固执己见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是那样一来,孙翊这个右都护就危险了。

    “陛下。”

    孙策微征,停住脚步,转头一看,见是孙权。孙权手里拿着几份奏疏,静静地看着他,面带笑容。

    “陛下是为三弟担心吗?”

    “嗯,是有一点。”孙策应了一声,看向孙权手中的奏疏。“有事?”自从荆楚和汉中传来新的战况后,他就将大部分的精力转移到了军事上,一般的政务由张纮等人处理就行,孙权监督,只有遇到他们处理不了的事,才会由孙权转到他的面前。

    “有几件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张相、虞相无法定夺,嘱臣面呈陛下。”

    “什么样的事?”孙策一边说着,一边接过奏疏。奏疏上帖了纸条,上面写着奏疏的内容扼要,大多是孙权的笔迹,还有一些是王粲等人的笔迹。孙策先翻看了一下扼要,其中两条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条是请求颁诏避讳的,一条是论天命有无的。

    孙策坐在廊下的栏杆上,将这两份奏疏抽了出来。奏疏内容很长,孙策一看,心里就有了底。他看了一眼上奏者的名字,不认识。“是哪里来的书生?”

    “一个是鲁郡人,一个是吴郡人。”孙权笑道:“是有些书生气,引经据典的写了一大堆。不过这两个问题的确不容小觑,理当慎重对待。”

    孙策笑了笑,没有说话。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避讳或者天命都不以为然,但他现在不仅仅是一个穿越者,更是新王朝的皇帝,有些事就不能只看心情,必然要考虑得更加周密才行。避讳还好说,只是习惯而已,天命却涉及政权合法性这个问题,历来是难题,对一个新政权更是如此。

    如果容易解决,张纮、虞翻也不会报到他面前了。

    “仲谋,你怎么看两个问题?”孙策说道。

    孙权沉吟了片刻,摇摇头。“连张相、虞相都不能轻易决定的事,臣岂敢妄言。”

    孙策知道孙权有话要说,摆摆手。“无妨,说来听听。”

    “臣以为尊卑有序,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如果臣子对君父都不用避讳,那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直呼其名,未免失礼。至于天命,臣也觉得颇为棘手。若是天下得失皆因人力,与天命无关,岂不是强者为王,人人可以称帝?”

    “你说的也有道理。天下事,有利有弊,利有远近,弊亦如此。”孙策拍拍腿,有些无奈。“有时候难以兼顾,不得不从权。”

    “陛下所言极是。”

    孙策将两份奏疏交还给孙权。“这件事一起提交贤良文学们讨论吧,看看他们的意见,择善而从。”

    “唯。”

    孙权接过奏疏,正准备躬身而退,孙策叫住了他。“荆楚形势紧张,关中又有消息,你有没有兴趣就国,助叔弼一臂之力?”

    孙权微怔,迟疑了片刻,摇摇头。“臣于军事并不擅长,去了也未必能帮上叔弼忙,反倒可能横生事端,还是算了吧。等他击败曹操,臣再就国,安享富贵。”

    孙策诧异地看了孙权一眼,还没说话,孙权又拱手说道:“陛下,新年将近,臣冒昧,敢问陛下打算在汝阳过年,还是回建业过年吗?”

    “在汝阳。”

    “谁将留守建业?”

    孙策皱起了眉,不解地看着孙权。孙权苦笑道:“百官皆至,汝阳行宫不缺人手。若是陛下恩准,臣愿回建业,尽绵薄之力。”

    孙策咂了咂嘴。“仲谋,你想多了,我可没有赶你走的意思。既然你不愿意去,那就算了,安安稳稳的留在汝阳吧。说起来,最近形势紧张,我还真是离不开你。”

    “臣惭愧。”孙权再拜。

    孙策摆摆手,示意孙权退下。孙权再拜,抱着奏疏走了。孙策看着他的背影,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心结难解啊。孙权如此敏感,哪里像兄弟,就算是普通臣子也不至于如此。

    孙策正自感慨,凌统按着刀环,快步走了过来。“陛下,沮祭酒有请。”

    孙策吃了一惊。沮授有事不来汇报,却派人请他去军师处,这是出了大事啊。他起身随凌统向军师处的小院走去,出了殿门,就看到郭嘉大步流星的走过来。两人心有灵犀,互相点了点头,并肩而行。

    进了小院,沮授匆匆从里面迎了出来,躬身而拜。

    “臣惶恐,惊扰陛下。死罪,死罪。”

    孙策摆摆手。“公与莫慌,天塌不下来。”嘴上说着,声音却有些发紧。

    沮授转身,将孙策、郭嘉迎上堂。军师处的军师们都已经围了过来,无数双眼睛落在孙策脸上,有的紧张,有的却按捺不住喜色,堂上洋溢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刘晔站在刚刚摆放好的沙盘前,一手抱胸,一手捻着胡须,沉吟不语,极是入神,竟然没有注意到孙策的到来。

    孙策扫了一眼沙盘,发现是汉中的沙盘,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汉中能出什么事?难道是黄忠等人贪功冒进,被吴懿打了伏击?还是围攻西城不利,损失过大?

    沮授取过一份军报,递给孙策。孙策接过,迅速扫了一眼,军报与奏疏不同,行文简洁,一目了然。孙策看完,愣住了,眉心渐渐蹙起。他顺手将军报递给郭嘉,转头看着沮授。

    “公与,这……看着怎么有些不对劲啊?”

    沮授苦笑道:“陛下慧眼,臣也是觉得这有些古怪,这才斗胆请陛下前来议事。现在看来,曹操君臣在下一局大棋,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估计。”

    见不是战败的坏消息,孙策心里松了一口气。不管曹操在下什么棋,只要自己不犯错,不上当,曹操就没有翻盘的什会。说真的,他还真想看看,到了这一步,曹操还能玩出什么样的绝地反击来。

    孙策笑着挥挥手。“那你倒是说说,曹操在下什么样的棋?”

    沮授转身,对着墙上的益州地图。“以臣愚计,曹操当是虚实相间,诱我军深入,然后集击重兵,予以歼灭。他选择的战场并非荆楚,虽然荆楚依然可能成为目标,而是汉中。”

    沮授说着,手中的木棍在汉中重重地点了一下,然后又划了一个圈。“黄忠部久战无功,建功心切,如果有机会全取汉中,甚至率先入蜀,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战机。可是一旦黄忠部进入汉中腹地,就无法及时得到荆州的支援,势必成为孤军,有被围歼的可能。”

    孙策皱皱眉。“你是说,吴懿、张鲁有可能是诈降?”

    “张鲁投降情有可原,吴懿投降未免过于轻率。据险而守,纵使兵力不足,也不至于不战而降,总要守上一段时间再说。一箭未发,便举城而降,他不怕曹操杀他的家人?”

    孙策觉得有理。两军交战,要求每个人都宁死不屈、与城共存亡不太实际,但多少要坚持一下,尤其是吴懿。他的妹妹是曹操的王后,他的从弟吴班也在曹操的中军,他不战而降,岂不是将他的弟妹都送入了死地?

    除非这是曹操的计划,吴懿不用担心家人的安全。黄忠不可能一点警觉也没有,但他急于夺取西城,明知可能有危险,也会尽可能接受吴懿的投降,然后尽可能的做好善后工作。

    事实就是如此,他已经接受了吴懿的投降,并且为了安抚吴懿,向朝廷申请物资支援,其中就包括一部分军械。可这并非治本之策,反倒可能正中吴懿下怀。有了这些军械,吴懿将来反噬的时候会更有杀伤力。黄忠不可能想不到这些,但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向稳重的黄忠如此,其他人又能好到哪儿去?

    孙策吁了一口气,看着地图上黄忠的补给线被拉长了一倍有余,苦笑道:“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啊。公与,奉孝,你们觉得这可能是谁的手笔?”

    沮授沉吟不语。

    郭嘉笑了笑。“陈宫。”

    第2457章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