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147节

      中国古代自十六国至隋代,一直以“甲骑具装”即人马都披铠甲的重骑兵为军队的主力,至唐初却一变为以人披铠甲,马不披甲的轻骑兵为主力,个中原因何在,一般认为,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随之而来的世族门阀的衰落是甲骑具装衰落的原因,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由于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逐渐发现了甲骑具装的一些重大缺陷——主要是机动性差,以及杀伤兵器的发展和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突厥轻骑兵的影响。

    公元7世纪前后,从西亚、北非到东亚,重骑兵都面临轻骑兵的强劲挑战,形成了以轻骑兵压倒重骑兵的普遍趋势。在西亚、北非,阿拉伯轻骑兵击败了波斯和拜占庭的重骑兵,轻骑兵代替重骑兵成为战场上的王牌,在中亚,新兴的突厥王国以轻骑兵击败了柔然的重骑兵,突厥代替柔然成为草原霸主。而在中原,新兴的唐以轻骑兵击败了隋的甲骑具装,轻骑兵代替甲骑具装成为军队的主力。在西亚、北非和中亚,重装骑兵的衰落显然与农民大起义和世族门阀的衰落无关,而主要是与其机动性差有关。

    在中原,甲骑具装的衰落也首先是由于其机动性差。沉重的具装铠甲虽然带来了防护力的增强,却减弱了机动性。据考古发现,一件完整的铁具装,约重40至50公斤,特制的重铠可达100公斤。南宋初年,一领铁甲的重量是45至50斤(约,26.86—29.84公斤)。可见,战马驮载的人甲和马具装的重量至少有60—80公斤,最重者可达130公斤。重铠增加了战马的负担,使其难以持久战斗,只有高大健壮而又稳重的马匹才能充当甲骑具装的坐骑,即使是这样的高头大马也只能以小跑、慢跑冲锋。

    骑兵是进攻型的兵种,机动性是骑兵作战的基本特点,失去了快速机动能力,就等于改变了这一兵种的性质,就难以体现其优势。早在先秦时期,孙子就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认为作战时应以正面军队与敌交战,而以侧击、迂回、包围等取胜,很重视机动作战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军队以车兵和步兵混合编成,车兵受道路的限制很大,步兵靠双脚步行,行动速度比较慢,二者的机动性都还很差,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受到不少限制。只有到西汉时期,以轻骑兵组成的骑兵大集团出现后,这一主张才得到较充分的实践。骑兵大集团的出现使军队由注重力的对抗转变为注重寻找和创造机会,其实质是通过机动、速度来体现军队的战斗力。

    魏晋南北朝以降,骑兵发展为人马都披铠甲的甲骑具装,防护力虽然提高了,机动性却降低了。李耀认为机动性、突然性、翼侧突击和冲锋的猛烈性这四项因素是古代骑兵战术的基础。而要真正发挥这些因素的潜在作用还需依仗马匹的高度机动性。后世英国某军事史学家也认为骑兵的“王牌为速度和时间而不是打击力”。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甲骑具装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甲骑具装机动性差,虽然适于正面突击,却不适于实施机动战术,不宜于穿插、迂回,出奇制胜沉重的具装使其战术简单、行动迟缓。

    虽然甲骑具装在对付装备简陋的步兵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对付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和装备精良的步兵时则往往力不从心,甚至处于不利地位。隋军在与突厥作战时“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这说明隋军的甲骑具装很难单独抵挡突厥轻骑兵机动灵活的进攻,需要与步兵配合作战,方能与之抗衡。这和十字军重骑兵与塞尔柱土耳其轻骑兵作战的情况十分相似。由于行动迅速的塞尔柱轻骑兵经常避开笨重的十字军重骑兵的正面进攻而迂回其侧翼和背后,十字军发展了一种步骑协同的战术,即以步兵弓箭手组成牢固的掩护屏障,骑兵在其后,当骑兵要发起冲锋时,步兵则让开通路,以二者的协同来与塞尔柱轻骑兵对抗。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西取关中。九月,隋将“桑显和率骁果精骑数千人”,夜袭唐军,唐军初战不利,“诸军多已奔退”。此时,率部众随唐军出征的西突厥特勤史大柰“将数百骑出显和后,掩其不备,击大破之,诸军复振”。隋军骑兵是甲骑具装而史大柰所部却是轻骑兵。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发挥速度优势绕到隋军阵后击败了防护力强但机动性差的甲骑具装。

    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尤其是与突厥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人们逐渐认识到对骑兵来说,机动性比防护力更重要。隋唐之际,在军事思想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重视机动的思想代替了重视防护的思想。唐初名将李靖便曾特别强调指出,“用兵上神,战贵其速”。

    新的军事思想又需要新的主力兵种来实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军队中除甲骑具装外还有一定数量人披铠甲,马不披具装的轻骑兵,后者作为辅助力量,与前者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如侦察、追击等。由于战争实践重新需要轻骑兵充当战场上的主力,人们开始以轻骑兵代替甲骑具装作为军队的主力。起初是增加了军队中轻骑兵的比例,减少了具装骑兵后来逐渐以轻骑兵基本取代了具装骑兵。

    在强调机动作战和进攻的突然性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唐初战争中经常使用行动迅速的轻骑兵进行出敌不意的远程奔袭。名将李靖就非常善于使用轻骑兵进行突然袭击常出敌不意,战而胜之。贞观四年(630年),他率军进攻东·突厥,趁其不备,突然以三千骑兵“夜袭定襄”,大败突厥。不久,又趁唐俭等前往突厥牙帐慰抚时,“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一举歼灭突厥主力。

    事实上,唐初不少杰出将帅都善于使用轻骑兵,在战场上实施高度机动战术,相机破敌。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战斗中就非常注意寻找敌人的弱点,以己之强当敌之弱,不简单地以硬碰斗力与敌人决胜负,而是以机动、速度来寻找和创造战机。李世民曾说自己“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

    他往往先以轻骑兵实施敌前侦察,寻找敌人的弱点,然后适时加以攻击。如虎牢之战中。“世民命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建德阵西驰而南上……贼若不动,尔宜引归,动则引兵东出……士及至阵前,阵果动,世民曰,可击矣。”遂率轻骑兵猛扑窦建德军的总指挥部。有时他以轻骑兵迂回敌军阵后,攻其侧背,配合正面形成夹攻,有时直接从敌军薄弱部分突入,贯穿敌阵,然后从其背后再次冲入,反复冲杀,把敌阵搅得大乱,使敌军指挥失灵,陷于崩溃,以局部胜利带动全局胜利。如在击败窦建德的虎牢之战中他就是亲率轻骑直冲敌阵。其部下李道玄“挺身陷阵,直出其后,复突阵而归,再入再出,飞矢集其身如猬毛”,李世民“给以副马,使从己”,并亲率史大柰、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卷起旗帜贯穿敌阵,在窦军阵后”张唐旗帜,建德将士顾见之,大溃”,窦建德也因伤被俘。这个战术,也就是李曜在飞腾军时代就开始为麾下诸将讲解的“卷旗过营”,此次史建瑭就是模仿这一战术。

    由于甲骑具装的主要长处在于防护性和冲击力,不在于速度,其主要作用是充当正兵突击,不宜于出奇制胜,而轻骑兵才善于以速度表现战斗力,所以,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在重视机动的军事思想占了主导地位之后,甲骑具装在与轻骑兵的竞争中便处于不利地位,它必须让位于轻骑兵。

    其次,是由于杀伤兵器的发展。综观军事史,武器装备总是在对抗中发展的“盾”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矛”的进一步发展。自十六国时期,防护力很强的甲骑具装大量出现在中原战场之后,杀伤兵器也有了很大发展。弓弩、大斧、长枪等得到较大改进,隋唐之际还出现了由斩马剑发展而来的陌刀。这些都对甲骑具装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两晋南北朝时期,弓的发射力比前代有所增大,南北朝时的步弓可达10余石,马弓可达6石。西晋时期出现了威力强大的神弩,东晋南朝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号称”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北朝也有用数头牛才能绞轴张弦的床弩,用于守城和防御游牧民族骑兵的冲击。唐代除一般的弩外,还有在晋代万钧神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车弩,一次可同时发射七支铁羽箭,射程达700步。车弩可装在兵车、战船上使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可用于攻坚、守城,也可用于抗击骑兵。唐代强弩的威力很大,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唐德宗时,藩镇叛乱,叛将“李希烈既陷汴州,乘胜东侵连陷陈留、雍邱,顿军宁陵,期袭宋州。浙西节度使韩蟦命栖曜将强弩数千,夜入宁陵,希烈不之知。晨朝,弩矢及希烈坐幄,希烈惊曰,此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东去”。另外,唐代还有专用的射甲箭,而且是各种箭中装备最多的。北朝后期至隋唐军事上的重要对手突厥人使用的是射程、弓力和命中率都比古时完善的木、骨镶拼而成的m型复合弓。突厥箭的侵彻力比唐箭更强。

    唐时,不仅弓弩的杀伤力增强,而且装备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唐军中装备弓的比例是10分,即平均每个战兵都装备有弓,装备弩的比例是2分,即20%,专职弓弩手的比例也比前代增多达战兵的30%。当然如沙陀铁骑这般以骑射为本的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更是人人都是弓箭手。大量强弓劲弩对甲骑具装造成了很大威胁。

    另外顺便提一下,隋唐之际还出现了由汉代的斩马剑发展而来的陌刀。陌刀两面有刃,全长一丈,重15斤,砍杀效能相当高。陌刀是当时的常备兵器之一,军中设有陌刀队。据李筌《太白阴经》载,唐代一军中战兵为12500人,配备陌刀2500口占了战兵人数的20%。不过那是盛唐时期,如今唐军之中,包括沙陀军,陌刀基本都已经只剩传说了。

    隋唐时代,斧有较大的改进,刃部加宽,柄却减短,依其式样分为长柯斧和凤头斧,砍杀效能都相当高。具装铠的防护面积虽大,马腿却难以防护,虽然弓弩难以射中马腿、陌刀、大斧却正可以砍到。

    从汉到唐,长矛也得到了较大改进。晋代,出现了矛头短而尖的改进型长矛,其头部比传统的矛头要短,整体轻锐,使用灵便,刺杀效果更好,而且比较节省金属,制作简便,容易大量装备,于是被广泛地使用。唐代一般称矛为枪,作为主要兵器,每个战兵都配备一杆。唐代的枪比前代的矛更容易洞穿铠甲,而突厥人使用的长矛,其棱上有一个专门用以刺穿铠甲的窄翼。这些都使具装的防护力相对下降,其必要性也相对下降。

    因此可以说,隋唐之际杀伤兵器的威力显著增长,给行动迟缓的甲骑具装带来了很大威胁。在军事史上,当杀伤兵器的威力显著超过防护装备时,有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设法加强防护装备,另一种则是取消防护装备,以减轻负重,提高机动性。

    大唐决策层为此采取了部分取消防护装备,即取消马具装的作法,改甲骑具装为人披铠甲,马不披具装的轻骑兵,以高速机动来规避并进而压倒对方的杀伤兵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已有人卸去具装,冲锋陷阵,只是还不普遍。

    到了唐朝,战马普遍卸去具装,以高速机动的轻骑兵突击敌阵的战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如前文所述,太宗皇帝在战争中就经常以其精锐的轻骑兵克敌制胜,或迂回敌军阵后,攻其侧背,配合正面形成夹攻,或直接从敌军薄弱部分突入,贯穿敌阵,然后从其背后再次冲入,反复冲杀,把敌阵搅得大乱,使之陷于崩溃。

    一般来说,武器装备决定战术的样式,而战术又会反过来影响武器装备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杀伤兵器的发展,决定了以机动为主的战术代替以冲击、防护为主的战术,而这一战术的使用又影响了以轻骑兵代替甲骑具装的历史趋势。

    隋唐之际对汉族影响力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突厥,而突厥军队强调机动性,大量使用轻骑兵。突厥军队中披有马衣的战马只是极少数,而且突厥的“马衣”并非金属具装,而是皮革所制。沙陀人是突厥分支,他们也从来不让铠甲的重量妨碍战马的机动能力。是以刚才李曜的命令下达之后,辅兵才拿出战马所用的皮铠,为之临时装备。

    因此李克用所部沙陀铁骑,虽然名号“铁骑”,但并不是普通意义理解上的装甲重骑兵,而是典型的唐朝范、突厥风的轻骑兵。这支骑兵远可射击,近可冲阵,其威力从这二十余年的战绩中便可得知。

    骑兵在平时行走之时并不纵马狂奔,电视剧里那种一动骑兵就是狂奔的基本都是扯淡,其实骑兵平时行进,基本上就是战马行走的速度,了不起比人走路略快……如果是人走路时略微加快脚步,速度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李曜今日算是不惜马力,先前追赶之时就是一路驰马小跑,此时披甲之后,也是小跑接近。等到以他的目力完全看得见情况之时,正看见一支数百人的开山军骑兵在朱温营中冲杀,朱温的王旗大纛的确倒下了,不过奇怪的是汴军尚未完全乱了阵脚。

    他再一细看,正好看到史建瑭与汴军一名将领正在酣斗,不远处史俨也正与一名汴军将领大战,其后不远,咄尔与克失毕正冲杀过去。

    这时李嗣昭急道:“糟糕,国宝这怕是想卷旗过营,但被汴军悍将缠住了,那与他斗汴将看来不过三旬,某却未曾见过,不知是何人。不过,那与史俨交战的,某却认识,正是踏白将李思安!史俨虽勇,恐不能久战……副都统,末将请战!”

    李曜心中一紧,转头看李嗣昭一脸坚毅,忽的想起李嗣昭原先历史上本就是个极其坚毅的悍将,当下点头:“虽然军旗未展,但我大军出现敌后,效果也是一般。李嗣昭!”

    “末将在!”

    李曜目中杀机一闪:“你为前锋出战,只许胜,不许败!”

    李嗣昭猛一抱拳:“得令!”

    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七)

    “兀那敌将,倒是有些手段,且再吃某一枪!”

    史建瑭深知自己卷旗过营,关键便在神速,切忌恋战,一旦被面前这使大铁枪的黑脸汴将拖住,刀锋一般的攻势无法达到“破竹”一般的效果,这卷旗过营就算失败。因此,他也顾不得思索汴军之中怎的又忽然多了这么一员悍将,竟然比之前交手数合的李思安还要难缠,只得再不留手,大喝一声:“流星乱坠!”

    只见得他单手持枪,以瞬间抖出十一朵枪花,当真如流星乱坠一般直罩那敌将身前。

    那汴营敌将大喝一声:“来得好!”猛力挥舞铁枪,那铁枪恍如木质一般轻便,“当当当当”连响,竟然将史建瑭这一手绝招全部招架。他正要反击,却见史建瑭拔马便走,一愣之下,立刻大笑:“白袍将史敬思之子,不过尔尔,你要走,且先问问我王彦章的铁枪!”

    王彦章挡下史建瑭绝技,正要拔马追赶,却不料那胯下骏马忽然双膝一曲,直接将他甩了下来!王彦章何等手段,虽然这一下太过意外,却也不至于叫他难堪,只见他铁枪往地上斜斜一刺一挑,便将自己顶了起来,空中一个鹞子翻身,稳稳站定。

    不过他下意识朝那战马一看,心中便是一惊,原来那马的马头竟然出现了碗口大一个血洞,其中鲜血、脑浆泊泊流出,这马……竟然早已死了。

    王彦章心中一寒,这时才知,方才史建瑭那一手流星乱坠并非要置自己于死地,而是卖了个乖,假意取人,实则杀马!如今失了朝夕相伴的战马,纵然换乘一匹追上,也决计不会是史建瑭的对手了——这般级数的武将,人马心思合一,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战斗力,若是换了一匹不熟悉主人心思的战马来,其配合必然大打折扣,倘若王彦章换马去战普通晋将,倒也无妨,可换匹新马去对战史建瑭,那必然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此人不愧是沙场骁将,果决异常,知道再去纠缠史建瑭已无意义,便再不迟疑,换乘了身边牙兵的一匹骏马,回身去战。他看了一眼正和史俨交战的李思安,知道李思安正处上风,便立刻转头朝咄尔与克失毕杀去。

    咄尔与克失毕都是沙陀五院出身,也是马上悍将,刚才他二人跟随史建瑭与史俨杀入汴营,所遇汴将哪里是这四人的对手?特别是有史建瑭这样一个神将级数的领军人物存在,在遇到王彦章和李思安之前,根本没遇到一合之敌,而当李思安和王彦章杀出,也分别被史俨和史建瑭接过战去,咄尔和克失毕则负责领兵扩大战果,争取杀出一条血路。

    此时他二人刚看见史建瑭纵马奔来,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便听见史建瑭大吼:“破阵!破阵!”他二人本就是开山军高级将领,自然也曾听李曜说过卷旗过营这一战术的要点,知道此时必须一举杀穿敌阵,展开战旗才算胜利,要不然就是直接杀死或者俘虏敌军主将,若是做不到这两点,其余的一切战果都只是昙花一现,自己这支精锐的孤军,立刻就会被敌军淹没。因此,他们一听便知道史建瑭这话其实是叫他们别管其他,立刻破阵!

    但克失毕却犹豫了一下,一枪捅死一名汴军,喊道:“只怕走了偷锅贼!”

    原来刚才他们砍倒朱温王旗大纛之后,看见中军帅帐窜出几人,其中一人王袍金甲,不是朱温还能是谁?那人在一众汴将的护卫下,已然匆匆溜走,不过距他逃走还不算太久,如果去追,也未必追不上。卷旗过营要胜利,透阵扬旗是一种,斩杀敌军主帅也是一种,但相比之下,如今的敌人乃是朱温,这可是大王的宿敌,如果将他斩杀或者俘虏,那该是多大的功劳?因此克失毕才会犹豫,才会有此一问。

    但史建瑭毕竟是杰出将才,比克失毕更沉着果决,他知道朱温身边牙兵环绕,还有众将拱卫,绝不是那般轻易便能得手的。更何况,如果先前能够势如破竹直接杀进朱温的中军帅帐,或许还有机会将之斩杀当场,但天不遂人愿,他们正巧被巡营的李思安和王彦章撞上,一番龙争虎斗之下,已然失去了奇袭的突然性,此时还妄图斩杀、俘获朱温,不过是幻想而已。存这种侥幸心理作战,可不是军使所提倡的,也为他史建瑭所不取。在他看来,如今当务之急是迅速破阵,然后张光远和刘河安顺势杀入,将渡河北上的这支汴军所残存的主力杀败,然后再会同军使赶来追击的河东大军拉网式搜索,或许还有点希望将朱温抓获。

    因此,他毫不犹豫再吼一声:“破阵!”说罢也不迟疑,带着亲兵就往汴军后军冲杀。

    咄尔虽是猛将,却不大动脑,见状不禁朝克失毕望去,瞪大眼睛问道:“直娘贼,你们到底要朝哪边杀?”

    克失毕虽然对朱温的人头很感兴趣,但开山军军法严厉,史建瑭本身便是都虞候,平日掌管斥候与军纪,此时又是军使安排的主将,若是临阵抗命,只怕就算真拿了朱温的人头,得了大王的奖赏,也要被军使斩首示众,已正军法。他对于挑战军使的威严实在半点兴趣也无,只好收起了去立这邀天大功的心思,道:“破阵吧!”

    咄尔见意见统一,大是满意,拔过马头就要跟着史建瑭杀去,却不料身后一声怒吼:“东平王麾下,铁枪王彦章在此,兀那敌将,还不献上狗头!”

    咄尔转头望去,便见王彦章黑着一张脸,挺起一杆枪,纵马杀来。咄尔一看这话居然是冲他说的,当即大怒,回骂道:“放你娘的臭狗屁!你这破枪要有朱憨儿的铁棒使得好,再他娘的冲你耶耶我叫唤不迟!”

    咄尔的武器却不是制式长枪,而是一把长把直柄大刀,有些类似陌刀模样,不过却被改成方便马战的样式。

    咄尔是个莽撞汉,听得王彦章骂战,哪里还记得破阵之事,拍马拖刀就去迎战。王彦章刚才被史建瑭略胜半筹,窝了一肚子火,正要找个人来发泄,当下迎头便是一枪,直刺咄尔咽喉要害。

    咄尔冷哼一声,长刀一竖,横过去硬生生格挡。只听得“铛”地一声巨响,两人战马同时往后退了一步,咄尔只觉得双手虎口一麻,心中就是一惊,暗中警醒:“直娘贼,这厮好强的膂力,这他娘的得换了朱憨儿来,才能跟他硬拼!”

    那边王彦章却似没事人一样,冷笑一声:“还算不错,有几分力气。”

    咄尔这种人,宁可吃亏不能丢脸,当时就反讽道:“就这点能耐,便开始吹了?说得跟他娘的天下无敌似的,我呸!就你这点能耐,莫说碰上存孝将军,便是俺们军使的牙将朱八戒,也能打得你筋骨寸断!”

    王彦章冷笑一声:“久闻李存孝大名,只是无缘领教,至于朱八戒,可是那号称擎天一柱的?哼,跳梁小丑,不值一哂!”

    咄尔在军中经常被憨娃儿拉去“陪练”,对憨娃儿的武力那是有着直观认识的,平日里一直当做自己的目标,乃是榜样一般的存在,这时听王彦章这般说辞,顿时大怒,他娘的,朱憨儿都不值一提,那俺咄尔算什么了?

    当下一提长刀,挺身便上。旁边的克失毕久经沙场,已然看出咄尔并非王彦章对手,怕他有所闪失,顾不得讲什么单打独斗,立刻挺枪上前助战。

    史建瑭冲杀一阵,眼看要进汴军后军营盘,忽然发现咄尔和克失毕未曾跟来,转头一看,却见他二人正与王彦章斗得难解难分,一边是铁枪纵横、叱咤中原的豪雄,一边是同袍多年、配合默契的好汉。王彦章虽勇,胯下战马却难与他心意相通;咄尔和克失毕虽然配合默契,此前已经很是冲杀了一阵,精力未免不甚太足,这一战真真是打得难解难分。

    史建瑭又怒又急,却也无法可想,只能心中叫苦:“他们三人都被缠住,只剩我一人冲进,此番再欲破阵,难也!”

    他正被蜂拥而上的汴军围住,忽然听得一个中气雄厚的声音吼道:“河东李嗣昭在此,当者领死!”

    史建瑭精神一振,抬头一看,果见李嗣昭全身披甲,领着一支约莫千人的骑兵斜刺里冲杀出来,一下就将汴军的重围冲破,眼见得就要杀进来与史建瑭会合。

    要说史建瑭刚才也不过是心中叫苦,而且也只是觉得破阵恐怕无望,却并非力不能支,这时一见李嗣昭,顿时便知李曜到了,当即便问:“嗣昭将军,我家军使何在?”

    李嗣昭还未曾答复,斜刺里又杀出一支奇兵,领头之人魁梧异常,恍如一尊铁塔,手中提着一条碗口粗细的漆黑铁棒,哈哈笑道:“史国宝,俺老朱来也!军使说了,他在山上观战,看你能不能戴罪立功!”

    史建瑭心中一松又一紧,一松是既然李曜到了,这场胜利必然是无疑的。在他心中,没有军使打不胜的仗!一紧是,憨娃儿不善言辞,但也绝不会胡说,他既然说军使等他戴罪立功,那说明在军使眼中,他不听安排,自作主张将堵截朱温的地点从解州之东换到解州之南,乃是违抗军令……

    虽然,平时他史建瑭就是都虞候,执掌军中纲纪,但他深深的知道,军中的纲纪问题,是军使最为关心的“纪律、待遇、训练”三个问题之首,甚至曾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今自己身为都虞候却犯了这个错,只怕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但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说了,事是自己做的,怎么处置,只能看军使如何想了。他心中安慰自己:“好歹军使说了,看我如何戴罪立功,我史建瑭虽不畏死,却不能死在这种事上,玷污大人(特指其父亲史敬思)令誉!”

    就在史建瑭精神微微恍惚一下之时,忽听得身后咄尔扯起嗓子大呼:“朱憨儿!这贼将说三合便能败你!啊……他还说军使坏话!”

    憨娃儿本要冲进后军帮史建瑭彻底击溃汴军后军,忽听这一句,勃然大怒:“贼将作死!”

    这厮比咄尔还冲动,一听对面汴将敢诽谤李曜,当下再不答话,猛然一夹马腹就冲了过去,大吼一声:“咄尔、克失毕,你们闪开!俺来看看,谁能三合败我!”

    咄尔和克失毕心有灵犀,见憨娃儿挟盛怒而来,根本不用他喊,早就各自虚晃一枪,拔马掉头就走,连背后空门都不管了。

    王彦章大怒:“你这沙陀贼厮鸟,某何曾诽谤你家军使!”话音刚落,忽听得前方马蹄急促,抬头一看,只见一面色稍显稚嫩的魁梧将领挥棒杀到,此人全身煞气,仿佛是佛门护法金刚之忿怒像,一种武将独有的直觉,让他心中陡然升起巨大的警惕。但他毕竟是沙场豪雄,此时不退反进,猛然一夹马腹,反而纵马向前,手中铁枪一抬,喝道:“王某枪下不收无名之鬼,来者可是朱八戒!”

    憨娃儿见王彦章不退反进,冷笑一声:“撑过三招,才配问俺姓名!”话说间二人距离已然拉近,他忽然大喝一声:“第一招!金乌天降!”当头一棒,猛然砸下!

    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八)

    憨娃儿的这一招“金乌天降”,看起来并无什么精妙之处,就是倚仗蛮力当头砸下。但他一身神力,这一棒下来速度太快,常人要是闪躲,绝来不及,更何况这骑战之时,闪了上半身也没用,倘若这样一棒砸在腰间,铁定脊骨粉碎,那更是必死无疑了。

    王彦章只看憨娃儿的气势便知这一招威力巨大无比,而且憨娃儿是主动出击,这一招金乌天降占了空间上的上风,自己要去抵挡,只能由下往上去格挡,明显吃亏。但憨娃儿的铁棒虽重,在他手里施展出来却是举重若轻,这一招来得极快,根本来不及用其他类似围魏救赵一般的招式去攻其必救来化解,只能将铁枪横着一抬,全身力道灌注两支铁臂,腰间则微微弯曲,以免僵直受力,万一不敌,也不致震断脊骨。

    金铁相交,只听得“铛”地一声巨响,王彦章闷哼一声,硬生生挡下憨娃儿一棒!可惜胯下这匹马儿却受不住这天塌一般的重压,悲嘶一声,四膝曲地,竟被活活压折了马腿!

    王彦章心中惊怒之极,想他王某人过去十余年纵横中原,虽未得封高官,但从小卒做起,若非征战沙场,立功无数,焉能有今日地位?这十余年出生入死不知凡几,还从未如此狼狈过,竟一连两次被人打落马下!

    在王彦章看来,史建瑭那是家学渊源也还罢了,老子英雄儿好汉,无甚可说,可这朱八戒又是哪里冒出来的悍将?更糟糕的是,史建瑭当时将其战马刺死是为了脱身,不会趁胜来取自己性命,而眼前这敌将朱八戒,却是含怒来战,显然不会留手。想到此人方才这一招的力量和速度,王彦章岂敢怠慢,连鹞子翻身都不敢使,直接一个懒驴打滚,滚至一圈时用左手在地面上猛然一撑,借力向后空翻站立,同时右手将铁枪斜指,摆出一个防御起手式。

    哪料憨娃儿根本没有趁机来攻,反而提缰勒马,傲立原地,冷笑道:“身为骑将,骑术不精,明知俺这一招势大力沉,却只顾得上自己弯腰,不知用脚尖轻点马腹,让马儿随势而动,化解大力……哼,就凭你这点手段,也敢说三招败我?”

    王彦章心头大怒,暗道:“你道我不知道该这般做?可这直娘贼的破马根本不是我的坐骑,我脚尖点这马腹点了数次,它仍不会做出反应,我有办法?”

    但王彦章何许人也,虽然未曾读书,但纵横沙场多年,心气也是极高,根本不做解释,只是冷哼一声:“三招未毕,呱噪个甚!”

    战场之上的憨娃儿,历来就不是平时那般憨傻模样,闻言狂笑一声,豪言道:“你既失了战马,俺不占你便宜,便来与你步战!”

    王彦章扫视周围一眼,只见咄尔和克失毕根本没看他二人的“决斗”,而是直接领了憨娃儿带来的开山军牙兵去与包围而来的汴军周旋,但他二人虽然也称悍将,比之憨娃儿这般神勇无匹毕竟不如,一时只能与汴军杀个难解难分,却暂无破阵之力。

    王彦章心中微微一松,冷然道:“你要打,便来打过!”

    憨娃儿翻身下马,那战马与他心意相通,用马头轻轻蹭了蹭他的胸口,憨娃儿伸手拍拍马脖子,道:“喏,去那边等俺。”说着随手朝旁边一指,他这战马果然通灵,得得得小跑到那边站定,打了个响鼻,乖乖看着憨娃儿。

    憨娃儿哈哈一笑,手中铁棒随意一撩,问道:“方才俺听你自称姓王,倒要问一句,可是王彦章?”

    王彦章冷笑道:“某自问并无什么名头,倒不料朱将军也曾得闻,倒是稀罕。”

    “你想岔了。”憨娃儿撇撇嘴:“俺本来不知道你是哪根葱哪颗蒜,不过方才你和史国宝交手时,我家军使在那小山坡上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就跟俺说:‘那与国宝交手之人,某料定是王彦章无疑,待会儿你与九兄一道出阵,由你去称称王彦章的斤两。’所以啊,俺就知道你是王彦章了。”

    王彦章闻言,又惊又怒。惊的是李曜这位最年轻的河东名将怎会知道自己的名号,要知道在汴军营中,只有数十名将领一齐与会之时,才会有他王彦章一席之地,其在汴营的地位着实不高。怒的是从李曜这话来看,他根本没把自己当回事,随便派一名牙将就说来称称自己的斤两。不过……话说回来,这朱八戒据说也是河东少有的悍勇之将,且从刚才他那一招来看,此人之武力,确实极高,定是难缠之辈,自己若不小心应付,怕是真要被沙陀小瞧!

    他心中有了计较,当下便道:“久闻朱将军也是河东有数的勇将,贵军使命你来称量某之强弱,倒叫某家好生感激!既然如此,便请朱将军赐教!”

    憨娃儿哈哈一笑,气势顿变,手中铁棍一摆,猛然前冲,大喝一声:“怪蟒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