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确有情(高干 婚后) 我爱的你 我的小男友(高甜, 1v1)

第13节

      “傻孩子,你就不怕过了病气?”福临笑道,“等过两日我的病好了,你日日跟我睡都没有关系。”

    博果尔一步三回头的跟着奶嬷嬷回去了,福临这才躺了下来,吩咐下人谁都不许来打扰,自己闭上眼睛,大脑却依旧放松不下来。

    伊宁是镶黄旗的,多尔衮已经派人回京去查探他的底细。按照常理说,两黄旗是皇太极直属的,应该也会忠于太子,他并没有杀自己的动机。莫非,他真的只是想另外走一条路?

    福临翻了个身。如果当初自己问一句路怎么不对,会有什么结果呢?或者伊宁会说只是抄近路,或者,他会当场下手,将自己和博果尔都杀了。

    所以,他依旧不后悔自己杀了他,只是一直到现在,他总是会梦见那鲜血喷射出来的一瞬间,没有一晚上能够睡好。

    其实,这不是他手上的第一条人命。上辈子的时候,他杀了的人,是他的父亲、继母,以及毁掉了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父亲和那个年轻女人结婚后,很快就给他生了个弟弟。顿时,他便成了没有父母的孩子,虽然有着外公外婆,可外公外婆有着一堆孙子孙女,对他这个没娘的外孙只能格外照顾一点,他的日子过得并不是那么顺心。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计划。他想尽一切方法,娇惯那个弟弟,帮他做作业,给他零用钱,教他打游戏,教他偷东西。最后,弟弟学会了逃课,学会了赌博,学会了泡吧,学会了抽烟喝酒,终于,在他不动声色的诱惑下,学会了吸毒。吸毒者花费一向很高,当时他已经上大学了,便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和打工挣的钱都寄回家去给弟弟,然后介绍弟弟认识了一帮放高利贷的。弟弟借高利贷,自己是中间人,还可以吃回扣。

    对弟弟来说,钱总是不够用的,便萌生了歪念头。没有多久,弟弟就因为藏毒和抢劫被判刑,送去了强制戒毒所,还欠下了一大笔高利贷和罚款。他打印了一封检举信,寄到父亲的单位。家里有吸毒人员,还跟发放高利贷的黑社会扯上关系,父亲在机关呆了一辈子,还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干部,临到快退休之际,因为这件事坏了名声,也丢了工作。

    之后,父亲迁怒于没有管教好儿子的继母,两人的关系日益紧张,天天都是吵架。家里的钱已经被弟弟挥霍得差不多了,父亲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还债还是不够。这个时候,父亲才想起还有个挺有出息的大学毕业的大儿子,想去找他。只是,他早已投身入魔都的滚滚人潮之中,就连外公外婆都不知道他的所在,父亲一无所获。

    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父亲老得很快,高利贷天天上门逼债。他又花了自己将近一年的工资雇了一个帅气的牛郎去勾引继母,继母很快陷入爱河,闹着要离婚。终于,父亲忍不住了,掐死了继母,关上门窗,拧开煤气。

    这两条人命是他一手造成的。据说,戒毒所里的弟弟听到这个消息后,精神接近崩溃。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为惨死的母亲报仇。在这二十年里,他时时刻刻在父亲面前扮演着透明人,对继母和弟弟笑脸相对,扮演着称职的兄长,天晓得他多想痛快的拿刀子杀了他们。不过,最终他还是成功了,没有人怀疑他,他还是名正言顺的遗产继承人。可他一点都不开心。毕竟,死了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他的生身之父,至少,在弟弟出生之前,父亲还是很疼爱他的。

    他火速卖了房子,在魔都付了首付,想自己一切从头来起,却没有想到这从头来起来得太夸张了,一下子来到了清朝。

    福临的眼前又浮现出伊宁那张扭曲的讶异的面孔,揉了揉额角。就算伊宁是冤枉的,那群野狼却是明晃晃的想要他的命。不管是他还是多尔衮,都认为罪魁祸首应该是大阿哥豪格。估计皇太极也是这么认为的吧,否则,不会这么特意点出豪格对他的关心。

    豪格年纪最大,战功累累,还有兵权。这样的一个人对皇位有野心那简直是理所当然的,输给他这个只会吃甜食的毛头小子,换了谁都会不服。

    不过,在皇太极还活着的时候,豪格还是不敢做得太过分的。福临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在梦里,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女人毫无生气的躺在地上,男人搂着另一个受了惊吓捂着肚子的年轻女子,四周的人们有尖叫的有逃跑的有围观的,一片乱糟糟的景象——只有那个孩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似完全脱离了这个世界。

    虽然太子和十一阿哥出了事,围猎还是不能停止的。过了两天,福临退了烧之后,依旧跟在皇太极身后活蹦乱跳,而博果尔似乎有一些心理障碍,没有了刚开始的劲头,只是粘在福临身边,一步都不肯多走。

    皇太极看在眼里,很是欣慰。做为一个皇帝,就算他自己对兄弟们并不地道,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对其他儿子们不地道。福临对博果尔的关心照顾,就算是亲兄弟也不过如此。老六老七两个孩子调皮捣蛋,时不时的恶作剧,福临也没有放在心上。更别提他曾经亲耳听福临说,将来要过继一个孩子到八阿哥膝下了。

    宽厚沉稳,友爱兄弟,再好好的教导一番,自己后继有人啊。想到这里,皇太极更是开心,也不顾自己日益发福的身体,身先士卒,又去打了好些猎物回来。

    与此同时,永福宫也得到了围猎的消息。布木布泰差点将手中的茶碗掉落,雅图咬牙道:“弼尔塔哈尔呢,怎么都没有照顾好太子?”

    送信的小太监头都不敢抬,结结巴巴的将事情说完,又下大力气夸奖了太子的处变不惊,永福宫众人才松了一口气。阿图拍着胸口道:“太子好生厉害,不愧是额娘的孩子。”

    “也不愧是我们的弟弟!”阿娅大力点头。雅图捏了把她的脸,笑道:“所以,我们的阿娅也是很厉害的,对不对?”

    布木布泰皱眉。和福临的想法一样,她也认为这是豪格干的。只有豪格才能指挥得动围场的侍卫,放野狼进来,也只有豪格能控制镶黄旗的人。

    “看来,我对他慈悲,他却反过来对付我的儿子。”布木布泰哼了一声,“苏茉儿,准备我的车驾,我们去中宫。”

    不怕他动,就怕他不动,布木布泰冷笑:乌拉那拉氏还在宫里讨生活,豪格现在就动手,稍微嫌早了一些。

    第十三章

    崇德八年的这个新年,过得分外热闹。

    一方面,蒙古杜尔伯特部来朝,证明了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另一方面,年幼的太子举止得当,沉稳又不失可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很给皇太极长面子。皇太极很高兴,整个年都在中宫和永福宫流连,引得后宫其他女人敢怒不敢言。

    福临也很轻松。过年的时候要封笔,没有什么要紧的政事是不会有谁不长眼的来打扰皇帝的,所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来客人的时候出去展览一圈,其余的时间,他都会宅在永福宫或者上书房,看书。

    多尔衮、豪格和多铎得以晋升,主要是因为他们攻下锦州的功绩。他关注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于事后的屠城。不单单是锦州,从努尔哈赤开始,不管攻打下什么地方,下的第一道命令都是屠城。

    造反也好,侵略也好,为的只不过是钱和女人,这种无节制的屠杀是怎么回事?福临只觉得小脑袋一阵一阵的疼。就算知道自己未来会是皇帝,可距离他的亲政还远得很,就算亲政了,他也不能确定自己可以扭转这一个民族的弑杀本性。

    “太子,你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

    忽然传来的声音打断了福临的思考,他一抬头,就见多尔衮笑眯眯的站在自己面前。

    多尔衮看一眼高高的书堆,将福临抱起来:“你就是喜欢看书,都封笔了,只有你一个人还往书房里钻。”

    福临伸手搂住他的脖子:“叔父,这里的书太少,能给我多弄些汉人的书吗?”

    多尔衮奇道:“你怎么会想要看汉人的书的?书房的先生们在讲解吗?”

    福临笑道:“皇阿玛只知道让我看《三国演义》,我托桑吉偷偷给我弄了《三国志》和《东周列国志》,里面的谋略可比《三国演义》的强太多了。所以我还想看更多的嘛,桑吉弄不到,叔父给我买好不好?”

    多尔衮看他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好,叔父给你买,你要什么?”

    “嗯,四书五经这里有,我要看《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福临掰着胖乎乎的手指头,“先这么多吧,看完了我再问叔父要。”

    这孩子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多尔衮就是喜欢他这副小模样,又逗他:“要是你看不懂怎么办呢?”

    “我会问书房的先生,也会去问范先生。”福临口中的范先生便是范文程,现在是大学士并议政大臣,皇太极手下的第一汉人谋士。

    多尔衮捏一捏他圆滚滚的脸颊:“那你用什么来谢谢你的叔父呢?”

    福临想了想,吧唧一口亲在多尔衮脸上:“额娘和姐姐都喜欢我亲亲,叔父也喜欢!”

    “好,好,叔父喜欢!”做为一个盼子成狂的人,多尔衮被他亲得浑身舒畅,心里想着若是自己也有个孩子,也像福临这般可爱,天天粘着他,那该多好。

    “叔父,叔父,”福临叫了两声,成功的将多尔衮的魂给叫了回来,“那个,如果福临有的书看不懂,能问叔父吗?”

    “呃。”多尔衮迟疑了一下,他的确是读过书,可更多的时间是在打仗,对汉人这些酸溜溜的文字也不感兴趣,可要是让他在这个小团子面前承认自己懂得不多,那岂不是太没有面子?

    福临继续欢乐的添砖加瓦:“叔父最厉害了,叔父一定懂好多好多东西。额娘总是说让我多向叔父学学的,叔父教我读书好不好?”

    在这种小狗眼神的攻击下摇头是件很罪恶的事,多尔衮硬生生的点了个头:“好,你要是有不懂的,就尽管来问。”

    “叔父最棒了!”福临一声欢呼。多尔衮顺手将他顶到脖子上:“走,叔父带你出宫玩去!”心里却在哀嚎:看来回家要恶补汉人的学问了,不然怎么在太子侄儿面前做榜样呢!

    盛京已经相当的繁华了。这天是正月初五,民间有传说,那天是迎财神的日子,所有的商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那天开门,大街上热闹非凡。

    福临骑在多尔衮的肩膀上,饶有兴致的四处打量。只见处处都是鞭炮阵阵,路边都是面露欢笑的人群,从装束可以看出,有满人有汉人也有蒙古人。不管是谁都是悠闲的,似乎在享受过年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