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1节

      “那你答应御驾亲征了?”

    “……自从我们在这北梁相依为命以后,你说的事情,我什么时候拒绝过?”凤惊蛰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说过了,我会服从你。”

    听他连相依为命都说出来了,倒让姚玉容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她顿了顿,慢慢回答道:“……这个人,叫做白起。他这一生……从未败过。”

    “不过……你如果让他统兵,得注意别让他挖坑……虽说血债血偿,但也别埋太多人了……影响舆论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系统的资料库是提取自宿主潜意识中所存在的影像, 也就是说, 并不能凭空生造,无中生有。

    而历史上真正的白起,谁又真的亲眼见过呢?

    当姚玉容再次拿到【起翦颇牧】的时候,发现这张卡牌的功效并没有太多变化, 只是描述的更加具体了起来:

    【起翦颇牧】: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效用:可从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中一次选择召唤一位。

    限制:使用者必须对召唤者具有一定的了解,其资料足以令系统重构形象。

    这个限制, 让姚玉容能召唤的人,一下子就刷掉了王翦和李牧——她只在看过的历史小说里知道这两个人的名字, 知道的还不多。而仅仅只了解一个名字, 显然是无法让系统成功重构形象的。

    至于剩下的白起与廉颇,姚玉容对廉颇的了解差不多两个成语就能概括——负荆请罪, 尚能饭否。

    相比之下, 白起的名号更大。

    他起于微末,借由秦朝的军功政策, 一路高升,长平之战青史留名——坑杀四十万降俘, 由此得到杀神之名号, 战功赫赫, 直至最后封无可封。最终因为不肯奉命攻打赵国邯郸, 被秦王下令自刎而亡。

    而廉颇与白起同为战国四大名将, 可姚玉容总是觉得, 白起比廉颇厉害一点。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参与过长平之战,而最后以赵国惨败收场的缘故。

    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对上。

    廉颇守城的时候,秦国的将领不是白起,等到白起来了,赵国的主将已经换成了赵括。

    但除此之外,白起还有另一个形象深入人心,就是后世某个红极一时的恋爱手游里,可以操控风的异能者。

    前者在姚玉容的印象里,大约是个三四十左右,身形健壮,孔武有力,言语粗鲁生硬,不苟言笑,神色严肃,眼神冷酷的大叔。

    后者在姚玉容的印象里,则是个二十多岁,身形修长,剑眉星目的大帅哥。

    这导致姚玉容召唤白起的时候,系统发出了警告:

    “玩家【阮盈盈】的意识库中,以关键词【白起】检索到的内容发生冲突。请玩家保持统一,以保证召唤可以顺利继续。”

    姚玉容便只好把两个形象揉吧揉吧综合在一起。

    最后召唤出来的,究竟算不算真正的武安君白起……

    其实姚玉容也有点搞不明白了。

    系统应该……能把他重构成,不会辱没“武安君”名号的人……吧……?

    随着谢籍决定御驾亲征,由谢安代为监国的消息在朝堂上炸开,看着那些送上来的奏折,姚玉容挑了挑眉头,忽然觉得,她莫非,开启了一场将会旷日持久的储君之争?

    对于他谢籍驾亲征的命令,少有人反对——大概是觉得反对也没用,但对于谢安监国,却让一些人颇为不安。

    众所周知,当皇帝外出之时,监国一职往往由太子担当,也就是说,这是个与储君之位挂钩的敏感职位。

    虽然如今谢籍的儿子,当今太子谢璋过于年幼,那么也应该在大臣中选定一套执政班子,维持朝政稳定。

    如今选定了谢安,不由得让人琢磨,难不成……谢籍有心想传位于谢安?

    对于这样的猜测,姚玉容笑了笑,没有回应的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当做没有看到。

    而在谢籍率领大军,奔赴前线的时候,据说路遇大河,河中有一白衣少年,在船头而立,朝着谢籍大喊:“陛下何在?”

    凤惊蛰知道,这就是姚玉容所说的,那名叫白起的武将。

    她的确做到了凭空大变活人,然而系统却不像其他网文里的系统一样,还能给召唤出来的人把身份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个白起,是个黑户。

    按理说,黑户也没什么,月明楼不也都是黑户?

    但他不能走月明楼的路子,因为白起不可能永远存在,总有一天,姚玉容会结束回合,然后他就将不复存在。

    这个比喻可能有些不大妥当——但他算是个快消品。

    所以,倒不如直接往神秘的路子上引。

    大梁元年,九月下旬。帝亲征伐东戎。行至潞河,遇一少年。着白衣,美姿容。立船头,扬声而问,“帝君何在?”

    帝奇之,乃出,曰:“何人发问?”

    此人曰:“愿为君鞍前马后,讨伐戎逆,封侯拜将!”

    左右不悦,曰:“一介白身,何故猖狂?”

    唯帝笑曰:“善。其名为何?”

    回曰:“白起。”

    途中,起似全然不通行伍之事,见之则问,众人厌之。行至东戎,大梁残部归附,附于残兵尾后,终日不见踪影。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