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我说的危险不是安危,而是我二哥。”陆玉瑶愤愤不平的跺了跺脚,高皇后似乎心有灵犀一般,目光如炬,威严的扫了过来,陆玉瑶识趣的朝她笑笑,继而收敛了动作。
“太子殿下怎的了?”鸾玉佯装不解,又夹了一片鲈鱼脍,浇了南瓜汁的鲈鱼肉洁白如玉,入口回甘。
“没准那贱婢过几天就能成为二哥的通房。”
“太子殿下便是娶上三千佳丽,也是无可厚非的。”早已对陆玉明死心的鸾玉,又怎会因为姚燕云的挑衅而心生晦涩。
“哪个女子希望自己的夫君三妻四妾,鸾玉,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在想,不如你坐下来,好好欣赏宝和园景致。前面那堵影壁,流光溢彩,很是迤逦。”
晋帝身后跟着几个老臣,胡须鬓发皆已花白,却是精神矍铄,彼此侃侃而谈。
那片菊花琉璃,远远看去,没有丝毫破绽。加上这几日连阴,饶是破开乌云,日头也并不强烈。
晋帝站在百花影壁下面,抬眼看向高处的花品,那是一簇洁白的海棠,成团的簇拥在一起,茂密而又淡雅。
他的目光好似穿透那堵墙,看向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鸾玉知道,晋帝在睹物思人,故去的淑妃,也就是陆玉安的生母,与自己一样,都钟爱海棠花。
果然,晋帝叹了口气,眼角渐渐涌起雾气,回头,却是极为赞赏的神色。
“敏之何在?”
不远处居皇子席位的陆玉容,右手借力,撑着桌子站了起来。
“儿臣在。”
“差事办的好,朕要好好赏你。除夕之夜,你只管开口,朕必然应允。”晋帝对这个儿子怀了同情怜悯之意,他自幼风雅淡泊,不涉朝事,若非五岁意外断腿,前途自是一片光明。
陆玉明暗暗捏紧拳头,面上却是附和连连。
“皇兄果然不负父皇所托,这样短的工期,差事分毫没有出错。百花图影壁完工以来,我从未细细看过,如此远观不如站在跟前赏析更为壮观。
父皇,儿臣可否移步跟前?”
陆玉明起身,似笑面虎一般,将桌子往下一压,陆玉容失去着力点,身子微不可查的摇晃了一下,一瞬间的尴尬飞快逝去。
“为父皇分忧乃是儿臣分内之事,不敢索要赏赐。”
他没有动怒,面上有些白皙,病态的苍白。
“敏之,朕说了要赏你,便不会收回承诺。你先坐下好好想想,少陵,朝宗,你们两个过来。”
百花影壁周围摆了几层兰花,这样的季节,花房也是废了心思。
陆玉明走在前头,身姿挺拔,双手负于身后,华丽的袍尾徐徐浮动,行走间婉若游龙。他状若无意,却又胸有成竹的压低了嗓音,与后面那人说道。
“那块琉璃砖,想必你也知道其中玄妙吧。”
陆玉安脚步未停,身体向前与陆玉明靠近了些,笑道。
“不知皇兄何意?”
“三弟还在与我装糊涂,先前我还奇怪,怎的出了这样的瑕疵也能通过验收。若说工部尚书秦厉也就罢了,难不成礼部顾宝坤那双眼睛也是瞎的?我倒想看看,这过了验收的琉璃影壁,是否如父皇眼中那般完美无缺。”
秦厉是陆玉安的人,自然偏帮袒护。可据顾宝坤回禀,那面琉璃影壁,确实看不出任何瑕疵,蹊跷古怪,这难道没有鬼吗?陆玉明必是不信的。
“两部通过验收的差事,太子殿下又何必咄咄逼人?”陆玉安换了称谓,陆玉明听出他语气里的强硬和谈判之意,可他并不准备妥协。
“一面墙而已,三弟可不要因小失大。”说罢,脚步提速,带的两侧花丛响动连连,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很是得意。
“正巧,我也有一事与父皇禀告。前些日子,宝和园招贼了,被侍卫悄无声息的绑了,装在泔水车运离了宝和园。
朝宗本想着年后再审,看皇兄意思,不如索性凑个热闹,今日一并处决了才好。”
闻言,陆玉明猛地顿住脚步,回头,天渐渐黑了起来,高悬的烛火一一点燃,明昧不定的阴影里,陆玉明的脸很是僵硬。
他嘴角动了动,忽然不置可否的跟着笑起来。
“朝宗,你这是何意?”
“无他,助乐而已。”
陆玉安身姿挺拔,不卑不亢,对面那人贵气天成,只是眉眼里多了些狠辣阴鸷的意思。
“年尾本就琐碎,我们就不要叨扰父皇了。”
“如此,甚好。”
陆玉明脸上的肌肉抽了抽,将礼部尚书顾宝坤,在心里骂了个狗血喷头。这是找了个什么人,不光没完成交代的事,还给对方反扑的机会,实在令人恼火。
其他人或许不知,陆玉容却在暗地里将两人的交锋看的一清二楚。
还好,此事算是暂且压下了。
晋帝缅怀完故人,便拉着陆玉安感慨了半天,无非思及淑妃,徒增伤感。
这一举动自然惹得殿内的高皇后心中不满。
当年淑妃宠冠六宫,如日中天,身为皇后的她,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晋帝当初承诺,会在淑妃诞下龙子之后,晋其为皇贵妃,这是何等的尊荣。
高皇后不允许任何威胁自己和太子的东西出现,所以淑妃不能活着。
只可惜,陆玉安命大,被太后保了下来。
刘仁海远远瞥见月门处的身影,像是难以置信一般,他搓了搓眼睛,然后激动的福身。
“陛下,夫子来了!”
晋帝浑身一颤,刘仁海嘴里的人,便是鸿鹄书院夫子苏牧。
早些年晋帝未登基之时,苏牧一直任太子太傅,自小得他授课,感念颇深。
此人身具异禀,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却是个宁折不弯的犟骨头。自从辞官之后,晋帝便再也没有见过他。
他是良师益友,却并不适合朝堂。
百感交集之下,苏牧已经步伐稳健的晃到跟前,刚要行礼,便听晋帝高呼。
“夫子安好!”
这礼,他还受得了。
苏牧胡子一翘,以君臣之礼还之,姿态高洁,如当年那般清高自傲。
“草民参见皇上。”
“少陵,朝宗,快扶夫子落座。”
苏牧神情肃然,摇头说道。
“今日臣入宝和园,是有一事向皇上禀告。”
“夫子坐下说。”晋帝很是周到的让开面前的位置,将苏牧请到那处,自己坐在对面的檀木椅上。
“皇上,臣开设鸿鹄学院几十年,储备了不少经纶之才。然晋国科举大有弊端,官宦互相举荐,平民百姓投门无路,造成人才流失,官员良莠不齐。长此以往,难免人心涣散。
是以,臣提议,按照国情,改文试和武试为全民科举,不分男女,不分高低贵贱,封卷审核,以高分者录取,不再考量家世背景。
望皇上准允!”
说罢,又要起身行跪拜之礼,却被晋帝一把扶住。
第20章
周遭全都寂静下来,觥筹交错间,众人仿佛如梦初醒,一脸愕然的盯着那个满头白发的老者,继而齐刷刷的望向高相。
高相与高皇后皆出自名门,太子陆玉明一派从始初便反对科举改革。除去燕王陆玉安之外,并未听过有其他人声援。故而大臣们只当此事如风卷残叶,不日将过。
却没想到在除夕之夜,久未出山的苏牧,竟然为了此事重回众人视线之内。
若晋帝听从苏牧所言,必将危害现有的群臣格局。首当其冲,便是高相一族。
倘若高相不率先表态,其余官员必然不肯当出头之鸟。苏牧是帝师,连晋帝都要尊着敬着供着的人,谁敢当着晋帝的面,驳斥苏牧的言论。
鸾玉屏住呼吸,这夜,将注定成为晋国史上最为华彩浓墨的新篇章。
半晌,晋帝言。
“刘仁海,宣读圣旨。”
陆玉安忽的转向鸾玉,恰好对上那人意味深长的凝视,他喉间一滞,胸口如同鼓擂,跳的他莫名心虚。
晋帝高瞻远瞩,虽不出声,却早已做好了打算。
他只不过在等一个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出现,将此事公之于众,无人胆敢与之对驳。
他笃定苏牧会出山,是因为他相信燕王能想尽一切方法,为推行科举改革不遗余力。
见此情景,众人虽心有不甘,却只能闷在肚中。高相没有开口,是因为他熟知晋帝秉性,与其做一个与皇帝对峙的臣子,不如暂且顺其心意,应了这举措。
日后行事,只消多加阻拦,令其施行无路,改革之事便能不了了之。
况且苏牧为人,虽然不在朝堂,可晋帝很是尊崇。他那张利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言巧辩,京城里面无人可与之匹敌。
由高相新提拔的准尚书令顾宝坤,向来甘做高相臂膀,此时也未曾出声阻挠。可见,改革科举势在必行,无人可挡。
刘仁海清了清嗓子,方要开口,晋帝补充道。
“此事绝密,故朕未通过礼部发召。”
晋国所有诏书,除非寻常琐事,否则都应交由礼部负责上传下达。而刘仁海宣读的,大都是芝麻大的事情,轻缓一些。
陆玉明瞪了一眼顾宝坤,他这几日因为即将升迁,想是高兴过了头。礼部的事情松懈许多,圣意揣度失策,才会导致今日如此被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大晋国运昌盛,百姓安乐。然朕居安思危,不敢居功自傲。晋国以武征天下,扩疆土,定民心,此乃晋国根本,不可更变。
国之发展,需栋梁之才。
故朕决定,兴科举,揽人才,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男女老少,文策高者,赐予美官,其次与出身。文科以吏部主办,燕王从中监察督促。武科以兵部主办,太子协办。
元德二十九年秋九月初一开考。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元德二十八年腊月二十九。”
刘仁海落下最后一个尾音,众人看到圣旨上面加盖了红色大印,此事既定。
一阵风卷了树叶发出嚓嚓呲呲的动静,原本热闹的宝和园,好似瞬间被冰封了一般,刘仁海掩着嘴巴清了清嗓子,也不知是谁先反应过来,片刻之后,群臣跪拜领旨,一派祥和气象。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