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文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节

      苏氏:“……”

    说出来吓死你们,我不仅认识你们说的伯爷,他还是我生的。

    第80章

    朴实的劳动人民围在一起幻想着那位发现玉米的新诚伯平日里是怎么吃饭的,怎么睡觉的,怎么穿衣服的,怎么说话的……沈家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苏氏作为这方面的权威,给幼年时的新诚伯喂过奶、换过尿布、洗过澡,连新诚伯身上哪里长了痣都知道,结果她说出来的话竟然没人信。

    沈怡作为当事人,只觉得羞耻度爆表,偏偏边静玉还听得津津有味。

    本来他们还想要在大石块里这里多坐一会儿歇歇脚的,沈怡却怎么都坐不住了,大家只好顺着他的意思继续爬山。边静玉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石块,一边走还一边回头望,恨不得能参与到聊天中。

    沈怡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这么受欢迎了?

    是,玉米是他找到的。可是,现在很多人只怕连玉米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吧?因为玉米还在试点种植,并没有面向全国推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个新诚伯怎么就人尽皆知了?好像大家随口就能说出“关于新诚伯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新诚伯的二十个秘密,知道一个算你牛”、“和新诚伯做邻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震惊!新诚伯当初路过老马街边摊时点了一碗馄饨,大家不来一碗吗”等等故事。

    沈怡觉得特别不自在,爬山时一度都同手同脚了。他想,这些话到底是谁在外头乱传的呢?肯定得有个源头吧?那个人最好祈祷别被他抓到,否则他一定要把那人揍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边静玉抓住沈怡的一片衣角,眼神发亮地看着沈怡,道:“怡弟,有点累。”

    沈怡把胳膊递给边静玉,说:“就快到了,我们一起走吧。”

    爬山很消耗体能,大家走到现在都有点累,但真没累到让边静玉一个大小伙子走不动路的程度。他只是忍不住想要和沈怡亲近下而已,走累了是个非常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而沈怡对此心知肚明。

    两人手牵手走在大队伍的后头。他们瞧着不像是来拜佛的,倒像是来踏青的。边静玉悄声说:“我这些日子安心读书,都没有找机会外出……不知道外头的消息竟然传得这样快,真是出乎我意料了。”

    沈怡愣了一下,忽然想起了《寻粮记》。

    沈怡顿时什么都明白了!所有关于他的传闻都是《寻粮记》闹出来的!

    其实,《寻粮记》除去情节夸张了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架不住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听了《寻粮记》后主动为沈怡的人设添砖加瓦,于是他在民间的传闻就渐渐走向魔幻了,以至于让他这个本人听了都哭笑不得。人民群众的想象力真是无穷的。这怎么说呢?连皇帝在民间都有人编排,或者也不能说是编排,有穷苦人想象着皇帝老儿的生活,咬着手里的窝窝头,说:“皇上嘛,肯定顿顿都能吃白面馒头,一顿最起码四个!”其他的穷苦人听了,一个个都信了,他们吃不起白面,皇帝肯定吃得起。

    到了沈怡这里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没有见过新诚伯沈怡,但这一点都不耽误他们按照自己固有的认知来想象沈怡的日常生活啊!于是,他们口中的沈怡很快就魔幻得连沈怡的亲娘都认不出来了!

    沈怡目光复杂地看着边静玉。好啊,罪魁祸首找到了,各种流言的源头原来在边静玉这里。

    边静玉被沈怡看得有些心虚,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的脸,问:“有脏东西?”

    “有啊!”沈怡睁眼说着瞎话,伸出手在边静玉白净的脸上摸了一下,“好了,我已经帮你弄掉了。”

    “谢谢!”边静玉笑得如春花,似秋月,如夏云,似冬阳。

    沈怡顿时觉得自己的心脏再一次被爱神之箭击中了,千万支金箭将他的心脏射得千疮百孔。他毫无招架之力,成为了一个救无可救的病人,唯有边静玉能填满他心里的无数的空洞。真是的,西方蛮夷之地的爱神怎就如此粗暴?全然不似他们本土的月老善解人意。月老不射箭,月老只会绑红线。沈怡觉得自己的手腕上肯定绑上了无数的红线,若是将红线收集起来,怕是能给边静玉织一件毛衣了。

    沈怡曾经做过一个梦(不,那不是梦,那是来自某些星际时空的垃圾信息),梦里人人都有一只靠本人精神力幻化出来的量子兽。量子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人的内心。如果沈怡有量子兽,那么他的量子兽这会儿肯定在贤惠地织着红毛衣吧,它的心脏处说不定还贴着印有边静玉头像的创口贴。

    明明沈怡刚刚才想过,如果找到了传播流言的罪魁祸首,一定要把他揍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但是,发现罪魁祸首是边静玉后,他现在却毫无原则地想,其实那些流言听上去都挺好玩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花儿会这么红呢?

    当然是因为边静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啦!

    他们一行人终于歇歇停停走到了空山寺,然后按照惯例上了香。因为他们天还不亮时就出门了,在寺里用过一顿斋饭后,还有时间能赶回家去。他们这次出行是为了让边静玉、姚和风两个考生能放松下心情,却不能本末倒置耽误他们念书,因此大家并没有在空山寺里住宿,休息了一下就回家了。

    回家时,沈德源把自己关进了书房里。他从书架中抽出一本《论语》。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一个朝代真能千秋万代,没有一个皇族真能代代相传。然而在朝代更迭中,衍圣公一脉得益于先祖孔子的荣耀,却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一个朝代取代了另一个朝代,多少家族会在这个过程里没落,然而新朝却依然要封孔子的嫡长子孙为衍圣公。

    天下读书人都尊孔子为圣,所以孔家能千秋万代。那么,若天下的农人都尊沈怡为圣,沈家是不是也能千秋万代了呢?沈德源当然知道,孔家和别家是不一样的。文化可以引领政治,朝廷既然依据儒家道统来进行官员任用,官方肯定要对这个道统的代表人物表示推崇。这里头有遵从国体的意义。所以,哪怕沈怡的名声真的越传越广,甚至如门神画像那样在民间拥有了象征意义,但沈家和孔家也是不能比的。可是,沈德源就没想要和孔家比,他只是看到了一种能让自己家族长长久久的可能性。

    民以食为天。沈怡已经找到了玉米,如果接下来真的还能找到红薯等高产的食物,那么沈怡在寻找粮种这一方面的天赋就坐实了。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因为他找来的粮种吃饱肚子,那么沈怡日后说不定真能受了全民的敬仰。等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沈家人不造反,哪个皇帝敢杀他们?皇帝甚至还要供着他们,就像是供着孔家人一样。既然孔家人身后站着无数的读书人,那沈家身后也有无数百姓。

    不过,在现今这个社会,读书人的声音能上达天听,底层老百姓的声音却还不能传到当权者的耳中。很多当权者怕书生不满,却不怕老百姓的埋怨。因为,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老百姓们轻易不会造反。所以,光被老百姓敬仰还不够,得让沈怡的功绩在读书人中口口相传,沈家的位置才能稳了。

    沈德源目光幽深地看着手中的论语。他想,等到玉米成熟的时候,或许该在暗中推动一下,让各类的文人雅集中能多出一些如《玉米吟》、《玉米赋》、《仙种赋》、《盛世太平诗》这样的作品。

    就像是边静玉想的一样,沈德源打算把沈怡放在显武帝的身后。在一切能扬名的事上,他们先推显武帝,再慢慢把沈怡显出来,让显武帝吃肉,而沈怡仅仅是跟着喝汤而已。如此,沈怡将不动声色地在民间拥有大量的声望,却不会招了显武帝的眼。而等沈怡地位稳固了,就没有人能轻易动他了。

    皇上日后再想找人给谁顶罪,不管他要动谁家,反正沈家是动不了了的。

    “少年可畏啊!”沈德源深深地叹了一声。

    沈德源不知道边静玉有没有想到这么多,反正他独自在书房里想得冷汗淋漓。

    边静玉现在是什么年纪?未及弱冠!他又是什么资历?还未正式进入官场!然而他表现出来的大局观以及他对人心的掌握,都让沈德源这个久居官场的老狐狸叹服。这样一个人,如果沈德源不曾亲眼看着边静玉长大,不知道他的品性,如果沈德源没有见过边静玉和沈怡相处时的和谐画面,他肯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和他有纠葛。但是,沈德源现在却觉得,能遇到边静玉,这其实是沈怡的幸运。

    边静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人人都说他君子如玉,他们却不知道他一直都是玩弄规则的好手。他在处事上老道而果敢,却在感情上热切而真诚。尘世浊流,人心复杂。他其实是个尚未觉醒的狩猎者,却愿意为真心献上真心。

    ————————

    世间唯余一点温柔,尽付我的家人与你。

    第81章

    等到姚和风被沈家的饭菜养得胖了六斤后,会试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要考三场。每场考试中,考生先一天入场,后一天离场,需要在考场中住两个晚上。第一场考完后,第二天就得入场继续考第二场。如此三场考下来,一共要花费九天的时间。

    在考场中当然吃得简单、住得别扭,所以若没有一个较好的身体,整场考试是撑不下来的。

    边静玉与姚和风之前一直住在沈家,若是在考试前搬来搬去换了环境,万一不适应新环境睡不好了怎么办,所以他们考试期间依然住在沈家。沈怡亲自负责送他们俩去考场,然后再把他们接回来。

    会试比着乡试要难很多。这不仅仅是从考试内容来说的,也是从考试规模来说的。乡试是省级考试,会试却是国家级考试。全国各地的考上了举人的优秀学子齐聚京城,按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力,不然他们考不上举人,但会试却是择优录取,不管考生有多优秀,反正每次只录取有限的人数。

    显武一朝正值本朝中的鼎盛时期,人们安居乐业,当得起“国泰民安”四个字。一般在这种时期,读书的人多,科举业也更发达。纵观显武一朝,会试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达到了一万人!那一届录取了多少考生呢?三百二十七位!一万多优秀的考生里面,最终只录取了三百二十七位,瞧瞧这难度!

    这一次因是新设的恩科,不在常规的考试之列,因为较为匆忙,很多考生从外地赶不过来,所以参与会试的人数相对而言少一些。但是,上一届及前几届没有考中的考生大都选择留在京城中继续苦读,再加上太学、国子监中向来不缺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加一块儿,人数也不少了。沈德源在朝为官,虽不好刻意去打探科考的事,但也有意无意地听了一耳朵,本次会试报考的人数也有好几千人。

    乡试就相当于是后世的高考。而会试则是把每个省份的高考成绩前列的考生凑一块再比一场,从中挑出最最优秀的那些。每个省份的高考优秀者,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会试要选拔出更优秀的人。

    本届会试中,已经报名的这好几千人就相当于是各省份的高考优秀者,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中被筛到了其中不够优秀的人,经过层层大考留下的人都是精英。边静玉与姚和风现在要和这帮精英们竞争,哪怕沈德源非常看好他们,但万一边静玉没中,沈德源其实也能够理解。

    “虽然报名参试的考生数量比前两届都要少,但本届的录取人数肯定也要相对少上一些。”姚和风说。他们已经提前到了考场的外头,此刻正在排队入场。他排在边静玉前一位,沈怡陪他们站一起。

    朝中的官职一直都有定数。去年才刚刚经历过一次春闱,朝廷的人才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所以这一届恩科中录取的贡士并不会特别多。往届都能录取三百人左右,这一届大概只能录取两百人左右。

    他们前头乌泱泱的全是人头,后面也已经坠了不少人,边静玉前后看了几眼,摇了摇头说:“真没觉出人少来……”考生们的队伍都快排到状元楼那边去了。因会试的内容多贴合实际,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言之有物,这非常需要阅历,所以在一堆的考生里头,边静玉与姚和风格外年轻得过分了。

    哦,也俊逸得过分了。

    在他们周围有很多已经蓄了须的考生,他们瞧着边姚两位面色轻松、似乎不知道紧张为何物的年轻人,心情都有些复杂。有那种心胸狭隘之人,甚至从鼻子里哼出了一个表示不屑的音。边静玉下意识朝那人看去,那人见自己失礼的行为被当事人发现了,不以为羞,反而还狠狠地瞪了边静玉一眼。

    边静玉抿嘴一笑,竟是一笑而过了,半点都没有把这种挑衅放在心上。

    如果那人最终没有考中,边静玉何必去记失败者的名字?如果那人有幸考中了,日后官场中再相见,这人若还这般行事,边静玉自然有法子教他重新做人。所以他继续低声与姚和风以及沈怡说笑。

    马上就要进考场了,此时再聊学问上的事反而容易让人紧张,姚和风便故意说起了其他,道:“之前收到了我娘的信,她再有几天就到京城了。她是来帮我相看亲事的。”不管会试成绩如何,他都早就到了应该娶亲的年纪,只是因为父母一直不在身边,无人帮他相看,才会让他在亲事方面蹉跎至今。

    边静玉忙拱着手说:“恭喜啊,姚兄!”这是在故意打趣了。

    姚和风又哪里会放过边静玉呢,斜了一眼沈怡,说:“我怕是得先和你们说恭喜吧?”

    沈怡把手搭在了边静玉的肩膀上,不等边静玉先说什么,就坦坦荡荡地说:“姚兄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我这就回去与父母商量,快备足了身强力壮的家丁,等到放榜那日时,正好把静玉榜下捉婿了。”

    姚和风的战斗力显然是不如沈怡的。

    沈怡又说:“招募家丁时得把话说清楚了,不强壮的不要,不然我怕拦不住外头的狂蜂浪蝶。”这显然是玩笑话,时人榜下捉婿也是有讲究的,两家在私底下商议好了才会有“捉婿”这一说,哪能随随便便就去捉了?所以,边静玉再如何优秀,也不用担心他被外人抢走。沈怡是故意逗边静玉玩呢。他说着说着,忽然就想起高飞来了,道:“若是高大哥还在,他一人能抵数人,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一提高飞,边静玉也有些想念他,说:“也不知他现在如何了?”

    “高大哥武艺高强,在军中定然是能立功的。”沈怡说。

    “嗯,只盼他万事顺利。”

    正说着话,就快要轮到姚和风验身了,沈怡把手中的考篮递还给边静玉,目送着他们进了考场。等到了第三天,他又亲自去考场外头,把两位考生接回了家。这次也是回的沈家,因为两位考生都已经在沈家住习惯了。边静玉回到家后先去洗了个澡,然后就睡觉去了,等到傍晚起来吃了点东西后,他倒头继续睡,也无人敢打扰他。这一睡就睡到第二天早上,他与姚和风又要去参加第二场考试了。

    如此过了九天,会试终于结束了。

    坐着回沈家的马车,边静玉打着哈欠对沈怡抱怨说:“我左手边那个号舍中的考生竟然有打呼噜的习惯,我这几天都没有睡好。”正因为休息得不好,所以会试的九天比起当初乡试的九天要累得多了。

    那人打呼噜打得震天响,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吵了。边静玉两只耳朵到现在都是嗡嗡嗡的。

    姚和风的运气比边静玉要好一点。他的号舍既不是离着茅房不远的臭号,号舍周围也没有睡觉时会打呼噜、磨牙的人。所以他的精神头比边静玉足了很多。边静玉已经熬得一双眼睛都布满血丝了。

    沈怡心疼极了,说:“要不你现在靠着我先睡一会儿吧?”

    边静玉有气无力地说:“不过,没有被分到臭号,我这运气也不能算是最差的了。”要是真被分到了茅房旁边的号舍,那考生整整三天都要在臭味中度过,人都要被熏死了。边静玉可不敢挑战臭号。

    只说了这么几句话,边静玉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沈怡赶紧把他揽到了自己怀里。

    边静玉对于接下去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印象了,他不知道马车是什么时候到达沈家的,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沈怡抱去房间里的。等他一觉睡醒,就已经是这天晚上的后半夜了。他饿得肚子咕咕叫。边静玉知道沈家人肯定在灶上给他留了饭菜,只要唤伺候的人热一下就好,但他懒得麻烦了,就爬起来喝了一壶白开水,给自己灌了个水饱。如此一来,等他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他整张脸都有些浮肿。

    盼归盯着边静玉的脸看了一会儿,说:“边叔叔有一点点像白面馒头。”

    苏氏被逗笑了,说:“确实有点像!”

    边静玉只当自己是彩衣娱亲了,面对着苏氏的打量,很具有娱乐精神地说:“那等会儿让厨房上一盆馒头吧,我今天肯定能一口气吃四个!”他平时的饭量是两个馒头加一碗粥,四个大馒头绝对超了。

    沈家人本来是一起吃饭的,但多了边静玉与姚和风后就男女分桌了。沈巧娘毕竟是和离之身,平日里很是小心。而既然沈巧娘不和大家一起吃,苏氏和虞氏索性也不和男人一起吃,好陪着沈巧娘。

    吃早饭时,饭桌上果然摆着一盆馒头。

    沈怡昨日把边静玉抱去了房间。边静玉再怎么说也是个正值当年的年轻小伙子,整个人可没有轻到哪里去。沈怡虽然抱得动,这会儿胳膊却觉出有点酸来了。他拿了一个馒头在手里,慢腾腾地给馒头剥了外头的那层皮,然后先把馒头皮吃了。馒头没了馒头皮,整个儿光溜溜地被他放进了粥碗里。

    等沈怡抬头夹菜时,就看到边静玉正瞪着自己和自己手里被脱了衣服的馒头。

    “怎么了?”沈怡问。

    边静玉鼓着一张水肿了的馒头脸,没好气地想,臭不要脸的!

    ————————

    吃个馒头都能吃出花样来。

    这是在调戏我呢,还是在调戏我呢,还是在调戏我呢?

    第82章

    吃过早饭,沈怡挥了两下胳膊,觉得胳膊还有些酸,便逗着边静玉说:“昨日抱你回房间,可费劲了。我胳膊这会儿还是疼的,你不帮我捏捏么?”这要搁后世,他和边静玉这会儿应该是上高中、上大学的年纪,这个年纪的男生还不能说是特别成熟。喜欢谁,就偏要逗着谁玩,有时候其实挺欠揍的。

    不等边静玉说什么,沈思在沈怡的后脑勺上拍了一下,道:“静玉写文章也是累的,你怎么不帮静玉揉揉呢?”每次沈怡要“欺负”边静玉时,沈思都会站出来帮忙圆个场,可谓是显武朝最好大舅子了。

    “哥,你认真的?”沈怡问。平日里他哥总不让他往边静玉身边凑,这会儿竟然让他去给边静玉捏胳膊了!沈怡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服侍边静玉也行啊,他一定会好好地帮边静玉“揉”胳膊的!